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紅軍
江蘇省如東縣第三人民醫院 江蘇如東 226400
CT 血管造影(CTA,CT angiography)是指通過注入顯影劑在血管里,然后進行CT 掃描,利用X 線不能穿透顯影劑的特性,觀察CT 掃描下顯影劑顯示的影像來診斷血管病變的一種技術[1]。這種技術能夠清晰的顯示被檢測部位的血管情況,對研究血管變異、血管疾病和診斷血管變異、血管疾病有著重大意的義。隨著醫學的發展,CT 血管造影已經成為了血管疾病的重要診斷方法之一,尤其是在顱腦血管、頸椎動脈、冠狀動脈、下肢血管和軟組織腫瘤這幾種血管疾病中,運用的最為廣泛。
在顱腦血管中,動脈瘤、腦血管發育畸形和煙霧病是最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①動脈瘤:由于動脈瘤破裂會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而蛛網膜下腔出血所導致的死亡率高達40%,故在利用CT 血管造影技術,對會引發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動脈瘤進行診斷和治療,能有效的防止動脈瘤疾病。②腦血管發育畸形:CT 血管造影的容積數據重建技術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術對異常血管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也對異常血管團的發現有著很高的特異性。CT 血管造影能夠清晰地顯示畸形血管團與其周圍顱骨的三維空間結構,便于主治醫師分析病情。③煙霧病:CT 血管造影能夠清晰的顯示出腦底出現的異常血管網[2]。在腦血管疾病中,CT 血管造影為血管疾病的診斷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是治療腦血管疾病的首選方法。
CT 血管造影在椎基底血管異常的檢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椎動脈的解剖變異、狹窄程度以及椎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塊均可通過CT 血管造影檢查出來。其優點是:①血管的結構和血管周圍的骨性結構能同時通過CT 三維成像顯示出來,并且可清晰呈現椎動脈是否狹窄、狹窄程度以及狹窄的原因。②在診斷過程中,CT 能方便主治醫師對椎動脈某一部位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觀察,使診斷更準確。③觀察CT 掃描出的橫斷面圖像,根據成像的血管壁結構判斷椎動脈狹窄是血管痙攣引起的還是由血管壁的自身病變引起的。
隨著近年來,冠心病發病率的逐漸上升,16 層CT 對冠狀動脈成像的應用更加頻繁。①在冠狀動脈狹窄上的應用:16 層CT 對冠狀動脈中、高度狹窄的陰性預測值非常高,能夠判斷是否需要介入治療,還能對冠狀動脈中、高度狹窄作出基本診斷。②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應用:16層CT 的空間分辨率比較高,冠狀動脈主干和分支上的粥樣硬化斑塊能在CT 上顯示出來,并且能夠基本判斷斑塊類型,分析斑塊的穩定性。有效預防冠心病的發生。③在冠狀動脈橋血管的應用:橋血管及其連接關系能夠完整直觀的在CT 上顯示,CT 能夠診斷橋血管是否開通。④在冠狀動脈畸形和變異上的應用:冠狀動脈畸形和變異通常是沒有病狀的,一般是在病人進行CT 檢查時偶然發現的[3]。大多數的冠狀動脈畸形是良性的,只有少數的冠狀動脈畸形才會對心肌供血有影響。
最近幾年,CT 已經廣泛地使用在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診斷中了。CT 血管造影通過各種圖像后的處理技術,將下肢血管的病變位置、病變范圍、病變程度以及閉塞端遠側動脈主干清晰準確的呈現出來。下肢動脈閉塞癥血管造影的診斷步驟分為:①檢查技術;②影像表現;③診斷意見。其中,CT 掃描需要呈現的是整個下肢動脈血管主干和分支的解剖及病變的影像,主治醫師可根據需要任意旋轉,從多方位、多角度來觀察病變影像。根據CT 提供的圖像判斷下肢動脈狹窄的程度是屬于輕度狹窄、中度狹窄、重度狹窄還是完全閉塞。CT 血管造影這種應用于下肢血管疾病診斷的技術具有低費用、高效率、高準確性的優點,是安全可靠的新方法。
在軟組織腫瘤中,有些生長時間比較長,所占空間大,與周圍的血管以及組織器官之間聯系緊密的軟組織腫瘤,在進行手術前一定要仔細準確地了解該腫瘤的情況[4],并制定周密的手術方案。16 層CT 血管造影能提供詳細的軟組織腫瘤信息:①軟組織腫瘤的生長位置;②軟組織腫瘤的供血血管、血管的供血情況以及與這些血管之間相互聯系的復雜程度;③軟組織腫瘤與周圍重要動脈之間的聯系;④軟組織腫瘤與周圍器官組織的聯系。16 層CT 血管造影多方位多角度的給醫生提供需要觀察的腫瘤結構圖像,方便主治醫師對腫瘤周圍血管的識別和對腫瘤周圍血管的保護,為手術的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1 凌華威,管永靖,胡錦清,等.多層螺旋CT 血管成像在顱底腫瘤術前的評估[J].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2005,25(2):179-181.
2 楊鈞,馬大慶.肺內炎性腫塊與周圍型肺癌的CT 鑒別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2,36(3):235-239.
3 劉占山,韓錦山.3D-CTA 成像技術診斷和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應用評價[J].中國臨床醫學攝影雜志,2007,18(2):85-87.
4 王輝,郭英,李文勝,等.3D-CTA 診斷和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可行性探討[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7,23(11):84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