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香
(吉林省德惠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吉林 德惠 130300)
顱腦損傷是急診創傷中病情最嚴重,病死率最高的急性損傷,因傷勢重,病情急,變化快,隨時有生命危險。因此,顱腦損傷后進行正確、及時的急救,為進一步治療創造必要的有利條件,對提高治療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有著重要意義。
1.1 意識障礙:意識變化直接反應顱內病變,顱內壓與意識障礙程度緊密相關。顱內壓增高早期主要表現為意識的改變,如煩躁不安或嗜睡,隨著顱內壓升高或腦疝形成而表現為昏睡、昏迷或死亡。護理人員應勤巡視,隨時觀察病人有無神志的改變。
1.2 生命體征的觀察:重型顱腦外傷者都有血壓增高,脈搏有力且慢,呼吸淺慢。如血壓波動大或血壓突然下降,脈搏無力或節律改變。呼吸增快或節律紊亂,表示病情加重或有顱腦外其他合并傷。由于變化迅速,故對病情了解不夠充分或生命體征未穩定前,應每15-30min監測1次。如發生變化及時與醫生聯系,爭取早期處理。
1.3 腦疝的觀察:瞳孔是判斷病情變化的重要依據,瞳孔大小及形態變化,對光反射靈敏度改變均能及時反應顱內病變。腦疝是由于顱內壓不對稱增高而形成結構移位,常見的有小腦幕裂孔疝和枕骨大孔疝。前者一般出現血腫側瞳孔散大,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對光反射消失,對側偏癱。而后者首先發生的是呼吸停止等腦干功能衰竭。并發腦疝,予以快滴20%甘露醇250ml的同時立即報告醫生急診手術,搶救了患者的生命。
1.4 顱內高壓癥狀的觀察:急性顱內高壓者表現為劇烈的頭痛及頻繁的惡心,噴射樣嘔吐,對神志不清者的頭痛表現為躁動不安。因此嚴密觀察煩躁程度以及嘔吐物的性質、量及色澤等有助于顱內高壓癥狀的判定。
1.5 急性胃黏膜病變的觀察:嚴重的顱腦損傷病人處于腦水腫狀態,神經內分泌失調,加上大劑量激素的應用,致使對激素敏感者內臟血管收縮,胃黏膜屏障及胃黏液屏障破壞,出現潰瘍而出血。它是病情危重的征兆,應引起高度重視。我們強調早期預防,選用西咪替丁0.4g加入10%GS250ml中靜脈滴注,每12h1次;盡早給患者鼻飼,受傷后2-3天,惡心嘔吐消失后,可插胃管鼻飼牛奶。牛奶能起到屏障作用,同時稀釋了胃液,減輕胃酸對黏膜的刺激,也可防止膽汁反流,從而有效預防潰瘍形成。如一旦出現嘔血或柏油樣稀便;血壓下降低于12kPa或中心靜脈壓<6-10cmH2O,血紅蛋白在短期內下降20%;臉色蒼白,皮膚汗濕,四肢不溫,脈搏細速,昏迷加深等應視為上消化道大出血,要積極搶救以減輕損害。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由于意識障礙,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再加上誤吸血液、泥土、粉塵、嘔吐物及舌后墜等都可引起嚴重呼吸道梗阻,故接診后首先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將患者頭偏一側,及時清除口咽部的血塊、嘔吐物、分泌物。有義齒的取出,用舌鉗拉出舌頭并固定或置入口咽通氣管,并給予鼻導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4-6L/min。對呼吸困難或呼吸停止者,立即行氣管插管或配合醫生行氣管切開,使用人工機械通氣。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充分給氧。重癥顱腦損傷,傷后24h禁食,常規抬高頭部30°,以利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腫脹。持續吸氧,維持有效的呼吸功能。補液時注意量及速度,因快滴注可使顱內壓增高而加重腦水腫。躁動不安是急性期常見表現,首先考慮因素是腦水腫。其次是顱外因素如呼吸道不通暢引起的缺氧,尿潴留引起的膀胱過度充盈等。護理中應仔細檢查躁動原因并逐一解決,切勿輕率給予鎮靜劑以防影響觀察。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對躁動不安者盡量少加約束,以免過分掙扎而使顱內壓進一步增高消耗能量,加重腦水腫。我們采取床檔保護以防墜床,必要時請專人守護,注射時需人相助以防斷針。勤剪指甲以免抓傷。確診為腦脊液外漏后應抬高頭部,體位應維持到腦脊液漏停止后3-5天。枕頭墊無菌巾,及時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內血跡及污垢,定時以鹽水擦洗,酒精消毒,注意防止液體逆流,避免堵塞,以防顱內感染,估計腦脊液漏出量。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隨著受傷時間的延長可加速病情的發展,護士要具有快速的反應能力和鑒別病情的判斷能力,配合醫師積極主動地實施相應的護理搶救措施,贏得創傷患者急救“黃金1小時”的時間。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急性期病情變化快,常因突然顱內壓增高發生腦疝而死亡,應做好病情觀察,注意意識變化,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時發現病情突變,為搶救贏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