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麗
(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 湖南 長沙 410000)
婦產科醫院院內感染的控制、管理是公共衛生關注焦點問題之一,提高感染的防治水平是護理的重要工作,也是評價婦產科治療水平的重要環節[1]。產科的感染主要是為產褥期的感染,是產婦在分娩時受病原菌感染所致的全身性或局部炎癥病變,是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現將我院2010年4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產科的5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資料來源于2010年4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產科的520例患者,年齡為24-40歲,平均年齡為(32±5.5)歲,文化程度為:中小學的為112例,高中的為258例,大學及研究生的為150例。產婦孕周為36-42周,平均(39±4.5)周。根據患者護理的不同措施將其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兩組各260例,兩組患者經臨床統計分析,在年齡、文化程度及孕周時間對比分析中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參照衛生部頒布的《感染診斷標準》對產科患者感染進行診斷分析。根據所有患者的臨床護理需要將其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兩組,干預組采用感染加預防干預護理措施進行護理,聯合應用抗生素。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加預防。為患者提供舒適、溫馨、安靜的病室環境,將其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及護士,進行監測及全程護理,有效的制定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措施,給予產婦心理及生理的支持。根據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需要對產婦及家屬給予相應的健康教育指導,讓產婦及家屬了解并主動參與分娩期活動[2-3]。
1.3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2.0統計學方法,對臨床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兩組患者在分娩情況比較分析,干預組260例患者,剖宮產手術為68例,占26.15%,在順產為120例,占46.15%,采用輔助器生產(如產鉗、胎頭吸引器)的為72例,占27.69%;對照組260例患者,在剖宮產手術的為93例,占35.77%,在順產為62例,占23.85%,在采用輔助器生產(如產鉗、胎頭吸引器)的為105例,占40.38%。兩組患者在分娩情況中經統計學分析,干預組順產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分娩情況比較分析
醫院感染問題一直是威脅住院患者健康和治療效果的重要危險因素,并已引起全世界范圍的普遍重視[4]。特別是產科感染。我院產科醫院感染病例主要見于上呼吸道、皮膚、泌尿道等,感染高發于上呼吸道,與我國醫院感染的高發部位一致[5],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患者個人體質狀況有關,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部分產婦發生營養過勝,導致患兒體重過重,導致順產無法進行,行剖宮產手術及輔助器生產,增加患者的感染率,應該囑患者適當運動,增強體質,合理膳食,以免患兒出現體重過重。
其次住院時間。住院時間>7d的患者感染率明顯高于<7d的患者,住院時間越長,醫院內交叉感染機會越多,且醫院病原茵容易產生耐藥性,因而增加醫院感染的危險性[6],應該保持病室內空氣清新,勤通風,定期空氣消毒,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各項護理操作,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操作,如導尿術、隔離技術、無菌操作技術等。
在后為抗生素的使用。大量、長期用抗生素可造成患者正常菌群生態平衡失調,損傷正常菌群的定植抵抗力,削弱了抵御感染的生物屏障作用,促進了耐藥菌株的產生、繁殖和致病[7],使感染率增加困難性。
預防感染是產科最重要的一項基本目標,因此,產科患者在住院期間應嚴格加強孕期保健指導,保持病室環境整潔,增強患者的自身衛生,提高醫療水平,可明顯降低產科患者發生感染率,減少醫院不必要的醫療糾紛,使患者得到滿意療效。
[1]徐翠清.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預防婦科術后感染效果觀察.現代婦產科進展,2006,15(3):238.239
[2]田喜平,郝玉奎.產科的人性化護理探討.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23):5516.5517
[3]何利琴.產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6(2):55.56
[4]朱士俊,郭燕紅,韓黎,等.對我國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12):819-822
[5]劉軍,虞洪.精神科醫院感染的臨床調查.中華醫院感染學雜2006,16(1):44-46
[6]王小巖,朱會英,孫立貴,等.糖尿病并發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3):282-284
[7]郭燕紅.護士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中國護理管理,2008.8(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