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浣宜 巫熙南 周峻偉
1.北京鼓樓中醫醫院 100009
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 100010
急性胰腺炎是常見急腹癥之一,多為由胰酶激活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學性炎癥。病情輕重不等,輕者胰腺以水腫為主,病情有自限性,數日即可恢復,重癥胰腺出血壞死,易并發休克、呼吸衰竭和腹腔炎癥等,病死率高。治療中如何控制其發展是提高急性胰腺炎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關鍵。我院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急性胰腺炎,收到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我院2008年~2011年收治胰腺炎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齡40.2歲。因飲食不當或暴飲暴食及飲酒誘發者10例,繼發于膽囊炎、膽結石者4例,原因不明者2例;均有持續性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發熱、腹脹,查體有腹膜刺激征,腸鳴音減弱;均有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增高;彩色B超和CT提示胰腺有不同程度的腫大、密度不均勻、胰周積液。
治療方法:①西醫治療:即胰腺休息治療。包括:禁食水,胃腸減壓;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抗生素選擇廣譜及針對厭氧菌的藥物,如頭孢哌酮、甲硝唑等;抑制或減少胰腺分泌及胃液分泌,如洛賽克、奧曲肽等;應用鎮痛解痙藥物。②中醫治療:方藥如下:柴胡20g,黃芩20g、川楝子4g、郁金10g、紅藤30g、金銀花 30g、公英 30g、元胡 20g、赤芍 30g、甘草 10g,芒硝 6g(沖服)。每日2劑,水煎至400ml,分3-4次經胃管注入,根據病情予以辨證,藥味、劑量隨證加減,如有蛔蟲者,加使君子10g,檳榔10g,濕熱重者加金錢草10g、黃柏10g、梔子10g。病情好轉后給予活血、補氣養血、調理脾胃為主的中藥口服。
本組患者治療7天后,14例腹痛、腹脹逐漸消失,血尿淀粉酶結果均降至正常,復查胰腺CT未見異常;2例腹痛腹脹明顯減輕,均病愈出院。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發展快、病情重。中醫理論認為,急性胰腺炎多因暴飲暴食,飲酒過度,或情緒不穩,勞累過度,以致肝膽郁熱,或脾胃受損,而致濕熱蘊結,熱毒熾盛,郁熱內阻,或上迫于肺,或內陷心包、或熱傷血絡。如為重型,表現為腹痛、惡寒發熱,惡心嘔吐,便秘,腹脹、肌肉緊張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病位在少陽陽明,屬里證、實證、熱證,治療上宜用和解少陽,通腑瀉熱,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中藥和解少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清熱解毒、通里攻下的功效。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達于表而外邪自散,有解熱、鎮靜、鎮痛、消炎作用;黃芩,抗微生物作用,有解熱、鎮靜、利膽、緩解腸管痙攣等作用;川楝子:療蛔蟲,利大腸,內服可用于蛔蟲等腸道寄生蟲病,兼有清熱行氣止痛功效,適用于胸脅、脘腹作痛而有熱者,可配伍元胡同用;元胡活血利氣止痛,通小便,現代藥理認為可以鎮靜、安定及肌肉松弛、解痙作用;郁金行氣解郁,泄血破瘀,散肝郁,現代藥理研究,郁金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有輕度鎮痛作用;紅藤,本品長于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為治腸癰腹痛要藥,現代藥理研究認為對金葡菌、乙型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均有高敏感抑菌作用;金銀花善散肺經邪熱,又可清解心胃之熱毒,故為散熱解毒之良藥,對多種細菌和病毒、真菌及鉤端螺旋體也有抑制效能;蒲公英功能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現代藥理研究認為:對多種細菌、病毒、真菌、鉤端螺旋體有殺滅或抑制作用,還有利膽、利尿等作用;赤芍善走血分,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清肝泄火之功,尤能泄肝火、散惡血,治腹中堅積,血痹疝瘕,痛腫目赤,能行血中之滯。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赤芍能解痙,鎮痛,抗驚厥,抗炎,對多種細菌病毒有抑制作用。
方中大黃、芒硝相互為用以通下,大便通則陽明腑實解,濕熱毒邪有出路,則痛得緩解,因此通里攻下、瀉下熱結,對腹痛、腹膜炎、腸麻痹、及早恢復腸道功能具有明顯效果。現代醫學則認為本病由于胰腺各種消化酶被各種異常因素激活,產生自身消化作用,產生大量炎癥因子,引發一系列瀑布樣級聯反應,腸道屏障功能下降,細菌移位到胰腺及全身循環內,機體產生大量內源性遞質,如腫瘤壞死因子(TNF)、白細胞介素(IL)-2、IL-6以及血小板活性因子等,最后可導致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甚至死亡。由于腸道細菌移位是急性胰腺炎并發感染的主要原因[1],所以大柴胡湯加減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療中有重要意義,對防止急性胰腺炎并發感染也有重要意義。中藥與西藥協同應用,針對急性胰腺炎發病的各個環節,迅速改善胃腸功能,抑制和降低胰腺分泌、減輕毒物對機體的損傷,對防止初期胰腺炎進一步缺血壞死起到了積極作用,可使一些病例不經進展期而直接進入恢復期[2],從而達到較好療效,提高治愈率[3]。
1 張文俊,李兆申,許國銘,等.早期空腸內營養在重癥胰腺炎治療中的作用[J].胰腺病學,2002,2(4):208 -210.
2 崔乃強,吳咸中.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的現況和展望.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4,16(12):705 -707.
3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編輯部.中國外科專家經驗文集[C].沈陽:沈陽出版社,1996: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