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萍 張秀琴 田勇
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 寧夏石嘴山 753000
目前全球乙肝病毒(HBV)慢性攜帶者約有3.5億人,我國就有1.3億人左右,是乙肝高發地區[1]。為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的分布狀態及流行規律,為制定有效地防治措施提供依據,我們于2010年1月~3月對彭陽縣城鄉人群進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的抽樣調查,同時對HBSAg陽性者進行了e抗原抗體系統檢測,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農村按隨機整群抽樣的原則,調查了距縣城20~40km,不同方向且發病率為中等水平的兩個鄉(古城鎮和溝口鄉),其中每個鄉抽取1~2個村的第一自然村,進行逐戶逐人調查。城市則按分層隨機抽樣原則,對不同職業人群進行調查。
HBSAg和抗-HBS及e抗原抗體系統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結果按“全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調查統一檢測技術規程”進行判定。
HBSAg城鄉人群分布,見表1。

表1 HBSAg城鄉人群分布
不同性別年齡人群HBSAg陽性率,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年齡人群HBSAg陽性率
HBSAg在家庭中的分布:在資料完整的143戶家庭中,HBSAg陽性者33戶,占總戶數的23.08%,陽性人數為63人,1戶2例以上的14戶,陽性人數為44人,占陽性人數的69.84%,呈明顯的家庭集聚現象(χ2=30.16,P<0.05)。家庭中母親HBSAg陽性而父親陰性者的子女陽性率(51.83%)顯著高于父母親均陰性者子女的陽性率(2.03%)(χ2=92.35,P <0.01)。
e抗原抗體陽性的分布,見表3。

表3 HBSAg陽性者e抗原抗體陽性分布
在本文調查人群中HBSAg陽性率為8.32%,處于全國中上水平[2]。HBSAg陽性率在不同年齡性別間未發現顯著性差別,但20歲以下人群HBSAg陽性率略高。同時觀察了HBSAg陽性率在家庭中的分布情況,結果發現HBSAg陽性者呈明顯的家庭集聚現象,與其它報告一致[3]。提示該地區乙型肝炎的傳播以垂直傳播(母嬰傳播)和密切生活接觸傳播為主,由于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以及成人免疫應答低下的人不能清除病毒則轉變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我國HBV攜帶者中[4],50%以上為母嬰傳播所致胎兒期的HBV感染,不僅可形成以后慢性攜帶狀態,而且25% ~40%可能轉變為肝硬化甚至肝癌[5],嚴重危害著人民的身體健康,所以應對HBSAg陽性者家庭成員進行必要的衛生宣傳教育和預防。
HBSAg陽性率的地區分布,國內多數研究結果表明農村高于城市,本次結果發現具有同樣的趨勢,但差別未見顯著性,可能因本地區屬HBSAg陽性率流行高發區(>8%),其很多流行病學特點表現均不明顯的緣故。
由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首次感染乙肝病毒80% ~90%的人可以自行痊愈的,表面抗原轉陰。但自幼感染乙肝病毒,其HBV轉陰率僅為17%,也有部分病人無癥狀而表抗陽性成為終身乙肝病毒攜帶者。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是紊亂的,表抗的陰轉率每年約有1%~2%,因此在治療中必須要注意免疫的調節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否則會引起不良后果。
本調查結果顯示在HBSAg陽性者中HBSAg陽性率為40%,特別是年齡在20歲以下人群中高達50% ~60%,抗-HBS的陽性率僅有5%,因此應對該人群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以減少進一步的傳播和感染。同時,加強乙肝疫苗的人群普種對人群乙肝感染預防工作也是必要的。
1 朱啟镕.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嬰傳播與阻斷[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4):198-200.
2 梁曉峰,陳園生,王曉軍,等.中國3歲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流行病學雜志,2005,26(9):655-659.
3 宋清林,等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37-93.
4 葉慶華.乙肝病毒宮內感染的研究[J].國外醫學,2002,29(1):18-19.
5 乙肝防治的研究進展.安徽省醫學協會信息中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