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函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 湖南 長沙 410008)
顱內出血是新生兒常見腦損傷疾病之一,主要由產傷和缺氧引起;此外,新生兒肝功能發育不成熟,凝血功能較低也是發病的重要因素[1]。患兒臨床表現一般無興奮過程,抑制癥狀明顯,如拒奶、嗜睡、肌張力低下、擁抱反射消失,以及陣發性呼吸節律不整甚至呼吸暫停,常伴發紺,嚴重者出現驚厥和昏迷[2]。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們對48例顱內出血新生兒給予精心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組顱內出血新生兒48例,男28例,女20例;胎齡<37周25例,37~42周19例,>42周4例。其中驚厥25例,嗜睡5例,面色蒼白10例,昏迷8例,同時伴有發熱、腹瀉、皮膚發黃等常見癥狀;體征:前囟飽滿30例,腦膜刺激征陽性13例,病理征陽性10例,對光反射遲鈍28例,呼吸節律紊亂15例。部分患兒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臨床癥狀、體征;病因:產傷8例,缺氧20例,遲發性維生素K缺乏12例,血小板減少7例,不明原因1例;血常規檢查示:8例正常,40例有不同程度貧血改變;凝血功能檢查結果示:出血時間延長12例,凝血時間延長14例;凝血酶時間延長11例;頭部CT檢查結果示:出血部位為蛛網膜下腔12例,硬膜下8例,腦室內15例,腦實質13例(其中額葉5例,枕葉5例,頂葉3例)。
1.2 治療方法:①內科治療:應用脫水劑、止血、抗驚厥藥物,以及輸血、營養支持治療等常規措施;針對遲發性維生素K缺乏患兒靜脈補充維生素K10~15mg/d,持續輸入3~4d;②外科治療:局部出血并出現占位效應、腦室內嚴重積血患兒應盡早進行血塊清除或者腦室引流術。
1.3 護理方法
1.3.1 基礎護理:①保持病室溫度22~24℃,濕度50%~60%;環境優雅,空氣新鮮,病房清潔;采用冷色調病床用品、窗簾等,以消除患兒及家長心理壓力;每天紫外線照射0.5h。②患兒取右側臥位,避免分泌物或嘔吐物誤吸進入呼吸道;③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體溫不穩定,常隨環境改變而變化,可將新生兒放于保暖箱中,保持皮膚溫度36.5℃[3]。④少量多次喂奶,避免喂奶過急或過飽,不能吸奶患兒采用靜脈高營養,保證能量供應;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⑤新生兒患病給家長帶來巨大痛苦和壓力。向患兒家長解釋顱內出血發生、治療及護理的相關知識,贏得其信任。
1.3.2 生命體征觀察:密切觀察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如體溫、心率、呼吸狀態等;同時注意神經系統癥狀、體征變化情況。
1.3.3 呼吸道護理:新生兒常因嘔吐物或分泌物造成氣道阻塞,應根據患兒病情吸出阻塞物,同時給予翻身、叩背,動作輕柔,吸引壓力勿過大,持續時間≤10s,以防呼吸道發生充血、水腫而加重病情;密切觀察患兒呼吸狀態,若出現呼吸節律紊亂甚至暫停現象,立即給予吸氧,避免腦水腫發生或加重,并立即通知醫生及時處理。
1.3.4 對癥處理:患兒出現中樞神經興奮癥狀時,應遵醫囑給予鎮靜處理,做好安全護理。患兒出現抽搐時給予地西泮、苯巴比妥等抑制痙攣藥物;出現抑制癥狀時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并做好急救準備;腦水腫時首先給予地塞米松和呋塞米;前囟緊張時給予20%甘露醇注射液0.25~0.50g/kg靜脈滴注,15~30min滴完,每4~6h1次,使患兒顱內壓在2~3d恢復正常。靜脈滴注過程中,保證液體滴入量≤60ml/(kg.d),以免加重腦水腫[4]。顱內出血對患兒腦部損傷較大,給予促進腦組織新陳代謝的營養藥物。顱內出血停止后給予高壓氧治療,以利于腦組織恢復。
1.3.5 出院指導:出院時囑患兒家長注意安全,指導進行常規護理,教會家長為患兒進行肢體功能訓練的方法,定期隨訪。
2.1 本組患兒臨床療效:本組患兒治愈28例(58.3%),好轉12例(25.0%),主動放棄治療3例(6.3%),死亡5例(10.4%)。治療總有效率為83.3%。
2.2 本組患兒隨訪結果:對40例存活患兒隨訪6個月,出現后遺癥14例(35.0%),其中4例出現智力低下(10.0%),8例出現肢體功能障礙(20.0%),2例出現繼發性癲癇(5.0%)。頭部CT檢查顯示:腦積水5例,出現腦組織軟化灶5例。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我國圍生期嬰兒常見病,其病死率和致殘率均較高,嚴重影響著新生兒生命質量。據國內研究報道,本病預后不良(后遺癥和死亡)率約為30.0%[5]。本研究中48例死亡5例,病死率為10.4%;隨訪6個月,出現后遺癥14例(35.0%),與上述報告相符。密切觀察病情和有效護理措施是提高療效的重要手段,護理人員應具有強烈的責任心、敏銳的觀察能力、過硬的業務能力,及時發現患兒病情變化,從而降低新生兒顱內出血發生率和病死率,提高臨床療效,促進患兒康復。
[1] 楊聰梅,曹茹梅.122例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觀察及護理[J].當代醫學,2010,16(3):133-134
[2] 王芳.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J].實用醫藥雜志,2009,24(5):585-586
[3] 徐志萍.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觀察與護理[J].全科護理,2009,7(25):2307
[4] 利傳倩.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全科護理,2008,6(36):3303-3304
[5] 張學文.56例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病情觀察與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9):112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