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月華
湖南省中醫院檢驗科 湖南長沙 410005
動脈硬化與炎癥的關系是現在很多專家及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超敏C-反應蛋白屬于全身炎癥中反應敏感的物質,可作為動脈硬化炎性的重要標志物。在動脈系統中脈搏波傳導的速度為血液壓力波的傳播速度。動脈彈性程度起到了確定性作用[1]。以往試驗驗證,脈搏波傳導的速度能夠準確反應出動脈硬化情況,當心血管疾病重危時,脈搏波傳導的速度值將不斷增高。本組試驗為更深入的了解2型糖尿病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及脈搏波傳導的速度間相關性情況,現內容總結如下。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期間治療2型糖尿病的90例患者,經WHO診斷標準進行確診。其中包括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48例。年齡在30~70歲之間,平均年齡(52.36±3.16)歲。1個月時間中全部患者未發生酮癥、急性的損傷及感染等應急現象。
方法:①實驗室檢測:經隔夜空腹后,采集全部患者靜脈血,進行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低密度的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高密度的脂蛋白膽固醇;超敏C-反應蛋白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數據的測定,并且對患者的體重、腰圍及身高等也要進行測量,并做好體重指數的計算。②頸動脈的超聲檢查方法:選用彩色多普勒的超聲診斷儀,其探頭頻率6.0~10.0MHz。使患者仰臥枕頭放于頸下,頭略向一側傾斜。采用橫向或縱向的方式對頸動脈的根部進行掃查,從頸總動脈到頸內動脈再到頸外動脈,觀察患者有無發生斑塊或管壁增厚。超聲波檢測后根據頸動脈的中膜厚度而分組,動脈硬化組:頸動脈中膜厚度>1.0mm,或局部有斑塊者。非動脈硬化組:頸動脈的中膜厚度≤1.0mm[2]。③脈搏波傳導的速度檢測:采用動脈硬化的自動測量儀檢測。讓患者平躺面部向上,雙手手心朝上置于身體兩旁,保持正常的均勻呼吸。使用合適的袖帶縛在患者下肢踝部及上臂,將上臂袖帶處的氣囊對準肱動脈,袖帶下緣與肘窩橫紋處的距離為2~3cm,在下肢內側行下肢袖帶氣囊的標志,而袖帶下緣離內踝1~2cm,在心前區放置心電感應器,對動脈脈搏的波形進行5分鐘的記錄,儀器將自動分析得出四肢血壓和脈搏波傳導的速度值,然后取脈搏波傳導的速度的平均值,并加以分析。
統計學分析:將試驗數據結果資料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進行檢測分析,數據結果以()顯示,選用t檢驗數據,相關性用Pearson進行相關分析,當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
通過試驗結果觀察得知,動脈硬化組脈搏波傳導的速度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高于非動脈硬化組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經Pearson的相關分析得出血尿酸和脈搏波傳導速度呈正相關。見表1。
表1 兩組脈搏波傳導的速度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表()

表1 兩組脈搏波傳導的速度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表()
分組 脈搏波傳導的速度(cm/s)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mg/L)2.13 ±1.97 1854 ±203 2.69 ±2.14 2219 ±250非動脈硬化組動脈硬化組
據研究結果得知,無論是2型糖尿病還是動脈硬化都是慢性的炎癥性疾病,在動脈硬化、2型糖尿病的產生及病變中炎癥因子具有重要影響。高度的敏感炎癥指標即為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血清中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動脈硬化的發生及發展、預后直接聯系。脈搏波傳導的速度與動脈硬度、擴張性存在緊密的相關性,是動脈硬化指標的重要表達[3]。本組試驗可知2型糖尿病動脈硬化組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遠遠高于非動脈硬化組,并且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脈搏波傳導的速度呈正相關。
糖尿病的二級預防工作中,重在對血脂、血壓及血糖等危險因素的預防、控制,也是對動脈彈性的良好改善。早期時,若能及時給予相對處理措施,可明顯緩解或防治糖尿病患者并發動脈硬化的癥狀。血清中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和動脈僵硬程度呈正相關性,2型糖尿病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給予干預并監測,在心血管疾病和大血管等并發癥的預防及控制中意義重大。
1 陳小燕,周智廣,劉明輝,等.多因素干預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0,14(1):11-17.
2 辛蘇萍,趙治彬,張龍鋒,羅春媛.探討2型糖尿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脈搏波傳導速度的相關性[J].臨床醫學,2010,11(29):9-11.
3 王亞莉,蔣麗娜,曹亞薇,等.脂蛋白(a)、超敏C反應蛋白與2型糖尿病患者脈搏波傳導速度的關系[J].山東醫藥,2011,17(5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