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浙江杭州 310016
為響應相關部門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要求[1],提高護理質量,改善護患關系,本院產科試行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即在母嬰同室內,根據產婦實際情況,隨時調整護理方案,保證產婦、新生兒及家屬均能得到照顧,盡可能的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讓整個家庭都能接受新生兒的出生對家庭的影響,為更好的照顧母嬰提供幫助,起到促進親情交流,保障母乳喂養,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及護理人員自律性的顯著效果。筆者對205例產婦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效果不錯,現總結如下。
研究對象:選取2011年4月~2013年3月410例住院產婦為研究對象,年齡21-31歲,平均27.5歲,現將所有病人隨機等分為對照A組和研究B組,A組應用傳統母嬰同室護理模式,B組應用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所選病例無妊娠合并癥或其他基礎性疾病。兩組產婦各項常規檢查、文化教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母嬰護理模式,照顧新生兒由護理相關人員獨立完成,家屬不用照料,后期直接進行健康宣教、喂養知識、等候出院。研究組采用母嬰床旁護理模式,選擇有愛心、熱情、細心、責任心強、專業技能熟練、善于溝通的護理人員分管產婦。①床旁宣教:在產婦床旁進行宣教,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自我介紹、熟悉環境、備用品購買、飲食注意、家屬照顧、常規操作的意義等)、產前教育(進入產程的提示、分娩流程、心理安慰)、產后教育(嬰兒喂養、母嬰護理、出院指導等),告知定期隨訪,母嬰如有不適立刻來院就診,在身體允許的前提下指導產婦及家屬自己對嬰幼兒進行簡單照料,喂奶方式等不太熟練步驟循序漸進直到完全掌握。②床旁護理:產后相關護理人員在母親床旁護理新生兒的同時進行指導,如母乳喂養、沐浴、更換尿布、撫觸、臍部皮膚護理等,耐心講解育兒常識及注意事項,及時糾正不正確的育兒觀念及方法。
評價標準:選擇專人應用“新生兒護理方法調查表”、“母嬰健康知識調查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前兩個表格均分為“掌握很好、好、較好、不好、很不好”5個類別,由專人請這些患者回答,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填寫,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為“非常不錯、不錯、一般、較差、很差”5個等級,3個表格分值分別對應“6、4、3、2、1”分。所有調查表由專人在產婦和家屬出院時發放,填完后當場回收,并如實統計。
統計學方法:將所得到的數據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學整理和分析,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表示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
3個調查表的統計結果見下面3個表格,很明顯,無論是對新生兒的護理方法和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是護理滿意度,研究組均要好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對新生兒護理步驟對比(分)

表2 兩組母嬰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對比(分)
由于計劃生育的國策,往往一個幼兒有6個人的愛護,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幼兒的生活質量也一樣,這對我們護理工作也提出了變得更加細致和規范的要求。
母嬰床旁護理模式使得產婦及家屬更直觀更準確地掌握正確護理操作[2],護理工作在監督下進行,使其更加自覺地學習新的護理方法,不斷拓展知識面,護理操作本身也會變得更加規范,包括人文和技術操作兩個方面,不斷豐富和拓展服務內涵,盡可能的以母嬰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這個模式符合產婦及家屬的身心需求,完成從孕婦到母親的轉變,在主動參與學習并實踐的過程中,更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為日后常規照料提供了經驗,利于母嬰健康,促進家庭和諧,這種體驗記憶深刻。這些新的嘗試縮短了醫患之間的距離,患者更加信任護士,信任醫院。護士用周到的服務、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贏得了產婦和家屬的信任和贊揚[3]。
總之,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可顯著提高產科護理服務質量,同時護患關系也得到改善,值得推廣。

表3 兩組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分)
1 賈玉娥,劉曉芳,尹月娥.產婦新生兒游泳和撫觸技能培訓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09,16(7):1438.
2 葉朝.新生兒床旁護理在產科母嬰同室的實施[J].天津護理,2010,18(6):323-324.
3 鄧文娟,肖艷蘭,黃河清.母嬰床旁護理對產婦及家屬遵醫行為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3):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