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勁波
四川省瀘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610011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見病疾病之一,傳統血管收縮劑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療效欠佳,手術是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且近些年來隨著功能性鼻內窺鏡在耳鼻咽喉科中的廣泛應用,手術方法在不斷優化[1-3]。但是,迄今為止,關于慢性肥厚性鼻炎手術方案尚未達成共識。本研究筆者采用內窺鏡下改良下鼻甲成形術治療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86例,現將結果總結匯報如下。
臨床資料:選擇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有慢性肥厚性鼻炎典型的臨床癥狀和體征;②患者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診斷標準;③患者使用血管收縮劑滴鼻治療無效;④患者無言語和交流障礙,能夠與醫務人員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⑤患者均為單側下鼻甲肥大;⑥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⑦本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患者合并呼吸系統其他疾病;②患者為兒童、妊娠期和哺乳期;③患者既往鼻腔及鼻竇手術史;④患者因言語習慣、聽力或智力等而無法與醫務人員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⑤患者為重型精神疾病,對自己的行為無完全刑事承擔能力。其中男性47例,占54.65%,女性 39例,占 45.35%;年齡 18~65歲,平均年齡(39.65±12.67)歲;病程范圍為 0.5 ~13 年,平均病程為(5.92±3.89)年。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為A組和B組,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平均年齡和平均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差異無顯著性(P>0.05)。
治療方法:①B組患者手術方法:患者取仰臥體位,在常規消毒、包頭和鋪巾后行下鼻甲黏膜局部浸潤麻醉后,在采用WOLF鼻內鏡手術器械并在電視監控系統下進行操作。使用15號小圓手術刀片經肥厚部下鼻甲游離緣沿下鼻甲長軸由前向后作一楔形切口,術者根據患者鼻甲肥厚情況和鼻腔大小來決定楔形切口的大小,切開患者黏膜和黏膜下組織,將楔形切口間的下鼻甲組織作條索狀切除。②A組:采用下鼻甲剪切除部分下甲。其余與B組相同。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4]:①顯效:手術治療后,患者鼻腔通氣良好,下鼻甲大小和黏膜色澤完全恢復正常,患者下鼻甲與鼻中隔、鼻底間距>3mm,可見到患者的中鼻甲;②有效:手術治療后,患者鼻通氣較術前明顯好轉,患者下鼻甲與鼻中隔、鼻底間距<3mm,黏膜表面不光滑且黏膜色澤暗紅色;③無效:手術治療后,患者鼻腔通氣與術前比較無任何改善,患者體征無明顯變化。本研究筆者認為治療總有效率為治療顯效率與治療有效率之和。
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中失血量、手術所需時間、術后恢復通氣時間、術后黏膜恢復時間、術后伴隨癥狀(嗅覺下降、頭痛、術后換藥不適感)消失時間等臨床指標。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B組患者術中失血量、術后恢復通氣時間、術后黏膜恢復時間和術后伴隨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A組患者(P<0.05);B組患者所需要的手術所需時間長于A組患者(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所需時間(min)術中失血量(ml)術后恢復通氣時間(d)術后黏膜恢復時間(d)術后伴隨癥狀消失時間(d)B 組 43 36.82 ±9.86 26.50 ±6.49 4.67 ±1.15 6.45 ±1.577.52 ±0.93 A 組 43 25.23 ±9.65 43.65 ±9.70 8.64 ±1.26 15.51 ±7.89 18.28 ±1.18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B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88%,A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9.59%,B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 A組患者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喉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對該病進行手術治療主要是在保證患者下鼻甲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下,通過對患者的下鼻甲進行減容來達到改善通氣的目的,最終恢復患者鼻腔的正常生理阻力和鼻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5-6]。傳統下鼻甲部份切除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操作簡單等優點,但是,該術式一并切除患者的下鼻甲黏膜和黏膜下組織,術后創面為瘢痕性愈合而嚴重破壞了患者下鼻甲黏膜表面正常纖毛結構,術后喪失下鼻甲正常生理功能。為此,優化慢性肥厚性鼻炎手術方案是學者們和臨床醫師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筆者采用內窺鏡下改良下鼻甲成形術治療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86例,結果發現:B組患者術中失血量、術后恢復通氣時間、術后黏膜恢復時間和術后伴隨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A組患者(P<0.05);B組患者所需要的手術所需時間長于 A組患者(P<0.05),B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 A組患者的(P<0.05)。這與既往研究報道的結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內窺鏡下改良下鼻甲成形術能夠保護下鼻甲黏膜纖毛功能,不僅能夠達到下鼻甲減容和改善通氣的目的,同時還能夠最大限度的保持下鼻甲的基本正常形態及解剖結構,減少手術所需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恢復通氣時間、術后黏膜恢復時間和術后伴隨癥狀消失時間。
綜上所述,鼻內鏡下鼻甲成形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臨床療效確切,優于傳統的下鼻甲部分切除術,值得進一步推廣。
1 龍振華,王玲.鼻內窺鏡下改良下鼻甲成形術臨床療效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7):99 ~100.
2 何清泉.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術與黏膜下等離子消融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6):40 ~41.
3 龍益興,應根東,邱景山,徐展,朱能,俞亮,劉白梅,章曉妍.鼻內鏡下鼻甲黏膜下成形術切口的改良[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0,17(7):377~378.
4 肖元武.鼻內鏡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療效觀察[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2,22(5):35 ~36.
5 周豐,涂海螺,張耀明,張盛金.鼻內鏡下鼻中隔成形術105例療效對照觀察[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2,12(4):237 ~238.
6 江劍橋,楊何.鼻內窺鏡下改良下鼻甲成形術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6):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