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青 龔進紅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十二醫院門診病區 福建南平 353000
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以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為指導,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通過改變護理對象的不良心理狀態和行為,提高他們對各種變化的適應能力,進而促進其康復或保持健康的過程[1]。心理因素與人體健康和疾病康復的關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自我院開展整體護理以來,心理護理在斷指再植患者手術后的康復有著一定的影響力。通過我科對150例患者運用心理護理的觀察發現,患者運用心理護理后行斷指(肢)再植手術的成活率較未運用心理護理患者明顯增長。將150例患者分A組(執行心理護理的患者),B組(未執行心理護理的患者)進行比對。現報道如下。
2012年3 月~11月,我科收治斷指再植患者150例,其中,男患者135例,年齡20~65歲,女患者15例,年齡25~55歲。大多數患者都因在工作中被機器壓砸、切割或絞傷等診斷而收治入院。斷指再植術后病人由于突然從一個健康人毫無準備的變成一個病人,這種突如其來的角色轉變,手功能的暫時喪失,讓病人在生活、工作和學習頓時失去往日的自如和麻利,一方面病人特別害怕手功能障礙給家庭、親人造成經濟負擔;另一方面病人極度渴望功能康復,易出現悲觀、絕望。以上多種情感交織,必然會使病人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2]。方法:①護士根據患者的年齡及心理反應特點,應關心、尊重患者,熱忱為患者服務,努力創造良好的環境,告知患者禁煙的重要性。根據患者的文化層次,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②做好健康宣教工作,通過對患者的有效溝通,掌握患者的心理想法,護士可舉成功的例子或術后患者之間的溝通來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指導患者掌握術后的注意事項、功能鍛煉方法、飲食禁忌等知識,可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③患者家屬及朋友的鼓勵與肯定,可幫助患者消除消極心態,使患者能夠樹立信心和正確的認知,積極的配合醫護人員治療和護理,找到自我價值的存在。④音樂療法,輕松歡快的音樂可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分散注意力,達到減輕焦慮、疼痛等目的。因此,在不影響患者休息的前提下,可讓其聽音樂[3]。⑤按時巡視病房,發現和處理病人生理不適感,如疼痛等,減少應激反應,必要時使用止痛藥物。⑥正確的功能鍛煉指導,在醫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的進行康復鍛煉,避免關節的廢用和功能的影響。
斷指(肢)再植手指功能恢復比較,見表1。

表1 斷指(肢)再植手指功能恢復比較(例)
患者出現意外在心理、生理在都承受著沉重的打擊。雖然現在的醫學快速發展,在顯微鏡下行斷指術的成活率大有存在,但患者的心理護理也不容忽視。他們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成員,也是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突發的意外傷對患者的心理有著沉重的打擊,手術的成活及術后的功能恢復成為患者心理上重大負擔,嚴重的心理負擔,不僅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還會影響患者今后的病情穩定和生活質量。伴隨著心理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使人們能夠正確認識現狀,靈活的掌控好心理的平衡尺,有利于術后的康復。
1 魏擎,王錚,李秀女,等.心理干預在甲亢患者手術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7,13(12)
2 胡玉華,李群,柳娟,等.心理干預對斷指再植手術患者焦慮的影響[J].現代護理,2007,13(12).
3 吳英.自殘性斷指再植患者的術后心理護理[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