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潘娟
解放軍101醫院 江蘇 無錫 214000
血培養是臨床診斷敗血癥的重要方法,陽性結果可以明確診斷、對癥治療有極高的應用價值[1]。
一般敗血癥患者作血培養,以發熱高峰及使用抗生素治療前采血送檢陽性率最高[2]。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療的病人,最好在用藥間歇期間,即在前次治療終末,本次治療前采血,每次采血應選擇不一樣的血管足量的血標本是從血液中分離出病原菌最重要的環節。成人應采血10~15ml,嬰幼兒2-5ml以上。
注意事項:皮膚消毒應嚴格,用含0.05%有效碘的碘伏作用60秒,從穿刺點向外以1.5-2cm直徑畫圈進行消毒。待干后再穿刺抽血,培養瓶消毒程序:用碘伏消毒血培養瓶橡皮塞子。待60秒,用無菌紗布或棉簽清除橡皮塞子表面剩余的碘伏,然后注入血液。防止皮膚寄生菌或環境微生物引起的污染是血培養的關鍵問題[3]。血樣接種到培養瓶中,輕輕顛倒混勻,以防血液凝固。采血后立即送檢,不可冷藏。
1 張小南.628例發熱病人血培養結果分析[A].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
2 鄒桂玲,姚玉虹.111例敗血癥的病原菌及耐藥性的分析[A].第六屆全國抗菌藥物臨床藥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
3 孔繁林.血培養在疾病診斷中的作用和近況[A].玉溪市第九屆醫學檢驗學術年會暨科技成果推廣會論文匯編[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