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凱民 呂鵬翔
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 浙江溫州 325035
隨著當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技術的提升,生活水平與醫療水平的提高,社會在與時俱進的同時,人們的健康意識也在不斷的增強[1]。口腔健康是人類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
歷史淵源:我國的口腔護理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如《素問·氣交變大論》說:“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瘡”。認為口瘡發病與氣候失常有關。之后的許多著作,又相繼闡明了口瘡的病因、病理及辨證施護的法則。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口舌瘡候》說:“手少陰,心之經也,心氣通于舌;足太陰,脾之經也,脾氣通于口。腑臟熱盛,熱乘心脾,氣沖于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明確地指出口瘡之病因在于心脾熱盛。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口病》中指出口瘡反復發作的特點及其調護方法,曰:“凡患口瘡及齒病者,禁油面酒醬酸酢咸膩乾棗。差后仍慎之,若不久慎,尋乎再發,發即難差,薔薇根、角蒿為口瘡之神藥,人不知之”。宋代《圣濟總錄·口舌生瘡》說:“口舌生瘡者,心脾經蘊熱所致也”。“口瘡者,由心脾有熱,氣沖上焦,熏發口舌,故作瘡也。胃氣弱,谷氣少,虛陽上發而為口瘡者,不可執一而論,當求其所受之本也”。指出口瘡有實有虛。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口齒》門“附錄”載:口舌生瘡皆上焦熱壅所致,宜用圣湯;口瘡服涼藥不愈者,因中焦土虛宜用中湯。指出了口瘡實證、虛證的不同治法。張景岳詳述了口瘡的證治;明代龔廷賢的論點雖與張景岳相似,但辨證用藥自有其特色。清代張璐和羅國綱等對口瘡各抒己見。歷代醫家對口瘡的認識不斷發展,治療護理經驗也不斷豐富。
口腔醫學發展趨勢:20世紀牙醫學經歷了向口腔醫學的發展:牙醫學經歷了4個發展時期。在漫長的歷史中牙醫曾經僅僅是治療牙病的技藝,即牙匠。這是牙醫的原始時期。直到1728年法國Pierre Fauchard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牙科專著《外科牙醫學(Le Chirurgien Dentiste)》,著寫了牙齒的解剖、生理、胚胎發育、口腔病理和臨床病例,列舉了103種牙病和口腔病。他把牙醫從外科中獨立出來,成為一種獨立的職業并稱之為牙外科醫師(surgeon-dentist),奠定了近代牙醫學的基礎[2]。這個時期牙匠開始向牙醫學發展。近代牙醫學得到快速發展是第三個時期。以美國Haydan和Harris于1840年在馬里蘭州創辦了第一個牙科學院稱巴爾的摩牙科學院(Boltimor College of Dental Surgery)為標志[3]。牙醫學從醫學院獨立出來以后,世界各國都紛紛成立牙科學院或牙科系,包括1917年中國成立的第一個牙醫學院(華西協合大學牙醫學院)。牙醫學院的獨立招生,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專科牙醫師。現代牙科得到了很快發展。雖然第一個牙科學院第一班只有2位學生,但是這種獨立代表了牙醫學發展的趨勢。因為牙醫學的解剖、生理、病理,從診斷到治療的方法、手段和使用的器材均與醫學有很大區別,牙醫學獨立于醫學院為牙醫學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在我國,口腔科醫生與人口的比例是1∶40000國際公認的合適的比例應為1∶2000。我國現有口腔醫生2.5萬人左右,而與此同時卻有25億顆齲齒待填充,6億顆錯位畸形待矯正,10億牙周病患者待醫治。在上海口腔醫療中心,畸形齒矯正至少要排1年的隊。顯而易見,我國口腔醫生的數量遠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不過同時也應看到,我國牙病患者大部分在農村,而農村幾乎無口腔治療椅,絕大多數口腔專業畢業生又都想留在條件好的大城市,所以造成口腔系學生就業難的假飽和現象,因為即使在大城市的大醫院,口腔科的治療椅也是有限的,再加上一把治療椅就得十幾萬,以及相配套的一次性口杯,手術刀等,醫院無錢購新設備。
老板式的牙科醫生:很多外國診所的老板是醫生自己。醫生不是有錢人的孩子。因為牙科醫生的信用度高,沒有擔保也可以貸款到200萬RMB,所以想開業就開業了。
卓有成效的團隊協作:一般一個韓國醫生配3~4個護士,還有洽談師。平均一天看30~40個病人。韓國醫生能力強?-不是!做一個好的團隊。在這里一天看15個病人就很累。因為醫生從頭開始都做。來醫院的患者特別愿意好好溝通。但是醫生不能投入太長時間。團隊一定幫助醫生。醫生和患者的溝通時間就是診療的時間。治療的時候很熱情,認真,親切就是醫生和患者的溝通時間。以外的時間是護士、洽談師的時間。在醫院現在有空的牙椅就是浪費。一個醫生工作的診所也是同時進行3個牙椅的工作。一個醫生自己工作很忙的時候可以考慮招聘新的醫生。但是找3個護士的話更有生產力。而且診療的水平也會更穩定的。所以韓國醫生很重視洽談,前臺,護士的能力。
高度重視學習與培訓:國外牙醫非常重視學習與培訓,學習班的費用有高有低,還有很多免費的培訓。比如在韓國競爭太激烈,必須不斷地學習提升業務水平在本行業就站不住腳,或者說不學習就不能生存。所以一般的牙科醫生沒有周末休息,他們會利用周末去學習充電,提升業務技能。
牙科患者診療流程:患者到醫院-前臺接待(寫一般信息)-洽談師接待(患者注所,介紹醫院)-洽談師拍口內數碼照片和全景片(都是數碼的所以沒有成本-可以免費)-按照片和全景片簡單分析口內情況,給患者提供治療信息-醫生檢查(檢查之前洽談師告訴醫生患者的基本信息)-醫生來做方案(患者已經大概了解治療過程,因為洽談的時候患者已經簡單了解了,所以治療過程的了解和同意的時間很快-開始保健基礎治療(沒有應急的話)-開始正式治療-治療以后安排病人-收費,預約-晚上發信息-提前一天確認預約。
1 朱玉.淺論大學生口腔保健.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3).
2 鄭麟蕃,張震康.實用口腔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4.
3 Richard JS.Denti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a global perspective.Berlin:Quintessence,1991: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