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秋怡
吉林大學 吉林 長春 130012
進食障礙是一種表現為進食行為異常的慢性精神疾患,它包括神經性厭食癥、神經性貪食癥和不典型進食障礙等,具有復發率高、病程長的特點[1]。隨著社會的發展,進食障礙的發病率在世界各個國家均呈上升趨勢,因此該癥也得到了廣大專家學者們的關注[2]。20世紀60年代末,研究者們開始了對于進食障礙致病機制的研究,并逐漸發現了多方面在進食障礙發生和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進食障礙病因理論回顧:對于進食障礙病因的研究一直都是一個熱點問題,國內外研究者們的討論大致都圍繞在生理、心理以及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但尚未形成定論。
生物學理論:生理學理論主要專注于探討遺傳因素和神經遞質,即5-羥色胺對進食障礙的影響。肯德勒(Kendler,1991)等人通過研究發現同卵雙生子的暴食癥患病率要明顯高于異卵雙生子,有進食障礙家族史的人進食障礙發病風險是常人的11倍,這些數字都明顯反映出遺傳在該癥中的顯著作用。
心理學理論:與生理理論不同,心理學理論主要從人格和神經動力學因素兩個方面去探討進食障礙的病因[3]。一種觀點認為人格類型對進食障礙產生了重大影響,具有進食障礙的人通常存在某種程度上的人格異常,他們具有有低自尊、低自我評價、外控、高神經質水平、抑郁、焦慮、沖動、完美主義傾向、體內刺激知覺障礙等的人格特征。
社會文化理論:社會文化背景對進食障礙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其中它又包括家庭和社會兩個層次因素的影響。家庭理論者的研究發現,進食障礙者的家庭通常存在缺陷,如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方式、家庭凝聚力、父母對孩子的關心程度等都存在問題。這樣的家庭通常對患者的情感需求持否定或敵對態度,因此進食障礙成為孩子表達對家庭的反對、謀求獨立的手段。
進食障礙病因研究的現狀:隨著進食障礙發病率的提高,對于該癥的研究也日漸吸引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他們開始從各個方面進一步探討進食障礙的相關問題。
進食障礙患者注意偏向問題的實驗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的王曉燕和王建平教授曾進行過進食障礙的相關研究,他們為揭示注意偏向在進食障礙中的所起的維持作用,進一步研究了進食障礙癥狀女中學生在高、低熱量食物圖片和胖、瘦體形圖片上的注意偏向特點。結果發現:當圖片單獨呈現時,進食障礙癥狀女中學生對瘦體形圖片注意趨近,對高熱量食物圖片注意回避;當胖、瘦體形圖片和高、低熱量食物圖片分別或同時出現時,均沒有出現注意偏向。
進食障礙狀況及其與人格因素的關系的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的教授也進行過有關進食障礙的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人格可能是引起進食障礙的重要因素。研究者們采用進食障礙問卷和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對845名女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分別測查女大學生的進食障礙認知一行為和人格維度。結果發現:女大學生與進食障礙有關的不良態度和行為普遍存在。其中,人格測試中的精神質得分除了與進食障礙問卷中不滿體形得分不相關外,與其余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關;測謊得分與進食障礙問卷中相應分量的得分均呈負相關。由此他們得出結論人格,尤其是神經質的人格能夠預測進食障礙認知一行為癥狀,是預測進食障礙狀況的重要因素[4]。
評價與思考:隨著進食障礙在世界各地的普及,進食障礙對人類的影響也日漸增大,對于進食障礙的研究開始吸引了越來越多學者的注意[5]。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們都已經為進食障礙病因的研究做出了許多的努力,然而目前的病因學研究尚存在著些許不足,需要進一步地發展和完善[6]。如:進食障礙研究實驗控制變量的情況差,混雜因素多,在探究遺傳因素對進食障礙的影響的實驗中很難排除家庭環境的因素的作用,影響了實驗的效度和信度;進食障礙調查研究的樣本容量普遍較小,跨文化的研究甚少等。
雖然存在著某些不足,但是不可否認進食障礙的研究也確實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未來,對于進食障礙病因的研究還有許多的發展方向[7]。在社會文化方面,研究者們還可以進一步研究影響進食障礙的跨文化因素,了解不同國地域,不同國家中,公共衛生建設、治療方法的差異對進食障礙的作用[8];在生理方面,還可以繼續深入分子生物學機制的研究,探索神經遞質與該癥的關系[9];最后,研究者們還可以進一步探討進食障礙疾病與該癥患者人格特點的因果關系,分析到底是進食障礙導致了患者出現了一些特定的人格特征,還是這些人格特點導致了患者進食行為異常[10]。
目前,進食障礙仍是心理學界和醫學界不斷致力于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神經性貪食癥和神經性暴食癥的防預工作也同樣相當重要。為了促進人們身心更加健康地發展,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改變觀念,樹立科學的審美觀和生活目標,規律飲食,健康運動。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進食障礙的治療將會朝著更有利、更進步的方向發展。
1 保羅·貝內特.異常與臨床心理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2 武萌,武成莉.進食障礙影響因素的探討[J].社會心理科學,2006,21(4):88-92.
3 王曉燕,王建平.高進食障礙癥狀女中學生注意偏向的實驗研究[J].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2009.
4 Freedom Leng,王建平,陳薇.北京女大學生進食障礙狀況及其與人格因素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100~101.
5 桑園,謝瑋.神經性貪食癥的成因及治療[J].校園心理,2010(6):396-397.
6 劉洋.節食引發神經性貪食癥的心理問題解析[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4):655 -656.
7 肖廣蘭,Gail H,錢銘怡.節食及相關態度的社會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365-367.
8 范青,馬瑋亮,季建林.女性進食障礙的心理社會學因素研究[J].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5,16(1):55 -57.
9 趙麗珠,劉丹,李曉苗.進食障礙研究進展[J].首都公共衛生,2007,1(5):207.
10 左衍濤.神經性貪食癥的心理病理學研究現狀[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5,3(2):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