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芳 曹紅霞 王曉霞
(1.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牛泉中心衛生院 山東 萊蕪 271100;2.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人民生院 山東 萊蕪 271100)
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間,我們運用康復護理干預配合臨床治療膝骨性關節炎106例,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病例納入標準: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95年擬定的膝骨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1];肝、腎功能及血常規檢查均正常,無消化道潰瘍史。158例患者均來源于我院門診或住院病人,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106例,其中男42例,女64例;年齡41~70歲.平均(52.6±21.4)歲;病程0.4~21年,平均(5.8±3.9)年。對照組52例,其中男20例,女32例;年齡39~71歲,平均(51.8±22.3)歲;病程0.5~19年,平均(6.3±3.7)年。入選病例全部參照膝骨關節炎嚴重程度指數(Lequesne MG)[1]進行評分,治療組平均(7.2±4.1)分,對照組平均(7.4±3.8)分。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方面經統計學分析(t檢驗)均無顯著性差異(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排除標準:年齡<39歲或>71歲者;對全身及局部有感染者、有出血傾向的病人;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其他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患者;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幼年紅斑狼瘡、血清陰性滑膜炎、精神病患者。
2.1 治療方法:治療組應用除痹湯治療(處方組成:千年健15 g、伸筋草15g、黃芪30g、當歸10g、川芎10g、狗脊15 g、續斷15g、骨碎補15g、威靈仙15g、懷牛膝15g、地龍15g,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溫服。對照組采用非甾體抗炎藥扶他林(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片劑批號:20010103)每次:25 mg,每日3次口服;扶他林乳劑(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適量,每日3次,外涂病變關節。兩組均以1個月為1療程,治療3個療程觀察療效。治療過程中觀察記錄藥物不良反應,療程結束化驗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評定療效。
2.2 護理干預:在病人住院期間盡量為其創造一個安靜、安全、清潔、舒適、溫濕度適宜的環境,即室溫控制在22℃~25℃,濕度在50%左右,在病人聽力所及的范圍內不允許有喧鬧聲,并做好病人的基礎護理,尤其是對長期臥床病人的床單位應保持清潔、整齊、干燥。兒童病人應盡量讓其父母陪護,并提供其喜歡的玩具。護士應與醫生積極配合,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協助病人盡量采取舒適體位。如腰椎骨折的病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在腰圍保護下更換體位。治療舒適。在輸液治療時,應采取肢體遠端靜脈輸液,并盡量選擇質量好的血管。在進行護理操作時,除以輕柔的手法、精湛的技術、豐富的專業知識、體貼周到的服務為病人提供基本舒適護理,以減輕疼痛。
3.1 療效標準:參照國家衛生部發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痹病的療效判定標準擬定。臨床治愈:癥狀全部消失,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顯效:主要癥狀消除,關節功能基本恢復,能參加正常工作和勞動;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除或減輕.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或有明顯進步,生活能自理或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無效:和治療前比較各方面均元改善。
3.2 兩組總療效比較:兩組治療3個療程(3個月)療效觀察,并經統計學處理(x2檢驗)。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x2=5.24,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5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92%,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詳見表1。
膝骨性關節炎是影響中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見的關節疾病,臨床以膝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屬中醫“骨痹”范疇。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病與衰老、創傷、肥胖、炎癥、免疫、代謝等多種因素相關,病理基礎是關節透明軟骨的退變和繼發的滑膜炎性改變。我們認為:肝藏血、主筋;腎生髓、主骨。肝血充盈則筋得濡養,腎髓旺盛則骨骼強健。年邁體衰,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筋骨失養為該病發病之內因,為致病之本;而膝關節局部勞損創傷,風寒濕邪侵襲,痹阻氣血為該病發病之外因,為致病之標。除痹湯方中狗脊、續斷、骨碎補補益肝腎,強筋壯骨;靈仙、千年健、伸筋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黃芪、當歸、川芎補氣養血,行氣活血;地龍、牛膝活血通絡,引藥下行。諸藥合用,共奏強筋壯骨、祛風除濕、通痹止痛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骨碎補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刺激軟骨細胞代償性增生,改善軟骨細胞功能,推遲其退行性變,降低關節病變發生率;白芍對免疫功能有調節作用,可抑制白細胞介素等炎性介質的產生;黃芪、當歸、牛膝可激活巨噬細胞系統,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炎性病變吸收.具有抗炎、鎮痛、抗損傷作用;續斷、威靈仙、千年健、地龍均有一定鎮痛作用[3],為本方治療骨關節炎提供了更充分的理論依據。

表1 兩組總療效比較 [n(%)]
可以看出在疾病的治療中康復護理占重要地位。康復護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體育鍛煉、止痛和體重控制。疼痛是導致患者骨骼與肌肉障礙及致殘的一個重要原因。疼痛的處置需要對患者的疼痛進行評估。OA患者通常為減輕疼痛而減少話動。然而這正適得其反,因為一段時間不活動可增加關節僵硬和疼痛,還可引起肌肉消瘦和軟弱無力。此時應肯定地告知患者活動時所帶來的疼痛并不導致病情加重。疼痛是由于缺乏運動而致僵硬的肌肉和關節的一種自然反應。一旦機體適應了這種鍛煉,疼痛感就會減輕。這個時期,患者需要理療師和護理人員的指導和支持,以幫助患者理解鍛煉計劃。任何一種鍛煉都需要循序漸進,讓患者長期從事一種鍛煉,讓患者一下子就改掉所有的習慣是不可能的,所以護士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將一次不能完成的目標分為階段完成。本組患者的護理康復過程即在治療師制定的治療方案下,由護理工作者具體指導,按時間、分步驟地針對每個患者的類型進行康復指導,通過康復治療輕中重型三級患者癥狀控制及功能恢復上均收到顯著效果,患者膝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等癥狀明顯改善,膝關節功能的Lyshol m評分明顯提高,疼痛評估分值下降,統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P<0.05)。通過護理的康復指導患者在減輕體重、改變生活習慣上也有重要作用。可見膝關節的OA治療過程不但要尋找良好的治療方法,規范的康復護理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1]張乃崢主編 臨床風涅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355.35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3:212~213
[3]高學敏主編.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65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