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珍萍
(玉屏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 貴州 玉屏 554000)
各項生理活動都離不開血液循環系統的參與,機體的呼吸、運輸、防御、體液調節滲透壓平衡、酸堿平衡等,機體正常新陳代謝和內外環境平衡的維持保證了全身組織器官功能的正常執行。[1]多種全身及惡性疾病,如:炎癥、感染、癌癥、貧血、造血功能異常疾病等均伴隨著血液系統問題。血液由血細胞——紅細胞(俗稱紅血球),白細胞(俗稱白血球)、血小板,血漿以及各種細胞因子等部分組成,血常規檢驗血液的細胞部分,通過觀察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醫生可以由此診斷病情,提前判斷疾病。[2]目前,血常規檢查是臨床上最為廣泛和常用化驗。血常規檢查的采血方法有兩種,傳統方式為采集手指或耳垂處的末梢血,而靜脈血采集由其數據結果的客觀得到了大量的臨床認可。為了探究末梢血與靜脈血在血常規中的檢測結果所存在差異,評價兩種采血方法的臨床血常規的應用價值,筆者抽取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220例人員,同時采用末梢與靜脈采血方法進行血樣采集,進行血常規檢測,比較兩種采血方法的檢測結果參數的差異,結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0年3月-2012年7月在本院進行體檢的220例健康人員進行血常規檢驗,其中男116例,女94例;年齡32~70歲,平均 (52.3±4.3)歲。使用靜脈采集和末梢采集的方式對220例體檢人員采血,同時對血樣進行血常規檢測,對比兩者檢測值結果,并各重復兩次進行自身比較。
1.2 對象選擇:為本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員;自愿參加本項測試。排除了肝腎功能障礙,有全身性或急慢性疾病者。
1.3 儀器和試劑:使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產,型號為XS-800i的血液分析儀進行對所采集的血液進行檢測,以儀器專用配套試劑作為稀釋,清洗所用溶液。EDTA-K2真空抗凝管(美國BD公司生產)用于采集工作。
1.4 檢測流程:被檢人員于上午7時左右,空腹狀態下進行血液采集。由同個護士進行一次性采血,并重復采集血樣一次。靜脈血采血部位以肘部靜脈為先,若該部位靜脈不明顯,則考慮手背靜脈、內踝靜脈等;靜脈采集血樣完畢十分鐘后,再于手指末梢采集血樣。采集過程按標準規范操作。采血前保持待測人員情緒平靜,均于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采集靜脈血時,止血帶壓迫:T<1 min。末梢采血時,對采集部位清潔消毒后進行穿刺取血。用抗凝管中分裝血樣,并貼標簽標記。血常規檢測采用血液分析儀,所有采集標本的檢測應于采集后2小時內完成。觀察并記錄兩次采集血液標本的 WBC、RBC、HGB、HTC、MCV、MCH、MCHC、PLT八項血常規檢驗指標。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數據表示為,組間進行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在表3中,顯示了兩種不同方法采集標本的八項血常規結果值,經統計學處理,t檢驗配對,其中7項(除 MCH)均有統計學差異。由表1、2的數值分析可知中靜脈血的平均變異系數(CV)值均低于末梢血(P<0.01)。

表1 末梢采血重復實驗 (n=220)
末梢血采血時,出血量少,疼痛感輕,待測者順應性好,所以,過去檢測臨床血常規,慣于采集末梢血。[3]實際上,末梢采集的血樣是由動靜脈血、組織間液、毛細血管血、細胞內液組成,無法真實反映循環血液的狀況。其次,末梢采血常時,常使用棉球消毒,細小棉纖維有時會和血液一起進入計數系統,從而堵塞計數微孔或管道,導致計數的不準確,并且有損儀器使用壽命。[4]本文中的數據結果表明,靜脈所采集的血樣中WBC檢測值低于末梢采集的血樣(P<0.05)。臨床研究推測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于末梢血管的管腔直徑較靜脈血管的管腔直徑小,同時,末梢血管局部溫度較靜脈血管低,導致血液成分沉淀的現象較易發生,所以其WBC相對較高。8項參數值中HGB、HCT、PLT、RBC,在靜脈血樣的檢驗值中明顯高于末梢血樣(P<0.01)。在采集末梢血樣時,需要對血管進行一定的擠壓,擠壓過程導致血小板的損耗或聚集,同時,如果過度的擠壓血管,血小板則加速了凝集,組織液將被大量的擠出,是的血樣的組織液比重上升,稀釋了血液本身,使得HCT、RBC的 檢測數值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5]此外,由于血管的狹窄性,導致循環流動不暢通,末梢采集的血樣檢測的結果的平均變異系數(CV)大于靜脈采集的血樣,穩定性差。而且,靜脈采血方式較末梢采血減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由于采血量大(0.6-1.0 mL)可反復檢測提高準確性;相對末梢血采血時,血量十分有限,復查則要2次采集,不僅增加了被采集者的不適感,且2次采血往往存在誤差。由上綜述所得,血樣采集方法的不同會直接影響血常規檢測的結果,應用靜脈采集血樣相比末梢采血,不但提高血常規檢測結果值的穩定性與準確度,增長了儀器設備的使用時間,臨床上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

表2 靜脈采血重復實驗(n=220)

表3 末梢采血和靜脈采血的血常規指標檢測結果比較(n=220)
[1]何昭霞,李靈,陳杰.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比較[J].河北醫學,2012(10):1504-1506
[2]廖新梅.不同的采血方法在對血常規的相關檢驗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2(30):92
[3]陳穎.不同標本采集途徑對血常規結果的影響[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9):540
[4]段金霞,馮濤聚,蘇文凡.兩種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研究[J].醫學信息,2009(1):115-116
[5]周秀萍.探討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在臨床中的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2(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