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燕
浙江杭州市蕭山區坎山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311200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疾病,尤其是老年患者中特別多見[1],同時,由于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使得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是繼腫瘤、心血管疾病、艾滋病之后的又一易致人死亡疾病,治療過程中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還可并發多種疾病[2]。
糖尿病的主要治療措施是藥物治療加體育鍛煉和飲食控制,且大部分時間患者均在家治療,所以治療糖尿病的關鍵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探討社區綜合干預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價值,為今后的糖尿病治療提供參考。
臨床資料: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社區糖尿病患者162例,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62例,年齡為25-76歲,平均年齡為57.3歲。162例患者中,8例為1型糖尿病,153例為2型糖尿病,病程為3個月~19年。
患者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30例,中學文化程度98例,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63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相關納入標準,且除外嚴重糖尿病并發癥、理解能力差患者、有腦血管病肢體殘疾患者、不能積極配合護理和調查患者、存在嚴重心肌缺血患者、空腹血糖超過16.7mmol/L患者等。
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9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情況相比較中,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患者僅在住院期間給予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宣教,治療組患者則給予6個月的社區綜合干預,在綜合干預結束過后,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統計兩組患者臨床診斷、發病機制、治療、臨床表現、預后、預防等方面情況。
同時,對患者的血脂、血糖、電解質、肝腎功能等進行測量,每個月測量1次,且觀察統計兩組患者體育鍛練情況。①建立檔案:在患者接受治療開始,即建立完成的檔案系統,詳細記錄每一位患者的生活習慣、一般資料、用藥情況、病情等,對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制定并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和干預。②定期隨訪:采用電話回訪和家庭隨訪相結合的形式,電話回訪每周1次,家庭隨訪每個月1次,了解患者運動、飲食、病情變化、用藥情況等,并對其尿糖、體重、血脂、血糖、血壓、心肺功能等進行測量。③心理干預:積極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轉移患者注意力、深呼吸、聽舒緩柔和音樂等方式,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④相關知識宣教:對患者進行每個月1次的集體授課,授課時間為1小時,然后討論半小時。每一位患者由責任護士進行個別輔導,同時不定期發放健康小冊子、圖片等資料。⑤飲食干預:根據患者的年齡、職業、性別等一般情況,同時按照總熱量中碳水化合物60%、蛋白質15%、脂肪25%的比例制定飲食計劃。主食為淀粉,多吃瓜果、蔬菜,忌煙酒,限制脂肪和糖的攝入量。⑥運動干預:指導患者進行體育鍛煉,每周運動在5次以上,以餐后1h有氧運動為主,每次運動半小時,指導患者在出現頭暈、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等癥狀的時候及時停止運動。⑦藥物干預:向患者講明藥物治療的重要性,指導藥物的適應證、機理、禁忌癥等,對需要應用胰島素的患者,指導注射部位、方法、時間等。
治療組97例患者中,干預后空腹血糖6.2mmol/L,餐后2h血糖 9.1mmol/L,甘油三酯 1.6mmol/L,總膽固醇 5.3mmol/L,堅持體育鍛煉83例,按時服藥41例,堅持自我監測45例,合理膳食50例;而對照組97例患者中,干預后空腹血糖7.4mmol/L,餐后2h 血糖 11.4mmol/L,甘油三酯 2.3mmol/L,總膽固醇 6.9mmol/L,堅持體育鍛煉56例,按時服藥71例,堅持自我監測68例,合理膳食51例。兩組患者臨床效果,見表1和表2。

表1 干預前后血脂改善情況(mmol/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統計[例(%)]
通過社區綜合干預,延緩了并發癥的發生,使得患者治療依從性得到提高,有效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
在干預過程中,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得到了加深,使得患者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同時保證按時服藥,且提高了體育鍛煉、合理膳食和自我監測的依從性。
通過社區綜合干預,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臨床價值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1 王麗萍.社區綜合干預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醫學,2010,16(7):860 ~861.
2 曾靜,彭淑娟,高薇薇.社區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病情發展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09,12(2):119-120.
3 高峰,付華,楊永巖.3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行為干預的體會[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9,3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