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事業的發展,已影響和波及社會的各個方面,它已屬于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我們的社會逐步走向完善的法制化社會,人們必須學法、知法、守法一樣,人們也渴望了解體育、熟悉體育。正處在身心急速發展階段的高職生,知識面廣,求知欲強,除了他們必須掌握本專業的知識之外,他們對體育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希望對體育的真諦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以便在將來能夠運用體育,使自己強身健體,常保青春活力。然而,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現狀不盡如人意,改進體育教學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我們都知道健康體育教學是全面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國家早就制定出相關政策,要求學校重視體育教學,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但是從目前來看,學校在執行這些政策時流于形式,部分職業院校沒有將體育教學放到應有的高度,沒有對其加以應有的重視,覺得體育課可上可不上,這就使得體育課程的功能根本得不到發揮。
由于職業院校沒有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在體育教學工作中做表面文章,存在應試教育的現象。上面部門要求考什么內容,教師就安排學生學什么內容,練什么內容,這種片面追求生物效應的現象根本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能力,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大多數職業生都將時間和精力放在專業課學習上,對體育課程存在模糊認識。
一方面,職業院校的鍛煉場地不足,鍛煉時間沒有合理安排,另一方面,學生自身的鍛煉意志有待加強。部分職業生將大量時間用于完成專業課作業、瀏覽互聯網、玩網絡游戲、看電視等,運動時間明顯減少,這就導致學生的體能素質有所下降,最后導致的后果就是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削弱了日后求職就業的競爭力。
作為一個合格的職業勞動者,必須具備優良的道德品質。體育教學活動可以促進人格品質的發展,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難,這對養成其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大有助益。學校體育競賽,可以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頑強拼搏、靈活機智的進取精神和團結協作、互助友愛的團隊精神,形成勝不驕、敗不餒的意志品質。通過體育教學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紀律觀念和社會適應能力。因此,職業院校必須創新體育教學,改正其存在的薄弱環節。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作為向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專業基地,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知識、有技能、具備良好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職業者,這些職業者必須德、智、體全面發展。體育教學工作就要圍繞這一主題展開。首先,職業院校要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體質,為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與其他學校相比,職業院校十分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實踐部分所占的比例比較大。這就要求學生具備更強的體質。所以,職業院校在體育教學中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完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開辟新的教育途徑來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其次,職業院校要發揮體育教學的優勢,發揮其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功能。一般而言,職業院校的學生在畢業后直接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他們必須具備職業心理適應能力。所以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采取有力的手段來改善學生的情趣狀態,提升他們的意志品質。通過體育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團隊意識會得到明顯提高,有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規范。
在以往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是體育教學的主要模式,這種模式以培養學生的技能和體能為主要目標,使得學生認為體育課僅僅局限于打球、跑步、跳高等項目,由此失去了體育鍛煉的興趣。在新的形勢背景下,職業院校應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開設游泳、健美操、跆拳道、武術等體育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體育課程的快樂。
職業院校開設諸多專業,專業特點各不相同,由此決定了學生從事職業所具備的體質要求也不相同。職業院校必須注意體育課程設置的個性與共性,實施因材施教。此外,在體育課程安排上要從預防職業病和服務于職業需要的原則出發實施體育項目。比如對旅游、表演、服務類學生進行形體及健美舞蹈的訓練。這種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使其終生受益。
我國職業教育的目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發展。體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培養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幫助學生正確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和技能,可以使學生強身健體,鍛煉體魄,同時起到培養體育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的目的。職業院校必須重視體育教學的作用,正視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改進,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使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莫連芳.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概念的界定[J].江漢大學學報,2007,(1).
[2]賈紹華.河北省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與行為的性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
[3]胡春雷.從體育轉型看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0,(4).
[4]李鳳華,張博.如何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實現素質教育[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1).
[5]施曉鴻.“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下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J].湖北體育科技,2011,(04).
[6]林桂池.高職院校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探討[J].山東體育科技.2009,(01).
[7]趙厚亞.論高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