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章洲
江蘇省高郵市城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25600
慢性咳嗽在臨床上的定義為,咳嗽癥狀為主要癥狀(或惟一癥狀),癥狀持續時間在8周以上,且經X線檢查無異常情況的癥狀,則定義為慢性咳嗽。本研究通過分析呼吸內科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診的80例慢性咳嗽病人,探討其相關病因及診斷依據,從而減少基層醫院對于慢性咳嗽的誤診現象,現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診的80例慢性咳嗽病人中,共45例男性病人與35例女性病人,其中年齡最大為60例,年齡最小為36歲,平均年齡為(41.23±2.94)歲;經診斷,80例病人均有明顯的咳嗽癥狀,且持續時間均大于8周,經X線等相關檢查,無異常情況。
方法:通過輔助檢查、查體以及病史詢問等手段,對80例慢性咳嗽病人采取全面分析。
診斷依據[1]:①由服用ACEI類藥物引起的慢性咳嗽,病人通常具有刺激性干咳的臨床表現,且曾經服用過ACEI類藥物,在停藥后觀察1個月,咳嗽癥狀有明顯好轉甚至消失;②由GERC引起的慢性咳嗽,病人的咳嗽癥狀通常發生于進食期間或進食后,且部分病人伴有非典型的反流癥狀,例如胸悶、反酸、胸骨燒灼感等癥狀,在采取抗食管反流治療后,此類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③由EB所引起的慢性咳嗽,病人通常具有刺激性干咳的臨床表現,部分病人咳嗽伴有少量黏稠痰液,經X線檢查,無異常情況,且未伴有呼吸困難與氣喘等臨床癥狀,在服用(或吸入)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后,癥狀有明顯改善;④由PNDS引起的慢性咳嗽,病人的咳嗽癥狀明顯,部分病人可能具有鼻后滴流感,病人的咽喉或鼻部曾患有基礎病病史,結合病史采取相關治療后,癥狀有明顯改善;⑤由CVA引起的慢性咳嗽,病人在夜間通常具有刺激性咳嗽的臨床表現,受運動、氣候變化以及刺激性氣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會產生咳嗽癥狀,且病人具有過敏史,在采取支氣管擴張劑進行治療后,癥狀有明顯改善。
經相關檢查(包括痰細胞學檢查、食管24小時PH值監測、支氣管激發試驗等檢查)發現,80例慢性咳嗽病人中,引起慢性咳嗽的相關病因有多種,包括服用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藥物、GERC(胃食管反流病)、EB(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PNDS(上氣道咳嗽綜合征)、CVA(咳嗽變異型哮喘)等,見表1。

表1 80例慢性咳嗽病人的相關病因分析
咳嗽屬于機體的重要防御機制之一,且還是大部分疾病中的常見癥狀。咳嗽不僅與呼吸系統疾病關系密切,還與其他系統的相關疾病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其中包括心血管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耳鼻喉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2]。不少慢性咳嗽癥狀均與感染不相關,因此在治療中不需要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然而,不少基層醫院在慢性咳嗽的臨床診治中具有慣性使用抗生素與鎮咳藥聯合治療的現象,因而引起嚴重的抗菌藥物濫用現象,所以在慢性咳嗽的診斷中,應充分掌握慢性咳嗽的診斷依據,以免造成誤診現象。
本研究通過對80例慢性咳嗽病人的咳嗽病因進行分析,具有幾點診斷體會:①大部分慢性咳嗽的病因均與感染無直接或間接關系,因此在臨床診治中不應濫用抗感染藥物。WHO建議醫療機構中抗感染藥物的使用比例應在30%以內。然而,根據衛生部所公布的調查數據,國內住院病人抗感染藥物應用比例最高可達68.9%,遠遠超出了WHO所建議的使用比例[3];②在臨床診斷中,應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診斷,摒棄單科思維,從而減少盲目性治療的情況;③大多數慢性咳嗽均是由胃食管反流病、鼻后滴流綜合征、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以及咳嗽變異性哮喘等因素引起;④若基層醫院在技術以及設備等方面的條件有限,可采取經驗性治療措施,以減少輔助檢查,并達到治療的效果。然而在臨床診治中。不應濫用經驗性治療。
綜上所訴,引起慢性咳嗽的相關病因多且復雜,基層醫院需重視慢性咳嗽的臨床診斷,在臨床治療中,需對病人的各方面情況仔細觀察,以免出現誤診現象。
1 王禹佳.80例慢性咳嗽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0):58-59.
2 柳萍,包婺平,周新.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的初步調查[J].中華哮喘雜志(電子版),2010,4(5):282-285.
3 陳紅.慢性咳嗽116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