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娥 郭淑輝 侯美瑞
(山東省平度市婦幼保健院 山東 平度 266700)
宮頸癌介入治療的發展與臨床研究
馬艷娥 郭淑輝 侯美瑞
(山東省平度市婦幼保健院 山東 平度 266700)
本文探討了介入治療的優勢、以及宮頸癌介入治療的臨床研究的進展,以供與醫護同仁交流。
宮頸癌;介入治療;臨床研究
宮頸癌作為女性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宮頸癌發病率較高[1]。導致宮頸癌原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性行為、分娩次數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傳統的放療法對卵巢及陰道功能破壞較嚴重,對患者特別是年輕患者來說難以接受[2]。隨著介入治療學的發展,及其針對惡性腫瘤,尤其是對中晚期宮頸癌治療的應用,表明介入化療對縮小瘤體,抑制淋巴結轉移的作用比較明顯,為手術治療提供了機會,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20世紀80年代末,介入治療已經應用于宮頸癌術前的輔助化療。與較靜脈化療介入治療,主要有以下優勢[3]:
①作于瘤體的局部,提高藥物的濃度,并使得化療藥物的作用時間延長,有助于腫瘤細胞死亡。
②藥物直接作用于瘤體,定位準確,避免藥物對全身組織的傷害。
③降低腫瘤細胞的活力,降低細胞的擴散及轉移,為手術治療提供了一定的條件。特別是對中晚期宮頸癌的綜合治療的作用非常重要,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經過多年的研究,介入治療已形成了三大體系,即動脈灌注化療、動脈栓塞和動脈栓塞化療。血管介入化療和栓塞為宮頸癌提供了新的治療手段。血管解剖學是宮頸癌的介入治療的理論基礎。子宮供血的供血系統為子宮動脈起自髂內動脈前干,所以介入治療灌注時首選髂內動脈前干。
研究表明化療藥物的抗癌效果在一定范圍內與藥物的濃度成正比,且局部高濃度用藥比藥物作用持續時間效果更加明顯。當藥物的局部濃度增加1倍,癌細胞死亡的數量增加10~100倍。應用介入治療技術在子宮動脈局部使用大劑量、高濃度化療藥物,使得腫瘤組織及鄰近器官組織內處于高濃度抗癌藥物的作用下,也使得藥物的作用時間延長,同時也減少了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避免了藥物代謝的首過效應,進而減少淋巴結轉移和亞臨床播散。另外,腫瘤供血動脈灌注化療及栓塞的機制還包括:①灌注化療及栓塞增強了腫瘤細胞膜的通透性,使抗癌藥物易于進入到細胞內,從而提高了藥物的作用。②術前進行供血動脈栓塞,使手術時分離宮旁組織容易,減少手術損傷,同時減少了術中出血。③術前供血動脈栓塞,可使原發灶縮小甚至壞死,使術中切除瘤體的難度降低。
近年來在宮頸癌的介入治療方面新輔助化療應用較多,大量研究證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縮小宮頸癌腫瘤的體積,還能消滅癌灶周圍的微小轉移灶和淋巴結亞臨床轉移灶,而且在控制術中、術后醫源性轉移,降低手術并發癥等,為手術治療創造機會,尤為重要的是動脈化療栓塞配合手術治療是提高宮頸癌生存率的較理想方式。但介入治療對惡性腫瘤的消退和緩解作用是短效的,其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宮頸癌介入動脈化療的方案、療程、化療間隔期等還有待完善,介入治療與放療或手術治療如何更好地配合,以達到提高宮頸癌綜合治療的效果,提高遠期生存率的目的,值得今后進一步研究和探索。鑒于此,許多醫院及學者都在通過臨床研究不斷的完善此技術,下邊分別敘述幾家醫院的研究成果:
山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于1998~2002應用介入技術對26例宮頸癌病例進行治療,所有病例均運用Seldinger方法,運用導管成袢技術,經雙側髂內動脈灌注化療藥,主要采用MFP方案化療。治療結果為本組26例中11例患者在行動脈灌注化療栓塞前均為手術禁忌證,經治療后9例可以進行II期手術,手術切除率為81.8%。介入栓塞治療使局部高濃度的藥物直接作用于腫瘤組織,增加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同時阻斷腫瘤的血供,使之缺血壞死,從而使腫瘤縮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但介入治療不能作為單獨的治療手段,因為盆腔血管有廣泛的側枝循環,當腫瘤主供血管被阻斷后廣泛的側枝循環會很快建立,形成新的腫瘤供血血管,腫瘤細胞繼續生長。建議為取得最佳療效,應于手術前進行動脈灌注化療栓塞。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以2003~2004年術前行子宮動脈化療栓塞的宮頸癌標本16例為實驗組,術前未行子宮動脈化療栓塞的宮頸癌標本14例為對照組,檢測Ⅷ因子相關抗原在宮頸癌介入治療前后的表達,以探討介人治療對宮頸癌微血管密度的影響。結果為Ⅷ因子相關抗原表達于術前行或未行子宮動脈化療栓塞的宮頸癌組織的微血管內皮細胞漿中,腫瘤微血管密度在行子宮動脈化療栓塞的宮頸癌組織的表達較未行子宮動脈化療栓塞的宮頸癌組織中表達減少,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因此,介人治療可以降低宮頸癌組織血管生成,抑制宮頸癌的生長和轉移。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煙臺毓瑛頂醫院以2010年在本醫院接受治療的宮頸鱗狀細胞癌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觀察介入治療對宮頸癌組織casPase-3的影響,探討介入治療前后宮頸癌細胞凋亡的規律,指導宮頸癌介入治療后進一步治療時機的選擇,其結果為,介入治療前宮頸癌組織caspase-3的表達低于介入治療后(P<0.05);介入治療后第7天,宮頸癌組織caspase-3表達低于介入治療后第14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介入治療后第21天,宮頸癌組織casPase-3的表達低于介入治療后第14天,高于介入治療后第7天,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介入治療可以顯著促進宮頸鱗狀細胞癌組織casPase-3的表達,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是進一步治療的適宜時機。
隨著介入治療技術及其臨床研究的迅速發展,新型化療的不斷出現及給藥途徑和方法的改進,動脈化療已經應用于許多婦科惡性腫瘤的治療,特別是對宮
頸癌的治療,已成為宮頸癌綜合治療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主要應用于宮頸癌手術和放療前的輔助治療。宮頸癌介入動脈化療的方案、療程、化療間隔期等都在不斷得到完善,以實現介入治療與放療或手術治療更好地配合,達到提高宮頸癌綜合治療的效果,提高遠期生存率的目的。
[1]姚志敏,佟小強,宋 莉,等.宮頸癌術前動脈化療栓塞療效[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9,18(3):189
[2]陳春林,劉 萍.婦產科放射介入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66
[3]米建鋒,遲 博.局部晚期宮頸癌介入治療的現狀及進展[J].醫學綜述,2010,16(13):1977
[4]謝春明,杜文靜.宮頸癌介入治療及臨床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34(6):556-557
[5]吳晶濤,趙永生,王田蔚等.介入治療對宮頸癌微血管密度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5,16(10):581-582
[6]王紹光,丁愛等.介人治療對宮頸癌組織aspase-3的影響[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1(12):844-846
R737.33
B
1009-6019(2013)06-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