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古漢語詞匯復音化的歷史動因

2013-08-15 00:53:20
關鍵詞:詞匯語言

邱 冰

(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北京 100083)

“中古漢語”的概念最初由瑞典著名漢學家高本漢[1]提出,為學界沿用至今。在具體的時期劃分上,目前學界主流的看法是以魏晉南北朝作為中古漢語的核心期,向前可上溯東漢,向后則可至隋代。

中古時期是漢語史上一個相對獨立的發展時期,漢語詞匯的復音化是這一時期詞匯發展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眾所周知,上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而近現代漢語則以復音詞為主。在漢語詞匯的發展過程中,由以單音詞為主的詞匯系統發展至以復音詞為主的詞匯系統,是漢語內部一個重要的規律性趨勢,該趨勢日益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中古時期正處于漢語詞匯復音化進程中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故而中古漢語詞匯復音化的研究具有尤為重要的學術價值。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語言現象的演變與社會發展的歷史背景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關聯。為了更為深入地考察中古時期詞匯復音化的原因,需要緊密結合中古時期特殊的歷史背景,分析和梳理中古歷史背景的各種要素對詞匯發展的影響,從而更為全面清晰地分析和揭示中古漢語詞匯復音化的歷史動因。

一、中古漢語詞匯復音化概況

上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復音化進程在魏晉以前相對比較緩慢,進入中古時期以后,復音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在短短的二三百年中漢語詞匯系統以單音詞為主的面貌就得到了改觀。為了呈現中古漢語詞匯的面貌特點,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中古漢語詞匯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近年來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史存直[2]提出由于漢魏六朝時期許多新詞和術語是伴隨著農業、工藝、科學的發展而產生的,以“樂府詩”為代表的文學作品中也涌現了大量豐富的詞匯,只用單音詞已不易應付,所以從這時起就出現了大量的復音詞,此外漢語還借用了不少來自西域的外來復音詞。朱慶之[3]指出在內容方面,中古時期新詞大量出現,舊詞則衍生出大量新義項和新用法;在形式方面,詞匯復音化(主要是雙音化)成為歷史的必然,并迅速得以實現。潘允中[4]、向熹[5]、葛本儀[6]、方一新[7]等也從各種角度對中古漢語的詞匯面貌進行了總結。

各家從不同角度對中古漢語詞匯的特征進行了概括,盡管在表述上各不相同,但均認為詞匯復音化是中古漢語的顯著特點之一。

二、中古時期的歷史背景

詞匯是語言中最為活躍的部分,詞匯的發展不僅會受到語言自身發展規律的影響,而且也會受到當時社會背景的影響。社會的變化、現實事物的產生與消失,都會從詞匯中反映出來。中古漢語詞匯復音化現象與中古時期的歷史背景也必然存在密切的關聯。

魏晉南北朝是中古漢語的核心期,通常從建安年間(196~219年)算起,至隋開皇九年(589年)滅陳結束。在這約400余年期間,除西晉曾實現過數十年的短暫統一外,全國長期處于分裂割據狀態。在中國歷史上,這是分裂時間最長的時代。各政權間戰亂頻繁,既有統治階級內部的互相混戰,也有民族之間、階級之間的戰爭。封建王朝更迭,政治風云變幻,整個社會處于極度的動蕩之中。

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人們普遍認為中古時期是一個大分裂、大倒退的時期,是充滿戰爭、破壞和災難的黑暗時代。但是,中古時期不只是破壞,更不是一團漆黑;它也有光明,也有創造和啟示[8]。事物總有兩個方面,中古時期在分裂中也有統一,在破壞中也有建設,在遷徙中也有融合,在黑暗中也有光明。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為核心的中古時期在社會經濟、民族融合、文化科技、外來交流等諸多方面都有著極為重要的發展,具有獨特的時代特點,以下將分別介紹中古時期這些方面的發展情況。

(一)中古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

從整體上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經濟破壞與發展交迭并存,在戰亂過程中經濟出現破壞,而戰后則有短暫時間的恢復。在地域上看,規模大、破壞性強、持續時間長的動亂戰爭更多地集中于當時的經濟中心北方,而南方相對比較安定,因此中古時期的江南以及東北、西北的經濟有較大的發展。西晉末年以后,上百萬北方人口南遷,更加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為南方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加速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使得江南的農業、絲織業、制瓷業、造紙業等迅速發展,商品經濟也更加活躍,中國的南北經濟更加趨向平衡。

(二)中古時期的人口遷移與民族融合

由于戰爭和動亂,中古時期社會人口大量頻繁地遷徙,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民族遷徙。與其他時期的民族遷徙相比,這一時期的民族遷徙有著明顯的特點。在魏晉以前,我國的民族遷徙多是小區域流動,遷徙的民族也多居于中原附近。而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的民族卷入了大遷徙的潮流,遷移地域之廣,人口數量之眾都是空前的。中古時期的人口遷移主要有兩類:一是北部和西北部以游牧生活為主的少數民族向中原遷徙,二是中原地區的漢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向人口稀少的長江以南遷徙。中古時期的人口遷徙固然是人類歷史上的災難,然而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在人口遷移過程中,各民族長時間雜居相處,共同經歷割據混戰的苦難,增進了相互了解,民族界線越來越小,社會上出現了民族融合的趨勢。

(三)中古時期的思想、文化及科技發展

中古時期是分裂割據的年代,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上古末期,政治制度化的儒學禮教已經逐漸陷入困境,而以道家思想為骨架的玄學思潮開始迅速發展,并在西晉后期發展到極致。佛教從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在東晉時期逐漸盛行開來。面臨挑戰的儒學思想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了較大發展。整體上,中國的思想文化趨于復雜化,形成了三教合流的趨勢。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雖在社會動蕩亂離之中,但卻取得了極為重要的發展,首次出現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文學自覺的時代。文學走出了經學附庸的境地,由“說理”轉向了“描寫”,從而獲得了獨立發展的廣闊空間,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繁榮。中古時期文學流派逐漸形成,在詩歌、散文、辭賦、小說、文論等眾多領域,都獲得了空前的碩果。注重聲韻格律是中古文學的另一重要特色。南朝齊永明年間,周颙、沈約等提出“平上去入”四聲和聲律上的八病,用于指導詩歌和文學創作。駢文也逐漸發展為中古具有代表性的文體。

中古時期的科技也有巨大的發展。南朝科學家祖沖之在天文、歷法、數學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齊民要術》《神農本草經集注》《水經注》則代表著中古時期農業、醫藥和地理方面科技成就。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造紙術在東漢時期出現,在中古時期則逐步成熟。漢代造紙術發明后,在書寫紀事材料方面,紙還不足以完全取代縑帛和簡牘,仍是紙與縑帛和簡牘并用。這種情況到中古時期的晉代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紙最終成為占支配地位的書寫材料。這無疑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客觀上為語言和文化的傳播與繁榮提供了重要的載體。

(四)中古時期的對外交流及影響

在對外交往方面,中古時期也有很大的發展。南方積極向海外開拓,而北方主要是與西域進行交往。西漢時所開辟的絲綢之路在中古時期繼續發揮積極的作用,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制品,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制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而西域的稀有動物、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則運往中國,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與上古時期相比,中古時期中國與外國經濟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與非洲、西歐、中亞、西亞、東南亞、日本、朝鮮等國,都有貿易往來,陸上海上暢通無阻。

中古時期,外部的文化也逐步傳入中國并產生了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佛教的傳播和發展。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漢末年傳入中國,東漢時在國內逐漸傳播,然而只是處于早期傳播階段,影響力較為有限。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之后,佛教才真正開始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的各方面產生重大影響。戰爭動亂使得民眾容易在佛教中得到慰藉和寄托,大量的佛經開始被翻譯為漢語,從而導致了漢語與外來語言第一次大規模和系統性的接觸。佛理流傳更廣并深入民心,影響力日漸巨大,中亞和印度等南亞的哲學、邏輯學、醫學、語言學、藝術等以佛教為載體進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精神文化。

綜合而言,在上述諸因素中,社會生產的發展進步并非是中古時期獨具的特點,然而文學的“自覺”、造紙術的成熟、空前的人口遷移和大規模的語言接觸等卻都是中古時期的特有因素,這些因素中的任意一種都可能對語言產生重要的影響,而當這一系列的因素被集中、交融和壓縮在中古短短數百年的歷史時期中,由此形成的具有多重特征的復雜外部環境無疑是漢語發展過程中空前的、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是僅有的外部環境,對于中古漢語的發展必然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三、中古歷史背景對詞匯發展的影響

中古時期多重特征的復雜歷史背景無疑會對語言產生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復雜的和多方面的,最終可以梳理為四個方面,即:提供新詞產生的需求、豐富新詞的產生方式、促進詞語的交流傳播和加速詞匯系統的調整。中古時代特點對詞匯發展的這些方面的影響,逐一介紹如下。

(一)提供新詞產生的需求

詞匯是語言中最為敏感、最為活躍的部分,呈現著不同歷史階段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認知水平。上古時期,由于生產力相對落后,人們的認知范圍和思維水平都非常有限,而在中古時期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有了長足的進步,這為新詞的產生創造了需求。

中古時期的新詞需求,大致上可以再細分為兩類情況。第一類情況是新的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反映。中古時期,農業、工藝、科技有了非常明顯的發展,而經濟則在不平衡中發展,社會也出現了迥異于前朝的面貌,大量的新事物、新工藝、新概念需要新詞來進行表達。第二類是由于人口遷移、民族雜居,以及外來事物和文化的影響的緣故,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們需要相互交流,這無疑也需要大量的新詞。總體而言,中古時期獨特的多重特點的時代背景,無疑為新詞的產生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間。

(二)豐富新詞的產生方式

中古時期,新詞的產生方式主要是延續上古漢語,然而也有較大的發展,尤其是音譯詞和派生詞的發展更體現出中古時期的時代特點。

音譯詞的產生主要來自于外來語言的影響。上古時期,漢語外來詞主要借自西域,而且以一些動植物和生活用品的名稱為主。到了中古時期,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更為頻繁,音譯詞的范圍也擴大了。中古時期民族間的雜居融合屬于不同語言間的直接接觸,而佛教傳播過程中的佛經翻譯則屬于不同語言間的間接接觸。早期的音譯詞主要是純粹的記音,后期則更傾向于混合一定的意譯,使得音譯詞內化到本族語中。

除了通過語音模仿直接借入外來詞之外,外來語言的詞匯結構特點也對漢語新詞的產生方式有較大的促進和影響。仿譯(calque)就是外來語對詞匯產生影響的一種典型現象。仿譯是一種保留源語內部形式不變,采用目的語的材料逐詞或逐語素地翻譯源語詞語的各單個組成部分的翻譯方法。仿譯只是一種方法,但仿譯將源語的詞語構成和造詞方法引入到漢語中來。附加式造詞就受到了仿譯現象的影響而在中古時期有較大的發展,在中古時期不僅產生了不少新詞綴,已有的詞綴的結合能力也更加拓展。

因此,中古時期以民族融合和佛教傳播為主線的語言接觸進一步豐富了新詞的產生方式,尤其是使得音譯詞和派生詞有了較大的發展。

(三)促進詞語的交流傳播

新詞在產生以后,最初無疑是僅限于在局部題材、局部人群、局部地域中使用。這些新詞將隨著語言交流進一步傳播擴散,在傳播的過程中部分新詞被淘汰,也有部分新詞被接受并最終進入全民的共同語中。中古時期的特殊時代背景無疑為新詞的交流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人口遷移是促進新詞傳播的重要渠道。中古時期發生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涉及人數之眾、地域范圍之廣都是歷史上空前的。新詞在人口遷移的過程中必然隨著人群間的語言交流而被擴散,使得原先屬于局部人群與地域的詞語傳播到更大的范圍中去。

造紙術的實用化和推廣是新詞傳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南北朝的造紙技術已經實用化,輕便而廉價的紙在這個時期最終成為占支配地位的書寫材料,徹底淘汰了簡牘,這無疑極大促進了文字書寫記錄。從此,文字記錄不再限于少數人使用,也不再局限于特定的題材內容,而是在更為廣泛的人群中被用于記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語言記錄承載媒介的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語言的廣泛傳播。西晉時期,左思的《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人們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紙在語言傳播中的價值可略見一斑。

因此,中古時期的時代特征為新詞的傳播在多個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促進了新詞的交流推廣。

(四)加速詞匯系統的調整

漢語詞匯是一個整體系統,其內部的詞不是孤立的,詞與詞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古時期是漢語詞匯系統的演進調整中極為關鍵的階段。

與典型的西方語言不同,漢語是一類聲調語言,漢字是一種意音文字,在漢字成詞和行文的過程中,格律對于漢語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駢文在中古時期極為興盛,而“駢文之成,先之以調整句度,是曰裁對”[9],可見駢文對于單音詞和復音詞的選用極為考究。中古時期的佛經文獻在格律的特點上不同于中土文獻。佛經主要是為了教義的傳播,需要朗讀唱頌,易于為受眾理解,當然不會如同中土文獻那樣過于講求押韻和對仗,但仍然富有節奏。佛經中的四字句最為常見,無論四個音節由幾個詞組成,在語音鏈上大多都可以切分為“2+2”的形式,這勢必也會對于不同音節的詞語選用產生影響。

從更深層的意義來看,聲韻格律實際上在對漢語的整體詞匯系統進行著調整。詞匯系統中的詞表達了各種各樣的概念,形成了一系列的語義場。在同一個語義場內,詞語之間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在同一個語義場中,新增的復音詞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場內的其他詞語進行重新調整。在漢語中,這種調整不僅限于語義,也會對音節形式進行調整。在表達并列的一組概念時,人們更傾向于使用相同音節的詞語,例如“日”和“月”,“太陽”和“月亮”,但如果說“日”和“月亮”則并不符合漢語的習慣。個別詞語的復音化,會對其所在的語義場詞語的音節形式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大量復音詞的新產和頻繁使用,不僅加速著復音詞自身的發展,也對已有的單音詞形式造成了沖擊,進而導致整個詞匯系統的快速調整。

中古時期是漢語史上對于聲韻格律空前重視的階段,這必然對詞匯系統產生影響,尤其是加速詞匯系統中詞語音節構成形式的調整。

四、中古漢語詞匯復音化的動因分析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折射著社會發展的軌跡,并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演進變化。詞匯是語言中最敏感和活躍的部分,在語言的演進過程中,不斷有新詞的加入和舊詞的淘汰,詞匯系統的演進就是這樣的新陳代謝過程。詞匯系統每個階段的演進過程又可以細分為四個小的階段,即需求、生產、推廣和調整。

需求階段是詞匯系統演進的外部拉動因素,新的思想、新的事物、新的概念需要去表達,而已有的詞匯系統中沒有這樣的詞語,這就形成了產生新詞的需求。生產階段是人們按照語言規律去造出新詞來,以表達這樣的新概念。新產的詞語最初只有少數人在局部的范圍內使用,如果要使得新詞語被廣泛接受,還需要對其進行推廣傳播。詞匯系統又是一個整體,任何一個新詞的進入都會對詞匯系統的相關詞語產生影響,這就是詞匯系統的調整過程。從需求牽引到詞匯系統的調整,繼而再開始新一輪的發展,這就形成詞匯系統演進過程中的一系列交疊嵌套的循環過程,推動著詞匯系統的持續地變遷發展。

中古時期具有多重特征的復雜時代背景,無疑對詞匯系統演進的各個階段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尤為突出就是漢語詞匯的復音化過程。

在新詞產生的需求上,中古時期提供了相對巨大的空間,不僅有社會生產發展所帶來的新事物、新現象的表達需求,而且還有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方言間的交流需求。

既然有了巨大的需求,下一步便是如何產生新詞。單音詞的能產性非常有限,單音詞的語音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基本飽和,如果繼續以單音詞的方式產生新詞,必然導致同音詞大量增加,影響語言的交際功能。在上古末期復音詞構詞方式就已經比較齊備,而中古時期又有了較大的發展。從能產性上分析,復音詞已經遠遠超過了單音詞。面對巨大的新產需求,復音詞毫無疑問成為了主要的獲益者,復音詞的數量及其在詞匯系統中的比例大大增加了。

新詞還并不能馬上進入共同語,還需要推廣的過程,而中古時期則為新詞的推廣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民族融合、宗教傳播等都對詞語的口頭傳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在中古時期,實用化的紙張代替了龜甲簡牘,為詞語記錄和推廣提供了輕薄便利的媒介。復音詞與單音詞相比而言,盡管增加了音節的數量,但是由于表義更為清晰,在與單音詞的競爭中更有可能占據優勢,在傳播過程中更有可能進入到全民的共同語中來,而與其競爭的單音詞則很可能面臨淘汰。因此復音詞的運用比例也在不斷地提升,逐步占據詞匯系統的優勢地位。

詞匯系統的調整階段是復音詞鞏固其優勢地位的最后一步。詞匯系統是一個整體,一方面是大量的復音詞涌入詞匯系統,另一方面是漢語所特有的成詞行文中的格律需求使得整個詞匯系統的音節形式構成都受到來自復音詞的影響。即使復音詞主要是新產詞,但也會對已有的單音詞形成巨大的沖擊,導致詞匯系統復音化程度日益加深,復音詞占據了更為鞏固的優勢地位。

上述四個階段所形成的是詞匯系統演進過程中的一個周期性循環,這樣的循環始終在不斷進行。從中古時代的多重特征的歷史背景以及詞匯演變中所涉及的需求、產生、推廣和調整步驟而言,中古時期無疑為漢語詞匯的復音化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極大地推動了詞匯系統演進的循環過程,在客觀上加速了詞匯復音化進程,最終確立了復音詞的優勢地位。如果上古時期只是漢語詞匯復音化的準備階段,那么中古時期則是詞匯復音化的關鍵轉折時期,而隨后的近現代時期的詞匯復音化則只是中古時期詞匯復音化過程的延續和深入。

五、結語

中古時期處于詞匯復音化進程中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中古時期詞匯復音化的研究一直是歷史詞匯學的重要內容和熱點課題之一。在漢語詞匯復音化的動因探討方面,學界已經提出了“語音簡化 說 ”[10]、“精 確 表 義 說 ”[2,11]、“外 來 語 影 響說”[10,12]等具有代表性的觀點,然而這些觀點或者是針對漢語詞匯史的整個復音化進程,或者是以語言學自身的規律探索為主,缺乏針對中古時期特殊時代背景的歷史動因的深入考察。

中古時期的時代背景較為復雜,盡管處于長期的分裂割據狀態,但是中古時期并不是一片漆黑,其中也存在著光明和創造。中古時期不僅存在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和民族融合,社會經濟、思想文化、文學和科學都有長足的進步,同時還出現了第一次大規模系統性的外來語言與漢語的接觸。中古時期形成的具有多重特征的復雜外部環境無疑對語言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為了深入考察中古時期詞匯復音化的動因,需要從綜合的視角,緊密結合中古時期的特殊歷史背景,研究和揭示中古時期的各種要素對漢語詞匯復音化的作用機理。這樣的綜合考察,既需要考慮語言的內部因素,也需要考慮外部因素;既需要考慮語言中詞匯的新產規律,也需要注意語音、格律,以及外部語言接觸的影響;既需要考慮經濟、文化的發展,也需要考慮人口遷移和文字傳播的影響,從而相對全面地呈現出中古時期詞匯復音化的動因。

中古時期多重特征的時代背景對詞匯的影響非常廣泛,可以大致梳理為四個方面,即提供新詞產生的需求,豐富新詞的產生方式,促進詞語的交流傳播和加速詞匯系統的調整。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中古時期的復音詞大量地增加,并最終占據和鞏固了在詞匯系統中的優勢地位。這不僅解釋了中古時期的詞匯復音化面貌特點,也綜合揭示出歷史背景對漢語詞匯復音化發展的推動理據。

中古時期是漢語史上一個相對獨立的發展時期,從歷史、文化、語言的交叉視角開展中古漢語詞匯的復音化動因考察有助于深入理解漢語復音化的形成發展過程,進一步豐富歷史詞匯學的研究成果。對于漢語而言,從單音詞到復音詞的演變并不僅是音節形式的簡單擴充,也通常代表著語素間意義和語法關系的結合,因而更為深刻地反映著漢語語音、語義,以及語法諸方面的內在規律,因而本文的研究工作對于語言系統內部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40.

[2]史存直.漢語詞匯史綱要[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3]朱慶之.試論佛典翻譯對中古漢語詞匯發展的若干影響[J].中國語文,1992(4):297-305.

[4]潘允中.漢語詞匯史概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向熹.簡明漢語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葛本儀.漢語詞匯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

[7]方一新.中古近代漢語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8]寧可.中國經濟發展史[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

[9]駱鴻凱.文選學[M].北京:中華書局,1989.

[10]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2001.

[11]唐鈺明.金文復音詞簡論——兼論漢語復音化的起源[C]//人類學論文選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6.

[12]朱慶之.佛經翻譯與中古漢語詞匯二題[J].中國語文,1990(2):151-154.

猜你喜歡
詞匯語言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山東醫藥(2020年34期)2020-12-09 01:22:24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山東醫藥(2017年35期)2017-10-10 02:45:28
多向度交往對語言磨蝕的補正之道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我有我語言
論語言的“得體”
語文知識(2014年10期)2014-02-28 22:00: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2021国产精品自拍| a级毛片在线免费| 不卡无码网|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99福利视频导航|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国产亚洲精|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91福利免费| 欧美综合成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高清码无在线看|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国产视频 第一页|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99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97国产在线观看|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亚洲欧美h|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色哟哟国产精品| 操国产美女| 欧美在线网|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综合五月天网| 久草网视频在线|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五月天福利视频|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99久久性生片|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国产黑丝一区|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美女一区|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色综合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