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峰 楊 艷
(大理市第一人民醫院輸血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患者,彭**,女,32歲,已婚。因心悸、乏力伴皮膚黏膜黃染一周而來我院就診,門診以“重度貧血”收治入院。
患者自述一周來無明顯誘因出現心悸、乏力,活動后加重,伴皮膚黏膜黃染,時有惡心,無胸悶、氣促。否認血吸蟲、肺吸蟲疫水接觸史,否認肺結核接觸史,否認輸血史,對“青霉素”“小羅霉素”過敏,其母疑似有“蠶豆黃”病史。患者自述血型“A”型。
體檢:T37.3℃;P110次/分;BP90/60mmHg。
實驗 室 檢 查:RBC0.87×1012/L;Hb53g/L;HCT0.11L/L;MCH 60.9pq;MCV124.1fL;MCHC491.0g/L;TBIL81.6umo/L;IBIL 73.8umo/L;LDH433U/L;網織紅細胞18.6%;ESR>120mm/H;SSA(+++);Ro-52(++);SS-B(+);抗IgM(1/32稀釋)(+++);抗IgA(+++);抗IgG(+++);抗Co(+++)。五天后復查血Rt:RBC0.38×1012/L;Hb25g/L;HCT0.05L/L;臨床醫師提出輸血申請。
用PT 管(EDTA 抗凝)采集患者靜脈血一管做血型鑒定,離心后紅細胞凝聚成團塊狀,輕搖后散開成細沙狀。
血型鑒定(卡式法)結果:正向定型“AB”型;反向定型“A”型;Rh(D)陽性;對照孔陽性。重復鑒定、散發實驗和熱吸附實驗結果均與上述結果相同。冷吸附實驗結果:正、反兩側均為“A”型;Rh(D)陽性;對照孔陰性。患者血型“A”型;Rh(D)陽性。
交叉配血(卡式法)結果:講患者血與“A”型血做交叉配血實驗,結果:主側弱陽性反應。將患者自身離心過后的紅細胞與血漿重新配伍(卡式法):未經過冷吸附實驗的血漿與紅細胞出現陽性反應,試管法凝聚成團塊,37℃水浴半小時后團塊散開。經過冷吸附實驗后的血漿與紅細胞出現陰性反應。
篩選兩袋經過交叉配血反應較弱的紅細胞懸液(3u)給患者輸注。告知護士37℃保溫緩慢輸注,密切關注患者反應。輸血完畢后患者貧血癥狀得到改善,精神轉好,無不良反應。
討論:此病例較稀罕,患者體內存在某種抗體,因某種因素(原因不明)而被激活。從實驗結果判斷,該抗體為冷凝素抗體,屬IgM 類。該抗體包被在患者紅細胞表面,使患者的紅細胞產生自身凝聚現象,從而干擾了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