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霞
湖北省隨州市曾都醫院 441300
病歷資料:患者,女,22歲。因”停經9個月余陣發性下腹墜脹6小時“,以孕1產0足月先兆臨產,于2011年8月31日14時10分入院。入院體檢:體溫37.2℃,脈搏9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壓 110/70mmHg。血常規示:WBC 11.8 ×10/L,RBC 4.87×10/L、HB 126g/L、PT 12.6s、APTT 28s,心肺聽診未見異常,肝脾肋下未及,既往無病史可記。產科檢查:宮高35cm,腹圍96cm,宮縮不規律,胎心145次/分,頭先露,宮口開大2cm,胎膜未破,頭先露“-2”。于9月1日6時出現陣發性下腹墜痛加劇宮縮30~40秒/3-5分,于16時自然破膜,羊水色清,胎心音140次/分,患者突然出現寒戰、呼吸急促,無胸悶,宮縮強,無間歇,宮口開大3cm,考慮羊水栓塞,立即靜推地塞米松10mg,地塞米松10mg加管,高流量給氧。交代病情,備血,立即手術。術中見子宮下段呈紫藍色。于16時32分以頭位娩出一男活嬰。胎盤邊緣5cm×5cm剝離面。術中子宮收縮差,出血約500m,予以催產素40u子宮肌層注射,同時靜滴20u。米索前列醇0.2mg含服。宮縮好轉,關腹。繼續在手術臺觀察發現子宮收縮差,陰道大量涌出不凝固血液約3000ml。切口滲血。行米索前列醇0.4mg塞肛。經陰道雙手按壓子宮。查血常規示:HB 48g/L、RBC 1.95×10/L、PLT 97 ×10/L、PT 17.2 秒、APTT 43.8 秒。立即在全麻下行子宮次切。創面廣泛滲血。陶氏腔置引流管1根。術中輸紅細胞 8u、血漿1500ml、液體 5600ml、尿量 1400ml,20 時 45分測血壓114/70mmHg、脈搏139次/分、呼吸20次/分。轉ICU對癥治療。10天后痊愈出院。
羊水栓塞是一種少見且危險的產科并發癥。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后引起肺栓塞、休克、DIC、腎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變,是極其嚴重的分娩并發癥[1]。近年的研究認為羊水栓塞的核心問題是過敏,是羊水進入母體循環后,引起的一系列過敏反應,故有人建議將羊水栓塞改名為過敏反應綜合征。其主要病因為:羊膜腔內壓力過高,血竇開發,胎膜破裂后是其發生的誘因。該患者子宮收縮過強,胎盤早剝,胎膜破裂是其發病誘因。羊水栓塞發生后應立即積極搶救產婦生命。胎兒娩出前發病產者應待其病情穩定后行剖宮產終止妊娠。若第二產程期間發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陰道助結束分娩。若有產后大出血,應積極采取措施,短時間內無法止血可行子宮切除術,以減少胎盤剝離大面積血竇開發出血,對爭取搶救時機有利。
1 豐有吉,等.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