王 霞
(新鄉衛生學校,河南 新鄉 453000)
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師生共同創演課堂教學活動,強調學生“在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模式,它的核心是“用言語做事情”,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以活動為方式”的教學思想。教師圍繞特定的教學目的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各種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語言活動,完成語言學習任務,最終達到學習語言、掌握語言的目的,進而增強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綜合運用英語能力。
它還強調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讓學生直接用英語完成生活、學習任務,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它既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理想的學習語境,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任務型教學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及注重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
任務型教學法是通過任務啟發和激勵,增強學生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學生學習和完成不同學習任務的內部動機。內部動機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重要的動機,因為它指向學習活動本身。學生一旦對英語產生興趣和求知欲,就會積極地去學習并從中發現樂趣。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內在動力。任務是學習的媒介,設置任務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協作完成任務。
傳統教學法是提出問題—解釋問題—舉例說明“三部曲”,而任務型教學法則是提出任務、設置話題場景(預任務)—分組討論(任務計劃)—話題交流(任務呈現)—評價、歸納總結(任務后)“四步驟”,將教師、學生與任務三者結合,是師生共同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強調互動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法的拓展。現以中職英語BookⅡ中Unit12“TheStoryofFlorenceNightingale”為例,介紹如下。
語言知識與技能:掌握 name after,set up,care for,be known as 等詞組;能用簡單英語回答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南丁格爾為護理事業作出貢獻的事跡及其無私奉獻精神。
達到標準: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意識以及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正確使用文中詞匯、短語,完成相關話題的口語交際練習。
提出任務,討論、分析任務,任務呈現和總結評價。
(1)Pre-speaking,即預任務。
步驟1:Warm-up exercise,即任務導入。利用問題導入新課: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story of“The Lady with the Lamp”?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以“愛的奉獻”作為背景音樂播放南丁格爾的事跡導入新課。重點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鼓舞和激勵新一代護生,立足本職工作、不斷進取,發揚南丁格爾的無私奉獻精神。
步驟2:介紹話題,即預任務。教師展示有關南丁格爾救護傷員的圖片,介紹南丁格爾獻身醫學護理事業的事跡,學生在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氛圍中,很快融入到教師為他們創設的交際環境中,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為開展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視聽材料對刺激學生感官、創設語言交流場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良好的作用。
提出任務:(投影)
Group 1:What did Florence do besides her nursing work at the front?
Group 2:Why was she called?“The Lady with the Lamp”?
Group 3:What did Nightingale do after she returned to England?
Group 4:What made Florence Nightingale so famous?
(2)While-speaking,即任務鏈。
步驟 1:Planning、Discussion,即計劃、討論。此階段,學生分為4 組,每組根據任務快速閱讀課文,收集信息,人人參與發言,制訂出計劃。學生根據任務閱讀課文,目標清晰,動機明確,閱讀興趣驟增。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充當指導者、幫助者和解惑者,鼓勵學生用英語表述自己觀點,相互交流,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在討論中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步驟2:Report,即任務呈現。任務呈現是任務型教學法的核心,通過任務呈現獲取知識、習得技能,掌握學習方法與解決問題能力。此階段,每組選一名代表向全班演示匯報。給學生提供更多用英語交流的機會,教師采用獎勵法,學生的參與意識會更強、積極性更高。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效果。
(3)Post-speaking,即任務后。
步驟1:總結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是學生反思問題的有效途徑,教師應鼓勵學生匯報完成任務的過程,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筆者認為,教師的評價尤為重要。教師要對各組完成任務情況進行點評,給出合理建議,對完成任務出色的學生給予獎勵。此階段,教師是組織者,組織學生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最后教師點評,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通過評價,學生會因完成任務而產生一種成就感,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步驟 2:作業。
①Describe the person you admire best.描述一位你最崇拜的人——中國南丁格爾獎的獲得者。
②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become a nurse in future?該作業旨在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宣傳“病人至上”的觀點,鼓勵學生勤奮努力學習,以南丁格爾為楷模,有同情心和責任心,用愛心去關心病人、照顧病人,做一位合格的白衣天使。
在任務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各種學習任務;任務的設計要具有趣味性與真實性、層次性與新穎性,難度適中;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引導每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增加學生用英語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
傳統教學法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課堂教學以教師“滿堂灌”為中心。而在任務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完成任務的積極參與者,學生在任務引領下主動分析、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步驟。教師是學生完成任務的指導者、解惑者和幫助者,激勵學生相互協作與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學生自主活動和實踐,變過去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學生在“做中學、樂中學、學中用”,體現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個性特點、教材、方法,改變教學方法,創造性地設計任務,利用任務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快樂、輕松、有趣的環境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大大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