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
山西省高平市中醫醫院普外科 048400
手術中意外出血是外科手術中一種常見的情況,而且屬于一種不可輕視的重要問題。不僅影響臨床醫師的手術操作,同時還對患者的治療具有較大的影響,情況嚴重的能夠導致死亡。因此,本文對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之間25例大腸癌手術中意外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出血的原因及治療情況,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臨床資料: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之間25例大腸癌手術中意外出血患者,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齡為45~78歲,平均年齡為(65.3±2.8)歲。其中患者原發腫瘤的部位:同盲部患者6例,結腸肝曲患者3例,降結腸患者3例,直腸患者13例。出血類型:直腸癌術中骶前靜脈叢出血患者8例,降結腸癌術中脾臟裂傷出血患者7例,右半結腸癌術中腫瘤侵犯腸系膜血管而分離中出血患者7例,右半結腸癌術中凝血功能障礙而引起的腹腔彌漫性滲血患者3例。
治療方法:本次研究的25例患者在術中意外出血之后,應及時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進行止血。對于脾臟裂傷導致出血的情況應進行脾破裂的修補或者進行脾切除治療;對于腫瘤侵犯腸系膜血管而分離造成的出血情況應進行血管的縫合修補處理[1];對于骶前靜脈叢出血的情況,應進行采取壓迫方法進行止血治療;對于因凝血功能障礙而引起的出血情況,應進行輸注新鮮的冰凍血漿進行止血[2]。
通過對25例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處理,其中直腸癌術中骶前靜脈叢出血患者8例因采取壓迫方法進行止血治療,術后止血成功;而降結腸癌術中脾臟裂傷出血患者7例,采取脾破裂的修補4例,進行脾切除治療3例,患者均止血成功;右半結腸癌術中腫瘤侵犯腸系膜血管而分離中出血患者7例,采取血管縫合修補處理,6例患者止血成功,1例患者因失血過多而救治無效死亡;右半結腸癌術中凝血功能障礙而引起的腹腔彌漫性滲血患者3例,及時進行輸注新鮮的冰凍血漿進行止血,2例患者止血成功,1例止血失敗死亡。其中,本次研究中,止血成功率為92.0%。并且在術后隨訪的半年中,患者的恢復較好,無復發情況出現。
手術意外出血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問題,也是手術治療中醫師們必須重視的一個重要問題。通過本次的分析,我們發現,造成大腸癌手術中意外出血的原因較多,具體的幾種表現如下。
出血原因分析:①脾破裂而造成出血:這種情況而導致出血的主要發生在結直腸癌手術的過程中,主要是由于未松解結腸脾曲,從而過度的牽拉而導致脾臟下極附近的包膜出現撕脫,繼而造成出血的情況發生;②分離腸系膜血管而出血: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右半結腸癌術中腫瘤侵犯腸系膜血管而進行分離過程中,主要是由于腫瘤的局限性而導致分離不當或者病情復雜而導致的分離出血;③骶前靜脈叢出血: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骶前靜脈無靜脈瓣,從而導致靜脈的容量增大和壓力過高,并且沒有軟組織的覆蓋,一旦損傷后很有可能造成出血的情況發生;④凝血功能障礙而出血:主要是由于一些患者在手術中服用的抗血小板制劑增加了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風險,從而導致出血[3]。
治療原則:通過本次研究的分析,大腸癌患者在手術過程意外出血的原因有多種。因此,臨床醫師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必須引起重視,并對患者的病情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做好手術的評估與預后處理。一般對于手術意外出血的治療原則如下[4]:①一旦出現出血情況應"及時、迅速"的壓迫患者出血的部位;②能夠及時的進行判斷出患者出血的部位;③分類處理患者出血的部位。一般在明確患者出血部位之后應采取針對性的處理,對于血管側壁的損傷情況可以進行縫合修補或者立即結扎處理,對于一些重要的血管損傷需要進行重建的情況,可采取人工血管或者自體血管處理。
綜述所示,大腸癌手術是臨床中一種重要的手術,對于手術意外出血也是其中一種常見的情況。因此,臨床醫師在患者進行手術前應做好患者的各項身體檢查,尤其注意其凝血情況。并且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動作輕緩,并做好密切的觀察,避免手術中出現脾破裂和分離不當的情況出現,從而有效的降低手術中意外出血的情況發生,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1 畢連臣,麥威,秦千子,等.大腸癌手術中意外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09,8(5):330 ~331.
2 楊維楨,賀志新,沈蘭皖,等.大腸癌并急腹癥的診治(附37例報告)[J].現代腫瘤醫學,2006,17(9):745 ~746.
3 張峪東,杜燕夫,渠浩,等.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中意外大出血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3(2):788 ~789.
4 石景森,任予.如何應對直腸癌根治術中的骶前大出血[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07,13(5):755 ~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