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寶敏
遼寧省遼陽市文圣區河東新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11000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確切病因不明[1]。筆者自2005年以來,在臨床工作中運用自擬祛痹通絡湯加減治療類風濕關節炎58例,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本組58例均為門診病人,全部依據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提出的RA修訂診斷標準確診。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齡18-65歲,平均42.5歲;病程4個月~15年,平均2年。
治療方法:祛痹通絡湯,藥用:青風藤、海風藤、土茯苓各20g,威靈仙、路路通、露蜂房、烏梢蛇、桑枝、牛膝、桑寄生各20g,紅花、赤芍各15g,甘草10g。其中關節疼甚加細辛3g,制川烏15g,馬錢子0.5g;濕熱偏盛加黃柏、黃芩、蒼術各20g;淤血偏重加丹參30g,當歸20g,或三棱、莪術各20g,陰虛寒盛加黃芪30g,補骨脂、骨碎補各20g。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喝,早午晚各1次。15天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
療效判定標準與結果:療效標準,依據1988年第一屆全國中西醫結合風濕類疾病學術會制定的標準判定。①顯效:晨僵消失或不超過15min,無關節疼痛、腫脹或壓痛,關節活動時無疼痛,ESR低于30mm/h(女)或20mm/h(男),CRP恢復正常12例。②有效:晨僵消失或不超過15min,壓痛關節數、腫脹關節數較治療前減少70%,實驗室檢查指標部分改善41例。③無效:臨床及實驗室檢查指標改善達不到有效指標,或在其他因素影響下療效不鞏固或惡化者5例。總有效率91.4%。
類風濕關節炎,屬于中醫痹癥范疇,是由風寒濕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流注關節,氣血運行不暢所致[2]。筆者根據多年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體會,注重從中醫整體觀念來認識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病機,其風寒濕邪侵襲人體是發生風濕痹癥的主要外因,但外因只是疾病發生發展的外部條件,內因則是疾病發生演化的根本因素。類風濕關節炎大多為慢性進行過程,疾病經久不愈,久病成瘀,病邪由表入里,由輕轉重,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瘀血。瘀血既成,則痹阻經絡,無以濡養筋脈、關節,導致關節腫大、變形、疼痛加劇、皮下結節、肢體僵硬、麻木不仁,其癥多頑固難愈。筆者自擬祛痹通絡湯加減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正是據此病機而設。方中青風藤、海風藤、威靈仙、桑枝祛風除濕、通經活絡,以治標;路路通、露蜂房祛風活血、通絡止痛,以改善關節晨僵、屈伸不利;土茯苓除濕、利關節,以消除關節腫脹;烏梢蛇有“透骨搜風”之功;紅花、赤芍活血祛瘀,通脈止痛;牛膝、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以扶正治本。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青風藤具有鎮痛、抗炎及免疫調節作用。故本方以青風藤作為君藥。可見自擬祛痹通絡湯既吸取了中醫學理論整體觀念、辯證施治之精髓,又借鑒了現代藥理學的研究成果。因此,通過本次臨床觀察,筆者認為,祛痹通絡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確切,可以有效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療效滿意。
1 唐福林.風濕免疫科醫師效率手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87.
2 王兆銘.中西醫結合治療風濕類疾病[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