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潘娟
江蘇無錫市解放軍101 醫院 江蘇 無錫 214000
醫生和護士同時在醫院工作,他們分別學的是不同的專業[1],他們之間應該是合作關系,但現實的工作中,醫生對護士恐嚇、叫喊和斥責的行為屢見不鮮,護士仿佛從屬于醫生,醫生開醫囑,護士執行,醫生動嘴,護士跑腿,一個科室,醫生少,護士多,為什么會出現這么緊張的醫護關系呢,我曾多次談起這個問題。雖然我本人沒有輕視護士的傾向,但不能否認該事實的存在。不少醫院在醫生和護士的待遇、晉升、休假方面,榮譽方面都明顯的不均衡,在重視程度方面更是明顯傾斜。如何處理好醫護關系,值得我們深思。
醫生和護士雖然工作的對象、目的相同,但工作的側重面和使用的技術手段不盡相同。醫生主要的責任是做出正確的診斷和采取恰當的治療方案。護士的責任是能動地執行醫囑、搞好軀體和精神護理,向病人解釋醫囑的內容,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2]。護士不能盲目的執行醫囑,如果發現醫囑有誤,能主動地向醫生提出意見和建議,協助醫生修改、調整不恰當的醫囑。護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不盲目執行醫囑的前提是自己必須知道和明了。當醫生醫囑出現錯誤時,護理人員有責任在執行醫囑前的查對過程中發現錯誤,并請醫生及時糾正。協調的醫護關系是取得優良醫護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理想的醫護關系模式應是:交流-協作-互補型。即:①有關病人的信息應及時互相交流;②醫護雙方對工作采取配合、支持、協作態勢,尤其在病人病情突變或須急救時,能相互代替應急處理日常工作注意滿足彼此的角色期待。③切實按醫護雙方道德關系即:尊重、信任、協作、諒解、制約、監督的原則處事。
護士在醫院處于弱勢地位的原因是整個社會對護士角色的認識偏差。社會上對護士的認識,并沒有隨著護理科學發展而轉變,還停留在"打針、發藥"的最基本階段[3]。目前護士的工作,已經從最初級的護理發展到了高級護理階段,護理已經參與到了健康教育、康復、咨詢、心理護理、甚至搶救生命的全面發展階段,已經脫離了單純護理員角色,轉變為一個具有專門知識的職業角色。那么社會為什么沒有隨著護士職業行為的改變而改變呢,雖然護士工作的壓力已經越來越重,但國家和醫療機構并沒有給予相應的人員比例和結構,使護士角色不能從既往的認識中逆轉出來。全國各地都是護士編制嚴重不足。一方面是社會上流落了大量具有資格證書的護士無法就業,一方面醫院嚴格限制護理人員的進入制度和規模。多少醫院在大量引進人才,耗費了大量的資金,這是這個社會必然的人才競爭策略,但有幾個醫院引進護士呢。所以,從行政管理機構上,就沒有轉變這個觀念和認識,表現出了對護理工作的輕視。護士更是承受了來自社會的和醫院的、醫生的壓力。其工作環境的壓力不單純來自患者的診療操作過程,更多的是來自醫生。所以良好的醫護關系就尤其重要。
醫護雙方要充分認識對方的作用,承認對方的獨立性和重要性,支持對方工作,護士要尊重醫生,主動協助醫生,對醫療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見,認真執行醫囑[4]。醫生也要理解護理人員的辛勤勞動,尊重護理人員,重視護理人員提供的病人情況,及時修正治療方案。任何一種醫院差錯都可能給病人帶來痛苦和災難,因此,醫護之間應該監督對方的醫療行為,以便及時發現和預防,減少醫療差錯的發生。一旦發生醫療差錯,應該不護短、不隱瞞、不包庇,要給予及時糾正,使之不鑄成大錯。當然必須與人為善,不可幸災樂禍,趁人之危打擊別人。我相信,每個醫院都有一些醫生喜歡的護士,那就是孜孜不倦學習,認真謹慎工作,不斷提高自己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人員,她們在鼓勵中成長。
1 蔣愛華. 護士職業壓力及應對措施探討[J]. 中國當代醫藥,2011(16):184 -185.
2 劉繼紅. 醫護合作的研究現狀[J]. 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8):3780 ~3781.
3 謝雪蓉.護士長在醫護矛盾中的角色[J].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1(8):1232 -1233.
4 亓云.醫護、護護溝通本在提高療養工作質量中的作用[J].中國療養醫學,2011(8):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