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萍,石 靜,周柯克
(徐州醫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2)
隨著現代醫學科學和高等醫學教育的迅猛發展,培養適合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成為重要課題。醫學生在學習醫學基礎理論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同時,需要熟練掌握一定的醫學專業英語知識,才能具備獲取更多醫學信息和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才能參與全球的競爭和合作,適應并推動社會的發展。實施雙語教學是適應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是培養具有國際合作意識、國際交流與競爭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徑[1]。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學科,是醫學生進入醫學之門的重要基礎課程。通過開展雙語教學,可以讓學生最準確地理解和接觸到人體解剖學的核心知識和最新信息。對于該學科中不斷出現的一些新的專業術語,如果直接譯成中文,意義可能會變得模糊,而按英語原著的表達,則能使學生更準確地把握其含義,這些是單用母語教學無法實現的。對于那些打算攻讀研究生,將來從事科研工作的醫學生來說,如果在本科學習階段熟練掌握正常人體結構的英文專業名詞,將為其以后的學術交流、醫學英語論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重視英語解剖學名詞的教學尤為重要。實施雙語教學能全面提高醫學生的外語能力和終身學習、獲取信息與知識的能力。
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面臨的困難大致來源于以下5 方面:(1)教師的素質和使用英語的能力較低。(2)沒有合適的雙語教材。(3)處于雙語教學初級階段。目前流行的雙語教學模式有3種,其一是浸入式雙語教學,即只使用一種外語進行教學,即其二是保持式雙語教學由完全使用母語教學,逐漸過渡到部分使用外語教學。其三是過渡式雙語教學,即由部分或完全使用母語教學逐步轉變為只使用一種外語進行教學。當前國內大部分醫學院校采用的是保持式雙語教學,屬于雙語教學的初級階段。(4)醫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綜合素質較低。總體上看,醫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參差不齊[2]。由于人體解剖學是醫學專業基礎課,對初學者而言,要讓英語成為傳播人體解剖學知識的工具,其難度不言而喻。(5)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資源有限。
為提高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質量,應在上述諸方面進行探索。我們通過實施與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相關的“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著重在培養醫學生的興趣和人體解剖學雙語動畫制作方面開展了一些工作。
我國經過近年來的不斷研究和探索已積累了一些人體解剖學多媒體資源,但適用于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的多媒體數字化資源還鮮見報道[3]。人體解剖學這門課程的特點是名詞多、描述多和形態復雜,醫學生常感到學習內容枯燥乏味。人體解剖學實驗課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若能引導學生開發雙語教學多媒體數字化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好實驗課,對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的開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醫學名詞有1/3 以上來源于人體解剖學,很多英語醫學名詞與人體解剖學名詞直接相關。掌握了人體解剖學中的英語專業名詞,對于學習后續基礎醫學課程和臨床醫學課程的英語專業名詞具有重要作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語人體解剖學名詞也是醫學專業英語的重要基礎[4]。考慮到人體解剖學課程的特點和開展雙語教學所面臨的困難,我們認為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醫學生掌握大部分人體結構的中、英文名詞,為后續醫學課程的雙語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們以引導醫學生參與人體解剖學名詞雙語動畫的制作作為該課程雙語教學多媒體數字化資源開發的切入點,選擇一些計算機基礎較好、對動畫制作感興趣的學生,組成人體解剖學雙語動畫制作課外興趣小組,成功申報了2009年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課題“基于醫學圖像的雙語動畫設計與制作”,并以此為依托,重點開展人體解剖學雙語動畫的設計與創作工作。制作了人體解剖學中關于心臟、動脈、靜脈、感官和神經等方面的一些雙語動畫。作為一種嘗試,還可根據教學需要添加更多內容。此項實踐活動的開展,克服了現有人體解剖學動畫存在的“只能動,沒有英語配音”的缺陷,有利于對實驗教學中專業名詞英語發音的學習。動畫用Flash軟件制作。其中每一個動畫中閃爍的部分均是先用鋼筆工具勾勒出周圍線條,再用顏料桶工具填充相應的顏色,然后應用遮罩讓畫面動起來,最后將所有動畫集中在一起。動畫的每一幀圖上都設有按鈕,可以返回到主目錄或上一級目錄;每一幀動畫圖片中都有相應的英語配音,形音結合,方便使用,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其中的英語配音可以由人體解剖學專業教師和學生錄音獲取,通過朗讀人體解剖學圖片中專業英語名詞,記錄保存為音頻格式文件,利用音頻處理軟件對所錄制的聲音進行處理,添加到相關動畫中。點擊英語專業名詞,除了圖片中對應部位會閃動外,還同步出現專業名詞的英語配音。
學生完成的作品“人體解剖學雙語動畫”獲得“第一屆江蘇省大學生多媒體作品競賽”二等獎。由于將人體解剖學英文專業名詞的學習與動畫制作聯系在一起,學生很感興趣,同時自己能對解剖學名詞英文發音進行處理、添加,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雙語動畫制作中來,在趣味設計創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醫學專業名詞的發音水平。在此過程中,學生熟悉并掌握了相關圖像、音頻處理軟件的使用方法,還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某學生說:“在人體解剖學雙語動畫的制作過程中,我們的醫學專業名詞英文發音水平得到了提高,對人體解剖學有了更深的了解。雙語動畫的制作豐富了我們的課余生活,使得以緊張的醫學課程學習為主的大學生活有了新的樂趣。”
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多媒體數字化資源的開發與研究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經過不斷探索,積累資源和經驗,逐步開發出集文字、圖片、音頻、動畫、視頻等為一體的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多媒體數字化資源。進一步將各種資源進行整合、規范,確立切實可行的立體化教學設計,豐富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網站的教學資源,通過精品課程網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備課。在此過程中,實現了教學相長,推進了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的開展,提高了教學質量。
[1]孫文平,盧延旭,劉媛.雙語教學在普通高等醫學院校本科教育中的應用前景展望[J].西北醫學教育,2004,12(2):123-124.
[2]鄭德宇,秦書儉.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的現狀與思考[J].解剖科學進展,2010,16(5):483-484.
[3]于東明,文曙光,李明善,等.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探索與實踐[J].解剖學雜志,2008,31(2):298-299.
[4]陳傳好,邵正仁,單增強,等.人體解剖學教師在雙語教學中扮演的角色[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0,18(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