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田 薛文仲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31醫院藥械科 吉林 通化 134002)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炎癥性腸病,以反復發生的腸道潰瘍為特征,患者常表現為腹瀉、粘液血便及腹痛。主要是侵及結腸黏膜的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常始自左半結腸,可向結腸近端乃至全結腸,以連續方式逐漸進展。臨床癥狀輕重不一,可有緩解與發作相交替,患者可僅有結腸癥狀,也可伴發全身癥狀。我院在常規用藥的基礎上,聯合應用紅花注射液治療該病,取得了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選擇2009年2月-2012年12月間我院住院部收治的54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病歷資料,男39例,女15例,年齡19-46歲,患者生命體征:腹瀉或便秘,病初癥狀較輕,糞便表面有黏液,以后便次增多,重者每天排便10-30次,糞中常混有膿血和黏液,可呈糊狀軟便,便血是較常見的癥狀,主要由于結腸黏膜局部缺血及溶解纖維蛋白的活力增加所致,一般為小量便血,重者可呈大量便血或血水樣便,腹痛多局限左下腹或下腹部,輕癥者亦可無腹痛,隨病情發展腹痛加劇,排便后可緩解,里急后重系由于炎癥刺激直腸所致,并常有骶部不適,消化不良時常表現厭食,飽脹,噯氣,上腹不適,惡心,嘔吐等,全身表現多見于急性暴發型重癥患者,出現發熱,水電解質失衡,維生素,蛋白質丟失,貧血,體重下降等。
①排除細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腸結核,Crohn病,放射性腸炎等原因明確的結腸炎癥;②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并至少有內鏡或X線的特征性改變中的1項;③臨床癥狀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腸鏡或X線表現或經病理活檢證實。
入選的所有病例接受基礎常規治療:根據病情應用激素或者柳氮磺胺吡啶,然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應用紅花注射液20ml/d(武漢健華新世紀藥業有限公司)。全部患者治療前后均接受結腸鏡、大便常規及潛血、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檢查,比較癥狀緩解情況及療程結束時內鏡表現。
入選的54例患者,臨床治愈30例,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結腸鏡檢查發現腸黏膜大致正常;20例患者臨床治療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結腸鏡復查炎癥基本消失,活檢為單核細胞浸潤為主;其他4例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結腸鏡檢查發現腸黏膜輕度炎癥或假息肉形成。治療總有效率100%,治愈率60.96%,顯效率92.59%。
潰瘍性結腸炎是以黏膜為主的炎癥,其并發癥較克羅恩病少,所以潰結因并發癥手術切除的標本沒有克羅恩病多,漿膜層一般完整,外觀光滑,光澤,血管充血,腸管縮短,以遠端結腸和直腸最明顯,一般看不到纖維組織增生;腸管黏膜表面有顆粒感,質脆,廣泛充血和出血,有多個淺表性潰瘍,沿結腸帶呈線狀分布或呈斑塊狀分布,嚴重者可見黏膜大片剝脫,甚至暴露出肌層,黏膜病變呈連續性,從直腸或乙狀結腸開始,常常遠段重,近段輕;左半結腸重,右半結腸輕,黏膜表面還可見到許多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炎性息肉,以結腸多見,直腸則較少見,有時可見到炎性息肉相互粘連而形成的黏膜橋。黏膜和黏膜下層高度充血,水腫,炎性細胞彌漫性浸潤,主要為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巨噬細胞,初起炎癥限于黏膜,在上皮和腺體受損后炎癥可發展到黏膜下層,一般不累及肌層和漿膜層,中性粒細胞浸潤腸上皮,可導致隱窩炎和隱窩膿腫,上皮細胞增殖,杯狀細胞減少或消失,小潰瘍多位于黏膜層,呈彌漫性分布,底部可達黏膜下層,極少累及全層;潰瘍底僅見薄層肉芽組織。
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制復雜,常規應用柳氮磺胺吡啶及激素治療,部分病人療效欠佳。國內研究報[1],潰瘍性結腸炎存在高凝狀態,活動期患者血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復合物和D一二聚體等血栓前狀態指標升高及腸黏膜中有微血栓形成,抗凝藥物在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已有報告肝素治療難治性UC有效。肝素個體差異大,劑量難以控制,我們常規合用無明顯副作用藥物如紅花注射液等治療,結果顯示療效較對照組明顯提高。藥理實驗表明,紅花注射液可具有明顯的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和促進纖維蛋白降解的作用,并可降低血液粘度,還能改善細胞乏氧狀態和機體內環境,增加內臟血流量,改善腸黏膜的微循環,從而促進潰瘍愈合,改善患者腹痛、腹瀉、便血等癥狀。紅花還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自由基,提高機體在缺氧時對葡萄糖的利用和增加對乳酸的處理,從而增強對缺氧的耐受力,增加膜的穩定性。由于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制復雜,紅花注射液可從多個環節減輕炎癥反應,是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的選擇。
紅花注射液的主要成份是紅花,其主要不良反應/事件表現為[1]:呼吸困難、胸悶、過敏樣反應、過敏性休克、寒戰、發熱、心悸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建議:本品不良反應表現包括過敏性休克,應在有搶救條件的醫療機構使用,用藥后如出現過敏性休克等嚴重不良反應須立即停藥并及時救治;建議醫生用藥前詳細詢問患者用藥史、過敏史等情況;對本品或含紅花的制劑有過敏或嚴重不良反應病史者禁用,凝血功能不正常及有眼底出血的糖尿病患者禁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老人、肝腎功能異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藥注射劑的患者慎用,此類人群使用本品應加強監測;長期使用者應在每療程間留有間隔時間;建議單獨使用本品,禁忌與其他藥品混合配伍使用;謹慎聯合用藥,如確需要聯合使用其他藥品時,應謹慎考慮間隔時間及藥物相互作用等事宜;建議醫護人員加強用藥監護,用藥過程中應緩慢滴注,密切觀察用藥反應,特別是開始30分鐘。如有異常立即停藥,并采取積極措施救治患者;建議生產企業完善說明書相關內容,增加不良反應描述,尤其是嚴重不良反應;加強臨床合理用藥的宣傳,確保產品的安全性信息及時傳達給患者和醫生;加強生產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標準,開展相應的安全性研究。
[1] 沈駿,周笑甜,冉志華,等.凝血和纖溶狀態的變化對炎癥性腸病疾病活動性的影響.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0,1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