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研
山東省德州市經濟開發區宋官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53000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極為常見的危重癥,是各種類型心血管病的嚴重后果,對患者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發展為難治性心衰時更是治療棘手,病死率相當高,現將有關難治性心衰治療的進展綜述如下。
難治性心衰的治療原則:難治性心衰的治療是復雜的,應先采用針對病因和誘因的措施,其次是調整決定心臟功能的四個主要因素:①休息、應用利尿劑,限制鈉、水的攝入,應用血管擴張劑減輕前負荷;②用血管擴張劑降低增高的后負荷;③用洋地黃類藥物、非洋地黃類藥物、極化液、能量合劑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代謝和心臟排血功能;④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電復律或人工心臟起搏器,以恢復正常的心室律及心率。
難治性心衰的藥物治療進展
血管擴張劑:可擴張容量血管,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前負荷,同時可以擴張阻力血管,增加心輸出量,減輕后負荷,還可降低心肌耗氧量,縮小梗死范圍,常用的血管擴張劑有硝普鈉。
亞硝酸鹽類:可以減輕心臟前負荷,使回心血量減少,肺充血減輕。所有的硝酸鹽類的副作用都是頭痛和體位性低血壓,減少劑量即可控制。常用的藥物有硝酸甘油。
酚妥拉明:可以減輕心臟后負荷,降低體循環小動脈的血管阻力,增加心排血量,可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以防止血壓過低。
哌唑嗪:為а1受體阻滯劑,對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均有擴張作用,降低前后負荷。常見的副作用有心悸、暈厥、體位性低血壓。
巰甲丙麩酸: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降低體循環阻力,減輕心臟前后負荷,增加心臟排血量。常見的副作用有血壓下降,腎功能障礙,咳嗽及眩暈,但發生率均較低。
洋地黃類制劑:洋地黃的應用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洋地黃苷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用于治療心肌收縮功能不全可直接地加強心肌收縮力和增加每搏心排量,但不能改善心臟舒張功能,甚至對已存在的心舒張障礙有害,因此確定是否應用此類藥物,應首先鑒別心衰的原因是收縮障礙發生舒張障礙或二者兼而有之。
非洋地黃類心肌收縮增強劑:可相對選擇性地增強心肌收縮力。
利尿劑;可從體內排出多余的水分,減少血容量,降低前負荷,改善心功能,同時也可降低后負荷,增加心臟血量,降低細胞充填壓減輕呼吸困難,還可減少及清除心衰時周圍血管的不良影響。但大量利尿劑應用時應注意電解質的紊亂。
激素:長期慢性心衰的患者,可能存在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適量給予激素可促進心肌細胞內外鉀、鈉離子的正常運轉,有利于增加利尿,還可改善機體代謝狀態,改善心功能。但應注意副作用,不宜長期大量使用。
鎂鹽治療頑固性心衰:心衰時鎂攝入、吸收減少,尿排鎂增加,加之無氧代謝的增強及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等因素均可導致缺鎂,適量補鎂能增強鈉-鉀-ATP酶的活性,以改善心肌代謝,增加心肌收縮力。
總之,難治性心衰發病機理比較復雜,治療比較困難,但在排除可祛除的病因后,經過認真的檢查,聯合用藥,綜合治療,難治性心衰的范圍將會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