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
江西省高安市立醫院 江西高安 330800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后的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2010年聯合開展的中國慢病監測及糖尿病專題調查報告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9.7%,60歲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達19.6%,糖尿病已經成為我國的主要慢性病之一,積極防治糖尿病已成為我國慢性病防治領域的重要任務之一。此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也易導致嚴重并發癥如糖尿病性心臟病、腦血管病、腎病、肢端壞疽、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等,糖尿病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系發病率與病死率高2~3倍。為了使患者具有良好的遵醫生行為,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病率,我社區采用藥物、飲食、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干預方法進行干預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對象:選擇無嚴重并發癥的50例糖尿病患者,年齡34~64歲,病程在3~15年不等,按照年齡、性別、病情、文化程度上無明顯差異,隨機分為干預組24例,對照組26例,空腹血糖在7.6~16mmol/L之間。方法:對照組不做特殊處理,干預組繼續服用原有降糖藥物,每周測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各1次,2周后根據血糖調整降糖藥物,每個病例觀察3個月為一周期,同時進行以健康教育為主的干預治療。定時定量進餐,少食多餐,每日主食攝入量為200~250g,占總熱量的50% ~60%,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5%~20%,飽和脂肪酸攝入占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提倡用粗制米面和雜糧,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及提倡多進食綠葉蔬菜,忌食單糖類食品,同時據患者年齡、性別、體力等不同條件,安排不同強度的體育鍛煉,增加運動100~120分鐘/周,另外,同時根據患者的年齡和文化程度的不同進行了不同形式的宣教,使患者了解長期規則服藥的必要性,消除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恐懼感,了解降糖藥物和監測血糖的注意事項,預防低血糖的方法和處理措施等。
健康教育:①知識宣教:通過張貼宣傳圖片,舉辦有關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等讓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有關知識,讓患者及家屬認識到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讓患者能自覺、自愿地配合治療,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②心理指導:由于糖尿病具有病程長、癥狀多、容易復發等特點,給患者造成了許多心理障礙,如:緊張、焦慮、孤獨、抑郁、絕望等。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況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和知識教育,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主動參與和配合治療,減輕對身體的影響。③飲食指導: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活動強度、年齡、血糖值計算每天需要的總熱量,按"三高二低"規則進食,讓患者進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及低糖低脂飲食,避免飽食,例如:多食用綠葉蔬菜、豆類、根莖類、粗谷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少吃含脂肪豐富的食物以及動物內臟、奶油、香腸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多選用魚、禽、奶、豆類等優質蛋白質,盡量戒酒,少吃煎、炸、炒及腌制的食物。④運動指導: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脂肪和糖的代謝,對血糖有較大的影響。根據年齡、健康狀況、性別、病情及有無并發癥下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例如:步行、慢跑、騎自行車、健身操、太極拳、氣功等。
通過社區干預,干預組干預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比對照組平均值明顯下降,其中效果顯著者有20例,占總數的83%左右。此外,通過社區干預患者系統地掌握了糖尿病知識,改變了以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這對于延緩糖尿病的進展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糖尿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終身性疾病,由于一些社區糖尿病患者對疾病不了解及對藥物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的恐懼,經常出現不規范治療或中斷治療,其次患者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對本病的影響認識不夠,導致許多病人長期血糖及血脂控制不理想,從而引起多種并發癥而導致嚴重后果。通過社區健康教育,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識增強了,對糖尿病有了正確認識,懂得了糖尿病的治療必須是長期、綜合和全面的。引導患者走出了糖尿病治療的誤區,盲目地認為只要服用降糖藥就可以控制病情,而忽略了飲食控制、運動鍛煉對血糖的影響。另外,社區護理干預可隨時提醒和幫助患者遵從醫囑,達到很好控制疾病的目的。社區干預后的遵醫率在按時檢查、飲食控制、藥物療法、自我監測四個方面明顯高于未干預患者。未干預患者的血糖明顯高于干預患者的。
總而言之,社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區護理干預適應現代醫學模式,已成為糖尿病治療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