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光蕓
(四川省雷波縣婦幼保健站 四川 雷波 616550)
艾滋病,也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人類因為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導致免疫缺陷,并發一系列機會性感染及腫瘤,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的綜合征[1]。但是,隨著社會醫療科技的快速發展,艾滋病已經又致死性的疾病轉變為一種可控性的慢性疾病。艾滋病孕產婦在患病期間很少會有因為懷孕而高興的,因為她們會擔心艾滋病會傳播給胎兒,甚至會有輕生的念頭,因此為了打消患者的心理顧慮和降低艾滋病感染的再次傳播的幾率。本文將選取本院在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艾滋病陽性孕產婦,并對艾滋病孕產婦患者進行護理,詳細報告結果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本院在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經實驗室確診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26例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并對艾滋病感染孕產婦患者進行護理。艾滋病感染孕婦患者有26例,其中艾滋病感染孕產婦終止妊娠9例,艾滋病感染孕產婦足月妊娠住院分娩患者有17例,產時發現15例。
1.2 護理方法:由于26例患者和患者家屬對于艾滋病的了解都不夠深入而恐慌致歧視,使艾滋病病人無法以正常的心態面對個人的苦難,尤其是15例產時發現的孕產婦和家屬的精神都處于高度恐慌狀態,甚至有一孕產婦萌生了輕生的念頭。為了有效提高孕產婦對防治艾滋病的知識,增強孕產婦與艾滋病作斗爭的意志和決心,降低孕產婦新發感染率和死亡率。本院對這26例患者進行了心理護理[3]。
(1)醫護人員首先要了解,心理護理是對艾滋病感染孕產婦的全程護理,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與病人及其家屬、朋友一起學習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好人面對艾滋病,為艾滋病病人創造非歧視的生活環境至關重要。不能對孕產婦表現出嫌棄、害怕以及恐懼的表情,因為這會給予患者帶來其他不必要的心理傷害,從而使患者的負面情緒加深。在對患者的臨床護理中,語言是對患者最好的表現,在與孕產婦進行交流時,要運用良好的語言修養與孕產婦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作為心理護理陪同人員首先要根據孕產婦自身的性格特點,消除孕產婦這種負面情緒,讓其在分娩時順利產下新生兒。例如:個性開朗的孕產婦在分娩前期的心里落差會比較大,這時,心理護理人員可以時常的跟她說說笑話,以及醫院的一些趣事,如果心理護理人員自己也是一位母親的話,可以跟她說說自己當時的情況,減少彼此間的隔閡感,將孕產婦的心情調動起來。并且在孕產婦病房最好盡量貼近生活,不要給孕產婦帶來不必要的陌生壓力。要用微笑的表情,關懷的話語幫助孕產婦正確的認識到艾滋病疾病,并消除孕產婦與家屬的緊張、恐懼心理,使孕產婦能夠進一步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并尊重患者的隱私。
(2)術前護理。術前護理是將即將待產的產婦安排住單人病房,并向產婦以及家屬解釋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安全性和目的,說明母體的血液含量以及生殖道中的病毒含量,會對胎兒造成影響,讓產婦了解運用手術進行分娩的優點,使其主動配合手術,并積極的對術前常規的各項檢查和準備進行配合。
(3)術后護理。當給予患者進行剖宮產術后常規護理后,還需要按傳染病的規格做好消毒以及隔離防護的工作,而且該工作也是針對于孕患者在醫院的全程治療,醫護人員必須按時做好巡視病房的工作,并主動詢問患者,并給予生活上協助以及心理上的安慰,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陰道流血情況。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并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以減少患者在術后引發并發癥的幾率。
(4)新生兒護理。當患者誕下新生兒后,除了要給予新生兒正常的常規護理,還需要立即將其身體上所附帶的血液和分泌液清洗干凈,保證新生兒的呼吸道通暢。且給予新生的喂養方式最好選擇人工喂養,并盡量避免母乳喂養,嚴禁混合喂養,并根據新生兒的身體狀況給予新生服用抗毒藥物,降低新生兒受感染的幾率。
(5)在孕產婦全程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應當向孕產婦以及孕產婦家屬詳細介紹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并對患者家屬所了解的艾滋病的誤區進行解釋。說明在日常生活中,例如進餐、擁抱、握手、咳嗽都不會傳染艾滋病,并詳細介紹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對患者或是家屬所可能有的疑惑進行詳細的解答,徹底的接觸孕產婦以及孕產婦家屬的疑惑。
1.3 統計學分析:根據上文的治療可得知,患者所有數據經過統計學的分析和處理,P值小于0.05,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6例患者經過心理護理后,9例艾滋病感染孕產婦終止妊娠,17例產婦在住院期間產婦和家屬的情緒都比較穩定,且能夠積極的配合護理以及治療,在住院期間并沒有發生其他的并發癥,順產新生兒17人,且健康無早期感染。孕產婦基本情況良好,積極的配合醫護人員產后隨訪和治療,目前未發現艾滋病母嬰傳播及艾滋病孕產婦死亡。
26例孕產婦在前期得知自身感染了艾滋病時,都表現除了自我退縮、自我孤立、緊張以及焦慮等負面情緒,其家庭關系也遭受著分裂的危險。但當醫護人會員采用主動、熱情的方式為患者進行溝通和治療時,大多數患者都在發泄了自己心中的委屈后,積極的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并且患者家屬的情緒也得到了穩定,取得了家屬的理解與配合,共同參與到對產婦以及新生兒的護理工作中。
目前我國對于艾滋病孕產婦實現了優惠政策,為艾滋病孕產婦在孕期和住院分娩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的關注,及時解決了滋病孕產婦的后顧之憂。上述臨床證明,只有調動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樹立正確的信念和方向,才能夠有利于孕產婦的康復,并且也可達到預防艾滋病的目的。
[1] 于寧.中國艾滋病減少危害戰略的倫理學研究[D].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09(01)
[2] 王俊.30例艾滋病母嬰傳播干預效果[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9(06)5-6
[3] 王紅林.性病患者心理問題調查及護理對策[J].蚌埠醫學院學報.2008(0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