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湖南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128
從傳統意義上說,藥用植物資源是指中醫在傳統上用于防病、治病的 中藥材植物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包含的藥材種類、范圍在不斷擴大。現在泛指在我國自然資源中存在的一切可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種類[1]。湖南省位于長江以南,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帶,年平均氣溫16℃ ~18℃,無霜期為261~313天,年降雨量1200~1700mm,光照充足,全年光照1300~1900h,土壤以紅壤和黃壤為主,呈酸性土壤,境內地貌及地形復雜,植被種類豐富多樣[2]。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極其豐富的藥用動、植物資源,全省中藥資源有2384種,中藥資源種類列全國第二位[3]。因此,對湖南省藥用植物資源的調查研究具有很大的現實價值,現將近五年來在該領域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張代貴,肖艷,鄧濤等通過野外調查、標本采集與鑒定和查閱文獻,對壺瓶山自然保護區的油脂植物資源進行了統計和分析。結果表明:該區油脂植物共有70科184屬281種,分別占壺瓶山種子植物科、屬、種的37.04%、l9.70%、11.38%,占全國油脂植物科、屬、種的 64.8l%、46.35%、34.52%;含10種以上油脂植物的優勢科為十字花科、薔薇科、菊科、大戟科、豆科、樟科,主要分布于海拔1100 m以下的常綠闊葉林帶;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有54種(26科32屬)。該區油脂植物地理分布類型多樣,起源古老。朱桂玉,張世鑫,葛孝聰等對小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生藥用植物資源進行了初步調查。小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區永順縣境內。1982年經湖南省政府批準成立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共有野生藥用植物1420種,隸屬685屬200科。其中蕨類植物35科,143種,種子植物165科1277種(含變種、變型)。小溪保護區藥用植物的科數占到湘西藥用植物的73.3%,占全國藥用植物科數的51.9%,種數占湘西地區的27.7%,占全國藥用植物種數的12.3%,顯示了豐富的多樣性和蘊藏量。周德華,王云,向國紅等對洞庭湖洲灘濕地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種類調查發現,該地區現有野生藥用植物183種,隸屬55科,141屬。其中5種以上的優勢科有蓼科、莧科、毛茛科、十字花科、豆科、唇形科、玄參科、菊科、禾本科等;10種以上的優勢科有蓼科、菊科、唇形科、禾本科等。對8種分布廣泛、蘊藏量大且極具開發利用前景的野生藥用植物的植物學特征、生物學特性及其藥用價值進行介紹,為綜合利用提供重要的資料。
王業社,陳立軍,楊賢均通過野外調查、標本采集和查證發現,湖南云山國家森林公園藤本植物資源種類豐富,有49科126屬401種,其中,草質藤本有93種,占總種數的23.2%;木質藤本308種,占總種數的76.8%。結果表明,湖南云山國家森林公園藤本植物≥10種的科有l3個,分別為蝶形花科、葡萄科、薔薇科、葫蘆科、毛茛科、夾竹桃科、旋花科、防己科、衛矛科、獼猴桃科、木犀科、茜草科、蘿蘑科;≥5種的屬有l7個,分別為五味子屬、錢線蓮屬、蓼屬、獼猴桃屬、懸鉤子屬、菜豆屬、南蛇藤屬、雀梅藤屬、蛇葡萄屬、葡萄屬、爬山虎屬、清風藤屬、五加屬、茉莉屬、絡石屬、忍冬屬、菝葜屬。林祁,文香英根據對湖南省五味子科植物標本的研究,本文確認湖南省產五味子科植物11種2變種,其中10種2變種有藥用功能,這些藥用植物分布于湖南省的31個縣或市。對湖南省五味子科植物作了分種檢索表,記錄了各種藥用植物的分布和各自的主要醫藥用途。王小榮介紹了湖南省禾本科藥用植物34種2亞種3變種及其生境、分布、藥用情況。仇萍,盛孝邦,彭琦等以湖南金剛藤主產區的15個菝葜材料為研究對象,用RAPD技術對其進行親緣關系分析。在建立適合菝葜植物的PCR-RAPD反應體系的基礎上,從45個隨機引物中篩選出14條,對所有供試材料進行正式擴增,共獲得14張DNA指紋圖譜,144條DNA譜帶,其中有135條為多態帶。建立了基于RAPD的菝葜植物親緣關系樹形圖。結果:成功地將湖南金剛藤主產區的菝葜植物劃分為明山類、會同類、靖州類、雪峰山類和雞公界類的菝葜歸為會雪類、靖雞類和明山類。會雪類與靖雞類與明山菝葜相比較,會雪類與靖雞類的親緣關系又較近。揭示了湖南省不同菝葜類型之間親緣關系,這個研究結果是國內外首次對湖南不同菝葜類型之間親緣關系的報道。楊五龍,楊秀海采用民族植物學研究方法,對湘西苗族聚居地治蛇毒藥用植物資源進行了初步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本區共有220余種治蛇毒藥用植物,隸屬于89屬75科。本文旨在為新藥的發現和挖掘苗族蛇藥文化底蘊提供參考資料。肖冰梅從湖南省薯蕷屬藥用資源較全面的角度,詳細論證了薯蕷屬植物藥用的歷史、產地、栽培以及功效;研究了9種薯蕷的有效成分積累動態規律,初步探討了生長發育周期、地下部分增重率、地上/地下干重比值及其與薯蕷皂苷元含量的關系;研究了超聲提取薯蕷皂苷的方法,分析和探討9種薯蕷的水分、灰分含量及其與薯蕷皂苷元含量的關系;對產于湖南的9種薯蕷屬植物葉脈序特征、地下部分形態學特征及解剖學特征和組織化學定位進行比較研究。
1 王瑾,王平,劉正周,等.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利用和發展[J].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利用和發展,2011(4):88-90.
2 高冠明,竇秀英.湖南自然地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46-186.
3 湖南省中藥資源普查辦公室組編.湖南省中藥資源普查報告集.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9: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