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亞
新疆拜城縣人民醫院 842300
相關研究表明,肱骨外髁骨折屬于肘部損傷病癥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其發生率最廣的時期為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往往會對病患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若能及時采取臨床治療,能有效減輕病患的疼痛,同時也能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對于肘部的恢復也有著積極的作用。本研究就我院接待的60例病患進行了治療效果觀察與分析,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現將相關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接待的60例肱骨外髁骨折病患,男患為35例,女患為25例;體重30.23kg~84.15kg,平均為58.19kg;年齡3~51歲,平均為29.6歲;60例病患均在受傷1天~6周便接受了治療。所有病患經過了臨床診斷,表明皆有不同程度的肱骨外髁骨折,采用常規的方法處理,很難將其整復固定。
方法:本研究所有病患進入我院后都進行了常規檢查,并做好了相關術前工作。在病患肘關節外側做切口,將其骨折部位暴露出來,若為陳舊骨折,則要注意對骨折端間的瘢痕肉芽組織進行清理,同時將其復位完全。在選擇骨片釘的時候,應根據骨折骨塊的大小和數量來確定,然后將其固定至對側皮質,并確保固定準確,應盡量規避多次固定導致的骨塊損傷。手術之后應進行適當的抗感染治療,一般應為2~5天,并且還要輔之以適當的功能鍛煉。治療之后要進行隨訪觀察,定期對病患進行復查與拍片,待病患的骨折骨性愈合之后才能將骨片釘取出。
治療效果評價標準:根據相關規定,有如下三種治療效果評價標準:1)治愈。對位對線滿意,且骨折線有連續性骨痂通過;局部沒有壓痛;傷肢沒有明顯的畸形,功能完全或者基本恢復;肘關節的屈伸受限于15度以內。2)好轉。對位良好,骨折線模糊;骨塊的對位在2/3以上,對線滿意;肘關節的屈伸受限為30~45度。3)未愈。骨折端愈合較畸形或者沒有愈合;對位對線過差;持續出現疼痛;障礙肢不能持重;肘關節屈伸在45度以上[2]。
對治療結果分析可知,60例病患中:治愈為34例,好轉為23例,只有3例未愈,治愈總有效率達到了95.00%;此外,對病患進一步的隨訪觀察,并沒發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出現。
肱骨外髁骨折屬于肘部損傷病癥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其發生率最廣的時期為兒童及青少年時期,一般在2~18歲最為常見,屬于骨骺骨折,大部分為關節內骨折,骨折的骨塊一般包括:肱骨外髁、肱骨小頭骨,有時候還波及到了外側部分與干骺端骨質[3]。兒童由于生長發育的原因,其肘部骨化中心出現與閉合在時間上有著很大的差距,而X線在檢查的時候常常表現為外髁骨化中心移位,而診斷的時候通常會被忽略,這樣便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此外,在骨折時,關節軟骨極易產生翻轉,這就造成了骨折斷端無法愈合,最后就會影響外髁部位骨的正常發育,同時也極易產生肘部外翻畸形,對病患產生嚴重的后果。
肱骨外髁骨折,采用傳統的方式,一般很難達到理想的治愈效果,因此我們采用了骨片釘內固定術,這種手術有著這樣的特點:1)將螺絲釘和克氏針兩者的優勢有機結合在了起來,其中骨片釘有一個三棱尖端,和克氏針相似,前部有一定的螺紋,向后逐漸增粗的桿和螺紋連接的部分又形成了肩部類似于螺絲釘的尾部的特點。2)在后部沒有螺紋的部分,其直徑稍微大于了前端,這樣就能使得在操作的時候可以從前端套入一圈形墊片,并且卡于前后兩端之間,這樣就會對骨塊產生一種加壓效果,從而保證骨折片的良好復位。3)骨片釘可以在骨折塊上施加一種向內上的拉力,并且和伸肌的拉力相互拮抗,最終就會消除骨折塊滑動移位,對于肘關節的早期功能鍛煉提供了幫助。
總之,我院針對肱骨外髁病患采取了骨片釘內固定術治療之后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大量實踐表明,采用骨片釘內固定術治療肱骨外髁骨折,骨片釘將螺絲釘和克氏針的優勢有機結合在一起,除了操作簡便、固定可靠之外,同時治療效果并發癥也較少,因此值得推廣及應用。
1 宋振華.骨片釘內固定術治療肱骨外髁骨折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09(16):425-426.
2 譚明生,唐向盛,王文軍,等.寰樞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兒童寰樞椎脫位的初步報告[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2,22(2):131-136.
3 馬維虎,劉觀燚,徐榮明,等.樞椎經椎板螺釘聯合寰椎側塊螺釘內固定術的臨床應用[J].中華骨科雜志,2008,28(12):994-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