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麗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 462000
臨床護理實習生,在加強綜合能力提高的同時,要掌握良好的醫患溝通,醫患溝通是患者和診療護理工作的需要,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關愛和體貼[1],對醫護人員的表情、動作、行為方式、語言較為敏感,醫護人員稍有疏忽,就會引發患者的誤解,甚至引發醫患糾紛,醫患溝通是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關鍵環節[2],培養實習護生良好的溝通能力是醫學生的重要一課。
掌握溝通的方法和基本技巧
得體的衣著和平和的心態:整潔大方的著裝配一雙淡色的鞋子,能讓患者及家屬有一種信任感,醫學生一個淺淺的微笑,一聲柔和的問侯,就能讓患者和家屬輕松地接受你。
善于詢問,注意傾聽:在對方默不作聲或欲言又止時,要詢問了解對方真正的想法、需求、愿望、感受與意見,用傾聽的方式,誘導對方說出意見,對自己產生好感,實習護生以理解、同情的態度,鼓勵患者傾訴其內心的不快和苦悶,使患者的不良情緒發泄出來,醫生引導患者對其遭遇重新認識和積極評價。傾聽的時候,別做其他的事情,要面露微笑。并適當的給予點頭、表情、手勢等方面的反饋,特別是當對方有不滿和怨氣需要發泄時的傾聽,更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水平和素質,在表達自己思想時,要簡潔、生動、含蓄、幽默,給病人指出錯誤時,要措詞平和,注意場合,以免傷及他人自尊心,與他人談話時要投入自我感情,才能以情動人。
主動溝通:臨床護理實習生既是學生,又是護士的雙重身份,即臨床護理實習學生在患者及服務對象的眼里,他們是具有一定獨立工作能力的、在上級護士指導下進行診療護理活動的護士,在教學醫院和科室各級人員眼里則是學生,他們的一言一行代表著一個醫院或一個科室。這就要求他們學會主動與病人溝通,增加自信感,解釋疑問時必須有充足的理由和事實依據,采用共同協商的態度,切忌武斷或模棱兩可,需要時可由病愈者"現身說法",以增強解釋的說服力,使患者信服,進一步減輕患者的焦慮和不安,喚起信心和希望,促進疾病早日康復,但要切記"三不談":氣氛不恰當不談,時間不適宜不談,對象不適合不談。
多交流多溝通:要抽時間與病人多溝通,多交流,不要因為有誤解而避免交流和溝通,而應主動與病人溝通,坦誠相見,參加大家的討論與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識的欠缺點,同時也可有效地消除以往彼此之間的誤會,增加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溝通的技巧:醫院每天要接診來自不同階層的人員,社會背景、個人修養不同,文化層次高低不一,因此,護理實習生必須學會與不同人"說話"。用適當的語氣,恰當的修辭手法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醫護人員的談話。
臨床診療護理的實踐過程,既是一個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人際互動的過程[3]。臨床護理實習學生要學會與病人正確有效地溝通和交流,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學會與醫院、科室各級人員及患者之間的溝通,加強交流,虛心向帶教老師請教,積極主動地參加到臨床工作中去。溝通能力是醫學模式轉變對醫護人員這一社會角色提出的客觀要求。進入臨床實習后,臨床護理實習生應該逐步完善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順利完成從校園人向社會人、職業人的轉變。
1 陳妙玲,盧國仁,等.醫學實習生與病人溝通能力的探討[J].中國中醫藥咨詢,2010,2(15):204 -205.
2 劉強.加強醫學生臨床綜合能力培養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3):97-98.
3 張玥.實習護生臨床護理帶教模式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19):1884 -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