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雪峰
四川省宣漢縣下八鎮衛生院 四川達州 636150
混合痔作為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多發病癥,其臨床主要表現形式為患者痔核脫出及便血,針對Ⅲ-Ⅳ期患者痔的治療,臨床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手術[1]。文章討論的就是眾多手術模式中,現階段被應用最為廣泛,且臨床針對痔根除治療效果較好的外剝內扎術(Milligan-Morgan)雖然此種手術模式有著上述的優點,但由于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創面大小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導致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急性大量出血,不僅對患者生命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還會對手術的常規操作造成一定的影響[2]。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間對28例混合痔病人采用高頻電刀對其進行混合痔外剝內扎手術治療,效果顯著,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選取的28例混合痔病人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患者年齡結構為22~57歲,平均年齡36歲,患病時間1~8年不等。經臨床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混合痔診斷標準。
方法:選取高頻電刀對患者進行混合痔外剝內扎手術。待麻醉起效后,對患者肛門充分擴張,以可順利容納3-4橫指為擴張標準。待患者肛門括約肌完全松弛后對患者的內痔位置、形態、數量以及肛管內外的病變情況進行探查,確認。第一步,將患者痔核的自然情況作為依據,提前預留好痔核分段和對肛管皮橋、粘膜橋的數量及位置。手術過程中,首先把一個混合痔痔體作為一個設計提起,針對患者外痔部分可直接采用高頻電刀沿齒線附近進行分離切開或者直接選用手術刀對外痔隆起點進行切開,然后再采用高頻電刀沿齒線附近進行分離切開;術中針對小量出血點可直接進行電凝制約,稍大量出血則需要對出血血管及出血點進行鉗夾電凝進行止血;將患者痔基底部用一把彎鉗夾住,采用7號絲線對痔核進行“8”字縫扎,對結扎起的多數痔組織進行剪除,對其他痔核的處理方法依然可采用此種方法;第二步,對創口皮緣進行修剪平整,并將患者切口向肛外適當延長,利于后期引流。對患者其他剩余靜脈曲張性外痔可選用下列方法進行處理:以小彎鉗鉗夾輕輕提起外痔中央表皮,采用手術剪剪去表皮呈梭型,充分暴露曲張血管團,對準靜脈叢中央用電刀進行電凝,視靜脈叢迅速塌陷為恰當好處,并將切口適當外延,引流通暢。對其他剩余結締組織性外痔可采用下列方法進行處理:以小彎鉗鉗夾輕輕提起外痔中央表皮,采用手術剪剪去表皮呈梭型,并將切口適當外延,引流通暢。創面出血處予電凝止血。手術后24h內對患者的排便進行控制,給予其止血、抗感染、對癥治療,每日對局部進行熏洗,換藥采用油紗布。
28例患者的臨床病癥均得到一次性治愈,2例出現肛緣水腫,占總人數的6%,未有術后急性大出血病例產生;患者的術后平均住院時間為6-14d,平均(9.8±4.7)d;術后1年隨訪發現1例患者病情復發,選用保守治療方法對其進行治療好病情迅速得到改善,復發率為3%。
痔作為臨床肛腸科中的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在所有肛腸疾病中的出現率達到了87%。針對重度痔瘡患者,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僅僅是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緩解[3]。由于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創面大小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導致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急性大量出血,不僅對患者生命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還會為手術的常規操作增加一定的難度,施行縫扎止血時容易產生感染、肛門狹窄等多種并發癥,因此限制了混合痔手術在基層醫院尤其是鄉鎮衛生院的推廣。隨著電刀在外科領域的廣泛應用,臨床對患者進行混合痔外剝內扎手術時,采用高頻電刀可有效的將手術的難度和危險系數降到最低,同時可對術后可能產生的并發癥進行一定的控制,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大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5):461-463.
2 徐曉鴻,季利.應用高頻電刀行混合痔外剝內扎術30例報告[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9):63 -68.
3 袁敏,季利江,翁立平,等.高頻電刀在混合痔外剝內扎手術中應用的臨床觀察[J].結直腸外科科,2012,18(5):287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