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亮 任立堂 薛 醫
(黑龍江省雞西市人民醫院骨科 黑龍江 雞西 158100)
骨折有橫斷、斜形、螺旋、粉碎或波及關節面等。骨折后局部疼痛、腫脹,手指伸屈功能受限。有明顯移位時,近節、中節指骨骨折可有成角畸形,末節指骨基底部背側撕脫骨折有錘 狀指畸形,手指不能主動伸直。同時可捫及骨擦音,有異常活動。骨折與一般皮肉損傷不同,堅硬的骨質愈合時間比較長,短則1個月,長則半年以上。在醫院對好位置,作了固定以后,常需在家繼續休養、康復;近年來筆者應用牽引與微型小夾板分階段治療手部不穩定性指骨骨折,獲得了滿意的療效,匯報如下。
1.1 資料:選擇2009年2月-2012年12月間我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78例手骨骨折患者病歷資料,男59例,女19例,年齡14-56歲,所有病例均為閉合性骨折,近節指骨骨折46例患者屬于例中節指骨骨折,32例患者屬于斜形指骨骨折,粉碎性骨折30例,10例患者是螺旋形骨折。
1.2 治療方法:用十厘米寬的石膏繃帶制成十層厚的石膏托,長度為前臂中上處至手掌指關,把牽引架放在石膏托中間,使之成為一體,用繃帶將石膏托固定在手掌和前臂掌側,腕關節背伸30°左右,牽引架的臂對應著傷指指端,臂的長度超過指端6厘米。在患指尺、橈兩側粘貼“U”字形膠布。“U”形膠布粘貼后再用寬0.5厘米的膠布螺旋形粘貼在“U”形膠布上加固。把乳膠皮筋與“U”形膠布連接,然后將皮筋遠端掛在牽引鉤上。皮筋的牽引重量以0.5公斤為宜。牽引完成后在X線透視下,手法整復骨折。牽引滿兩周,改用4塊微型鋁夾板再固定兩周。在牽引期間,患者可以口服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中成藥愈傷靈膠囊;要求患者時刻保持高于心臟位置。在小夾板固定期間,要求患者積極鍛煉患指屈伸活動,拆除小夾板后配合中藥外洗,加大鍛煉力度,爭取在2個月內恢復手指關節功能。其中2例手指肌腱斷裂,1例腕部肌腱斷裂患者,行肌腱吻合術。解除石膏固定,需要鍛煉手指或腕部。腕部或手指可因固定較久,出現僵硬。開始可熱敷腕部、手指;用健側手輔助活動腕部、手指;如果手指能活動,可作屈伸動作。鍛煉宜循序漸進,不可太急,以免造成吻合肌腱損傷。
1.3 治療結果:選擇的78例患者2-4個月全部康復出院,手指屈伸功能按TAM[1]評價:優占80.76%,良占10.13%,可占8%。優良率達到98.89%。
采用手法復位、牽引與小夾板分階段治療指骨不穩定性骨折,筆者認為其優點為:其一兩種普通外固定分階段應用,可以長代,是兩種外固定的最佳結合,皮牽引對不穩定性骨折可持續保持骨折解剖復位,為骨折愈合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骨折后2-3周骨折端已纖維骨痂連接,及時改換小夾板固定,有利于關節功能的恢復;其二,可對牽引方向和牽引重量進行隨時調整,不增加病人痛苦;其三,牽引對患指關節囊和側副韌帶產生一定應力,可防止其孿縮,有利于解除外固定后患指功能的盡快恢復;其四,相鄰健指的關節活動,可使患指在固定的過程中適時產生微動,以促血液循行和骨痂生長。牽引對骨折端的血循環影響小,利于骨折愈合。操作簡便,取材方便,價格低廉。術者操作時粘貼螺旋膠布時不宜過緊,以免影響患指血液循環;患者要定時復查,及時調整牽引重量和方向,防止和及時糾正牽引不力出現的重疊、成角畸形及過牽。如因患指皮膚損傷嚴重或膠布過敏等因素不適合膠布牽引時可行未節指骨骨牽引。停小夾板固定后及時應用中藥外洗,在熏洗中鍛煉可事半功倍。
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愈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早期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愈合之首要。中期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受傷5周以后,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后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
[1] 付大偉,李紅,王樹寰等.手部肌腱損傷后的功能評定.手外科雜志,2006.1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