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官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順河鎮衛生院 221721
急性闌尾炎是腹部外科常見病的其中一種,發病率為7.0%-12.0%[1]。治療闌尾炎的方法主要采用手術切除進行治療。傳統的闌尾切除術多采用腹直肌切口或麥氏切口,切口長度約7cm。因切口長,遺留瘢痕過大,美觀性較差。而小切口切除術治療切口小(約1~2cm),易恢復,術程短,且術后瘢痕不明顯,住院時間短。在各方面均明顯優于傳統闌尾切除術。我院選取6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經分組治療后,兩組均治愈出院,現將兩組治療結果綜述如下。
一般資料:我院2012年4月~2013年2月共收治單純性急性闌尾炎患者6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小切口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小切口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16~41歲;對照組男22例,女8例,年齡14~42歲。兩組患者發病到來院就診時間為3~25h,患者主訴右下腹壓痛和反跳痛,術后經常規病理檢查均確診為急性闌尾炎。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況和病程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故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方法。患者平臥于手術臺,給予硬膜外麻醉后在麥氏點壓痛感最強的位置,斜向切開約7~8cm的切口,并依次切開患者皮膚腹外斜肌腱膜和皮下組織,腹內斜肌及腹橫肌至腹膜分離,切開腹膜,沿結腸下方找到闌尾,將闌尾盡量提出切口使其充分暴露,在系膜近端于闌尾根部進行結扎。在距結扎線5mm處將闌尾切除,縫合各層后對切口進行消毒。小切口組:麻醉方法為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找到傳統麥氏點或闌尾壓痛點處,以偏低0.5cm為中點,按皮膚紋理切開1.5~2.5cm的開口,將腹外斜肌剪開約4.0cm,利用手術工具進入腹內探查后,推開大網膜、小腸,提起盲腸沿結腸帶找到闌尾后將其牽引出切口,順向或逆向切除闌尾,結扎即可[2]。按常規使用甲硝唑沖洗切口后依次縫合,用1號絲線縫合切口各層1~2針[3]。術后給予患者抗感染和止痛藥物,待傷口愈合,約1周左右可將縫合線抽出。兩組患者術后隔日可適當進食,飲用溫水,多食用清淡的流質食物,以少食多餐是基本原則,酸性、辣性食物不可食用,兩周后可正常進食。術后可進行簡單的康復鍛煉,不可過度操勞,如出現腹痛等癥狀應及時來院就診[4]。
統計學處理:本組研究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且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切口大小、出血量、住院天數和下床活動時間。
經治療后兩組患者均痊愈出院,小切口組切口大小、出血量、住院天數及下床活動時間均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小切口組手術療效對比
經本組研究可見,采用傳統手術方法治療急性闌尾炎對比小切口手術方法,在患者出血量、住院天數、切口大小、下床活動時間方面,小切口切除術均顯示更顯著療效,(P<0.05)對比差異有統計意義。現今治療慢性闌尾炎、急性單純性闌尾炎、72h內急性化膿性闌尾炎通常采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經本組研究可見小切口切除術治療闌尾炎具有較多優勢:①切口小、易縫合,切口張力低,切口愈合較快,異物刺激性弱,難以滋生細菌,降低切口感染率。②切口僅為1~3cm,小切口可降低對腹壁神經及血管損傷,減輕術后疼痛。③手術損傷小,患者康復速度快,可早期進食,縮短病程,節省醫療費用。④手術切口較美觀,瘢痕不明顯。⑤小切口切除術操作簡便,儀器及設備易操作。
綜上所述,采用小切口切除術治療闌尾炎優于傳統手術治療方法,具有操作簡便、切口小、出血量少、無明顯瘢痕、更易恢復、縮短術程、節約治療費用,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 張榮華.傳統切除術與小切口切除術治療闌尾炎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大家健康,2013,7(3):13-14.
2 歐盛文.傳統切除術與小切口切除術治療闌尾炎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1):82.
3 許有信,田有年.單純性闌尾炎微創小切口手術治療體會165例[J].中國社區醫師,2011,13(16):77.
4 段洪偉.小切口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126例體會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6):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