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羅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 830001
以往女性分娩以后,在醫院被護理幾天,就出院了,而產后護理支持無法在住院期間完全提供,由于部分產婦及家人缺乏科學的育嬰知識和產褥期護理知識,又得不到及時的科學健康指導,因而增加了母嬰患病機會。為拓展產后護理服務范圍,我院產后康復中心提供上門服務,了解產婦的生理、心理、喂養及護理新生兒情況及新生兒的健康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給予健康指導,進行針對性護理,提高了產婦的自助自護能力,減少了母嬰并發癥的發生。我院按社會需求推出的產后康復上門服務,有效促進了母嬰健康。現將實施情況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我們選擇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產婦910例,均為居住本市的產婦,母嬰無不良反應,按照自愿原則,將接受產后康復中心上門服務的461例產婦作為實驗組,其余449例產婦為對照組。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方法:產婦入院后由產后康復中心工作人員向產婦及家屬宣教產后康復中心上門服務的內容和意義,出院前1-2d征求產婦意見,對愿意接受產后康復中心上門服務的產婦進行產后服務登記,內容包括產婦姓名、地址、電話號碼、服務類型、服務人員姓名、聯系電話、醫院監督電話、上門服務費等,一式兩份。對照組在住院期間和出院時作常規產褥期健康教育,內容包括母乳喂養、產后護理、新生兒護理技巧等基本知識,并告知醫院熱線電話號碼,囑出院后如有幫助需求,可撥打電話咨詢或到醫院檢查。實驗組由產后康復中心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和健康教育知識的工作人員擔任上門人員。服務內容包括:母嬰健康評估、護理知識的宣教、指導;產后康復恢復治療;針對產后個體情況開展心理護理。根據產婦的要求和母嬰出院評估表制定護理和健康教育計劃,在產婦出院后自然分娩第2-4天、剖宮產第8-10天后隔天1次,連續15-20次對產婦進行上門服務,并根據產婦要求和產嬰情況增加服務次數。
評價內容:母嬰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1。實驗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產后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見表2。顯示實驗組優于對照組;產后20d乳汁分泌情況(乳汁分泌滿足嬰兒吃奶需求為充足)、產后42d子宮復舊(正常)、護理滿意度(滿意),見表3。顯示實驗組優于對照組。
評價方法:產后42d母嬰來院做常規健康檢查時,由產后康復中心護理人員評估產婦的相關護理知識,答對80%以上為掌握,并評估產婦及嬰兒并發癥發生情況。
統計學方法: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對比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產婦及嬰兒并發癥發生情況

表2 兩組產婦相關護理知識掌握情況[例(%)]

表3 兩組產婦產后相關指標比較[例(%)]
產后康復中心上門服務是醫院整體化護理的延續和深化: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改變,護理工作的內涵不斷拓寬和充實,護士已不再是單純的執行醫囑、發藥、注射和做一般基礎護理工作,而是集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多種護理方式為一體的整體化服務。實施產后康復上門服務,解決了產婦出院后護理支持不足的問題,使產科休養和保健服務家庭化、自然化,把愛嬰醫院帶回家,把預防、保健、康復和專科護理送回家,把人文關懷帶回家,消除或減輕了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1],也增加了護理工作的相對獨立和自主性。
可減少產婦及嬰兒的并發癥:由于缺乏正確的產后護理知識,多數產婦及家屬受傳統"坐月子"的影響,不洗澡、梳頭、刷牙,門窗緊閉,過度保暖,導致產后并發癥的發生。實施產后上門服務,護士可針對不同產婦家庭進行個性化指導幫助,及時糾正錯誤的觀點,強化正確的護理方法,直至完全掌握,促進了產婦產褥期的身體康復,提高了嬰兒的護理質量。出院后早期上門服務,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提供幫助指導,從而降低產婦及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2]。
產后康復中心上門服務可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產婦由于角色轉換和家庭模式的改變,易產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危機[3],出現產后心緒不良。如果未能加以控制調試,就極有可能發展成產后抑郁等心理問題。實施產后康復上門服務,在產婦熟悉的環境中,更易接受和掌握正確的產后護理技巧及健康知識,增強護理嬰兒的技能;同時調動了家人參與的積極性,家屬共同參與學習可以加強產婦的記憶[4],給產婦提供了足夠的情感支持和物質支持,營造了溫馨的家庭環境,提高了產婦自我護理、母乳喂養和護理嬰兒的信心,使產婦順利進入母親角色[5]。滿足了產婦及家屬對產后健康保健和育嬰知識的需求,增強了產婦自我保健意識,促進了母嬰健康。
1 郭燕紅.護理的專業價值[J].護理管理雜志,2007,4(1):1.
2 閔麗華,楊俊華,劉學潔.產婦出院后電話咨詢內容分析[J].護理與康復,2006,5(2):144 -145.
3 謝日華,何國平.產后抑郁癥相關因素調查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6,21(6):1 -3.
4 金春鑫.運用護理程序對孕產婦實施健康宣教[J].護理與康復,2005,4(4):312 -313.
5 黃海燕.產后家庭特需服務對母嬰健康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0,9(6):512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