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軍華(華憶高級中學 江西 吉安 343100)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軀體的殘疾和疾病,還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即健康包括三個方面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針對新形勢下中學生成長的特點,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本文通過集體項目籃球運動探討對中學生社會適應性發展的促進作用。
通過籃球運動的參與,學生在參與中進行角色扮演,例如:小前鋒(S F),在籃球運動中小前鋒乃是整個球隊中的主要得分者。學生在參與籃球運動中扮演小前鋒這一角色,學生就清楚小前鋒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備得分能力,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來提升學生對角色的理解和角色職責的擔當。學生在小前鋒角色的擔當中經常要積極尋找機會投籃,要在某些時刻穩定軍心,甚至在困難的時候找機會提升整個隊伍的士氣。大前鋒(P F),大前鋒的角色扮演中,學生主要任務是在禁區卡位,與中鋒配合完成搶籃板、防守、卡位。而在出手投籃、進球得分,他卻往往是最后一個。中鋒(C),中鋒顧名思義是球隊的中心人物,他多數時間是要呆在禁區里,在攻在守,都是球隊上的樞紐。他的工作首先籃板球是不可或缺的,然后要有出色的防守能力和傳接球能力。得分后衛(S G),一個得分后衛經常要做的要有兩件事:第一是有很好的空擋在外線投籃,要有良好的穩定性;第二是要在小小的縫隙中找出空檔投籃,出手速度要快。控球后衛(P G),首先,他的運球能力絕對少不了的,他必須要在有一個人防守的情況下把球帶過半場,然后他要有出色的傳接球能力,能夠把球安全、舒服的傳到隊友手中,組織全隊的進攻。
籃球運動能有效改善中學生的人際關系。中學階段,良好的人際關系開始成為影響中學生個人健康成長重要的因素。學習與人際交往是每個中學生必須面對的也是無法逃避的問題。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交往,世界將成為一片荒涼的沙漠。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未來社會的成功源于3 0%的才能加7 0%的人際協調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能給人生帶來快樂,而且更能助人走向成功。在體育活動的參與過程中籃球運動這一集體項目它的競爭性和群體性恰恰為人際關系提供了最好的交往機會,在籃球運動的參與中人與人之間在激烈競爭的同時,又形成一種親和力。在參與籃球運動中不必用言語即可相互交往,在參與中學生之間可以通過一個手勢,一個眼神等直接或間接地傳達信息。籃球運動對發展中學的智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改善人際關系以及預防心理障礙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通過籃球運動的參與不僅能夠使他們改善人際關系,而且還能幫助他們提高自我意識,樹立自信心,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這對提高中學學生預防心理疾病的意識,培養中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消除不良情緒都有積極的作用。
籃球運動能樹立中學生的成就感,通過籃球運動的參與學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承擔著角色的責任,在成功完成了角色的扮演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自信心也倍增,學生自我價值得到了體現,這些都是籃球運動的魅力所在。在籃球運動的參與中頑強、果敢的判斷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成就意識、在籃球運動的參與中不斷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使學生心理和身體素質得到增強,運動技能得以提高。這些成績的取得后,無形中樹立了學生的成就感。
籃球運動是根據人的需要開展的一項體育運動。他從不同角度影響中學生的發展。經常參加籃球運動,可以消除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來的緊張和疲勞;有助于中學生的情緒調節和身心健康的發展;可以提高中學生的知覺、感覺能力,注意力和記憶能力;能夠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最終達到提高中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中學生社會適應性的發展。
[1][美]約翰·伍登著,韓之棟等編譯:實用現代籃球訓練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葉國雄,陳樹華.籃球運動研究必讀[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2002.
[3]季瀏,殷恒嬋,顏軍.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盧元鎮.體育社會學(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孫民治.球類運動——籃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