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武
(揚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江蘇 揚州 225000)
隨著疾病預防控制事業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檢測工作的高集成度信息化管理已成為可能。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將計算機的強大數據處理功能運用到衛生檢測的各個工作環節之中,提高檢驗工作效率,增強衛生檢測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切實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水平。
衛生檢測信息系統,是一種利用數據庫技術實現以實驗室為核心的全方位管理的工作體系。通過體系內樣品管理、事務管理、數據管理(采集、傳輸、處理、發布)、報表管理、安全管理和質量監控等模塊交互運行,在滿足各檢驗部門的日常工作需求的基礎上,又保證了檢驗數據采集分析評價流程的嚴格管理及有效控制。
1.1 管理流程及功能需求:衛生檢測信息系統的應用在體現滿足衛生檢測工作任務要求的同時,還應兼顧實驗室質量管理要求。根據檢驗的流程,將系統劃分為樣品受理、收費確認、任務分解、結果錄入、數據審核、報告簽發、報告生成等七大功能模塊或稱電子流程。每一份樣品的檢測工作是由多部門協同完成,這就要求信息系統具有到達通知的功能,以防檢測工作的遲延,同時還要求該系統具備國家標準、標準檢驗方法、檢測項目、用戶權限、報表匯總、查詢統計等管理模塊。
1.1.1 樣品受理:樣品受理包括收樣、送樣管理。本模塊是由專門的收樣部門-樣品受理處接收各類待檢樣品,這些樣品由外單位送檢,也由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赴現場采集。樣品受理處工作人員負責錄入樣品收樣單,內容包括樣品的基本情況、檢測項目、檢測標準等,信息系統根據樣品的分類信息,給待檢樣品分配一個唯一的編號。信息系統根據檢測項目自動分揀,自動生成樣品送檢單,被分送到不同的檢驗室等待檢驗。同時,信息系統也會自動形成繳費清單,發送到下一環節。此時因為樣品沒有進行收費驗證,因此信息停滯在樣品受理階段。檢測部門無法獲取該樣品相關信息。
1.1.2 收費確認:信息流運行到財務部門時,系統提示到達通知,財務部門對新登記的樣品經收費確認后,信息流到達按照分解的任務流所到達的檢測科室。收費管理的操作步驟是:收費人員通過繳費單上的編號調入樣品的基本信息,審核后向系統返回確認信息。收費的確認是很靈活的,操作上可以選擇按預付費、立即付費、欠費、減免等方式進行確認。收費管理這項功能的設置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控制待檢樣品信息的向下流轉,未得到收費確認的樣品不得流入實驗室檢驗環節。同時收費信息的存在可以反映檢驗工作的經濟運營情況,最高管理層通過系統可以對各類經濟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1.1.3 樣品檢驗:檢測科室獲取樣品信息,信息系統會對每個項目任務進行分解。檢測科室管理者將系統已經分派好的檢測原始記錄單打印出來,下達給指定的檢測人員,檢測人員只需根據檢測原始記錄單中規定的標準方法進行樣品的檢測。
1.1.4 結果錄入:每位檢測者都有自己的登錄密碼,其權限僅限于對本人所檢測樣品結果數據進行錄入,其他任何人都無權進入修改,確保了檢測數據的安全。
1.1.5 結果審核: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所有檢測項目的檢測結果進行審核,審核包括檢測結果原始數據是否錄入有誤、檢測人員引用的檢驗標準和方法是否現行有效、檢測結果是否需要修正或超標。信息系統對超過國家標準的項目檢測值應予以報警,以提示檢測者及數據審核人。
1.1.6 報告的簽發:要求系統能夠自動識別樣品是否檢測完成,如果檢測完成,應對結果進行自動匯總,如果有未完成的項目或者結果未審核將控制電子流的前行。檢測完成及審核完成后,電子流前行到簽發,簽發權限應該分配給單位授權簽字人,由其進行電子簽發。中心質量管理部門應對檢測報告定期進行嚴格審核,不合格報告及時追回,并對責任人進行經濟處罰。
1.1.7 報告生成:信息系統應能夠按照所受理的樣品自動生成固定格式的檢測報告,報告要求完整、規范,符合實驗室國家認可、資質認定及中心制訂的質量管理要求。
1.1.8 權限分配:權限分配是系統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多部門多種類樣品及多種檢測項目造成了系統的高復雜性,對不同的管理人員、檢測人員開放不同的權限是確保流程通暢運行的首要條件。
1.1.9 高效的匯總報表及查詢:統計報表向來是工作量大、繁瑣、容易出錯的一項工作,這就要求系統能夠完成工作量的匯總報表、匯總圖形、分類報表、年度報表等,對下一步工作具有預見作用及指導作用。高效查詢要求系統能夠對在操作權限范圍內的操作者提供快速的查詢定位功能,多途徑、多手段的找到所需信息。
1.1.10 檢測信使:強調信息系統中使用檢測信使,推動信息流順利前行,及時到站通知,從而充分保證了檢測報告發出的時限性要求。
衛生檢測信息化管理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實現資源共享,資料查詢功能強大。受理室和各個檢測室通過共享資源,減少不必要的信息、數據的重復錄入,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人員可隨時對樣品的受理信息、報告狀態、檢驗項目等進行各種查詢。二是糾錯機制和數據保障機制得以完善。軟件可通過流程回退的方式,對發生的差錯退回受理處重新受理或通過信息反饋機制來通知相關人員解決。在保障數據安全方面提供了更靈活、更安全的策略,實行“誰檢測誰錄入、誰出錯誰負責”,有據可查,以保證每次修改都能溯源。三是報告打印更加準確、及時、規范。受理室可以適時查詢報告狀態,徹底杜絕了虛假報告的可能。
筆者通過對管理流程及管理模式的仔細研究分析,認為在疾控機構衛生檢測工作中實行計算機信息化系統管理完全可以實現,不僅充分體現了自動高效,摒棄了大量的紙上作業,而且使檢測科室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降至最低。
現今社會已成為一個信息化、網絡化社會,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檢測信息化管理勢在必行,它的諸多優點顯而易見。衛生檢測信息化在提供我們工作高效的同時,更有利于推動疾病預防控制事業全面信息化的發展。
[1]酈文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檢驗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應用.中國公共衛生管理雜志,2003年第06期
[2]賴善榕.醫學樣品檢驗管理軟件的開發與應用[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7,13(6):84-85
[3]游丁浩.衛生檢驗軟件體系建設實例分析[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8,14(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