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雯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廣東佛山 528000
乙型肝炎是我國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傳染疾病之一,目前,乙肝疫苗的預防接種已經成為全球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策略,尤其是新生兒的預防接種更為重要,在我國母嬰垂直傳播是乙肝的主要傳播途徑,所以新生兒是我國接種乙肝疫苗的重點對象。WHO認為,阻斷母嬰傳播最有效、最經濟的策略,是在新生兒出生后及時(24h內)接種乙肝疫苗[1],我院首次接種乙肝疫苗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祛除禁忌癥,及時接種率達100%。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8月-12月出生的活產新生兒2361例,除因早產、吸入性肺炎、窒息、免疫缺陷等轉兒科未能及時接種230例新生兒外,成功接種者為2131例,其中男嬰1182例,女嬰949例;體重為2200-4500g,胎齡為36-41+3周。接種的乙型肝炎疫苗生產廠家:大連漢信生物有限公司,劑量:10μg/支,每瓶0.5ml。
接種方法: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首次接種乙型肝炎疫苗10μg,接種部位為新生兒上臂三角肌中部,選用肌肉內注射。如新生兒母親是乙肝患者,在新生兒出生后6小時內及時注射乙肝疫苗10μg,并建議聯合應用高效價的乙肝人免疫球蛋白100μg,同時不同部位肌肉注射。之后指導產婦全程按接種方案注射重組乙型肝炎疫苗,以達到有效預防及降低乙肝病毒的垂直傳播幾率。
護理要點:①預防接種的人員必須要取得接種技術合格證才能接種。②接種乙肝疫苗前,查對醫囑及查對當日需要接種新生兒的資料:出生時間、胎齡、體重、體溫及父母有無特殊病史、禁忌癥等,并填寫好接種證和接種登記冊,同時告知其父母接種疫苗作用,接種后的正常反應,可能出現的異常反應,如出現哭鬧,發熱,紅疹等癥狀并簽署同意書,同時簽發預防接種證。注射完畢后附送預防接種溫馨提示,內容如下:乙肝疫苗共接種3針,按照0、1、6個月程序,即接種第1針疫苗后,間隔1及6個月注射第2及第3針疫苗。③乙肝疫苗的管理:乙肝疫苗放置專用冰箱,溫度保持在2℃-8℃,疫苗取出冰箱后放置不超過30分鐘,設有專門的登記本,每天專人負責檢查,包括名稱、規格、批號、有效期、產地、領入疫苗日期及數量,免疫人數及使用人簽名,并仔細檢查日期、有否凍結和變質。④預防接種的操作要規范化:接種時查對嬰兒胸牌,手腕帶,醫囑及預防接種回執,確認無誤才能接種。接種部位為新生兒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內注射。用75%酒精消毒注射部位,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搖勻,使疫苗液中的氫氧化鋁膠體完全懸浮。⑤接種后注意觀察:新生兒注射乙肝疫苗后,需在注射室觀察30分鐘后,無出現不良反應才能送回母親身邊,并交代注意事項。⑥預防接種的環境:專門設有注射乙肝疫苗的注射室,室溫保持在26℃-28℃,并定時通風。室內注射臺旁放置腎上腺素等急救物品,以備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時使用。⑦接種后的接種器材及其廢棄物品安全的回收、銷毀。
首針及時有效接種2131例,及時接種率達90.2%,無出現漏種多種,至今尚未見有關于注射后引起嚴重毒副作用。新生兒接種當天夜間出現哭鬧56例,第2天哭鬧停止;紅疹出現25例,但一般1-2天消退。
乙肝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的重要原因,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的有效機制,是阻斷母嬰間乙肝病毒傳播的最佳措施,及時有效的進行免疫措施對乙肝病毒的預防是卓有成效的。我國防治乙肝的經驗也表明,及時接種能使兒童HBsAg陽性率明顯下降[2],新生兒出生后接種的時間越早,預防效果就越明顯。因此,接種人員應有高度責任心,嚴格的科學態度,必須做好新生兒出生登記,掌握免疫程序,生物制品性質,強化疫苗管理制度,做好查對工作,做到不漏種和不重復接種;做好宣教告知工作:在發預防接種證時、接種后、出院前提醒二針注射時間。特別是因疾病轉兒科治療暫緩接種的新生兒,應告知父母新生兒治愈后咨詢兒科醫生接種時間并及時補種。在病房走廊兩旁,懸掛有關新生兒預防接種內容及注意事項,提高家長對乙肝防治知識的了解。我國屬于HBV高流行區,一般人群的HB-sAg陽性率為9.09%[3]。每年因乙型肝炎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3600億元人民幣[4]。所以做好新生兒首次乙肝疫苗接種,可以減輕危害,降低經濟損失,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 梁萬年.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傳染病防治培訓教材.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7-174.
2 梁曉峰,陳園生,王曉軍,等.中國3歲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9):655-658.
3 梁曉峰,陳園生,王曉軍,等.中國3歲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9):655-658.
4 李河民,梁爭論.發揮肝炎疫苗的免疫作用,控制肝炎的流行[J].高科技產業化,2006,11(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