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利/財政部駐大連專員辦監察專員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失去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前往北京,臨行前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他向同行的戰友們提出了這樣一道題:“我們是共產黨進北京,還是李自成進北京呢?你們把這一道題討論好就可以了。”討論中有的說:李自成進了北京,以為革命成功,天下太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完全松懈了斗志。結果很快被吳三桂引清兵打敗。也有的說:李自成進北京,以為革命有功,應當坐享其成。三天一節,五天一年,貪圖享樂,腐化墮落,只坐了48天的皇帝,就把天下丟了。共產黨人要牢記毛主席提出的“兩個務必”,永遠保持謙虛謹慎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好好學習,爭取答好共產黨人進北平這張考試卷。
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90周年,執政60多年,擁有8000多萬黨員,黨的自身建設比任何時候都要繁重。但是有些黨員領導干部,卻忘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黨的根本宗旨,嚴重脫離群眾,如面對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反問記者,“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這句“剽悍”的質問,公然開出了將黨和人民對立起來的“選擇題”;再如個別高官對官員財產公示制度反唇相譏:“老百姓為什么不公布財產”;深圳海事局黨組書記大罵群眾“算個屁”、“你知道我是誰嗎?敢跟我斗,看我怎么收拾你們!”等等,這些人,全然忘記了“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把群眾工作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才取得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由在野黨變成了執政黨。執政意味著共產黨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居于領導地位。過去國家搞不好,要找國民黨;現在群眾有意見,怨氣自然指向共產黨。確實有些黨員領導干部執政了,有權了,就背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樣領導和群眾在客觀上就形成了一對矛盾。這是干群關系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政策使社會發展在保證了效率的同時,公平不足。一些地區個別干部忽視了部分弱勢群體的利益,是造成一些群體事件的主要原因。
分稅制財稅體制在規范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規范財政收入分配秩序、壯大中央財政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較好地解決了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問題。但是,財權上移,事權下放,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尚未規范化和均衡性,財權和事權不匹配。這是造成農村地區公共財政失缺,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地方政府負擔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責任過重等問題的主要因素。由于監控不到位,部分行業又滋生了亂漲價和亂收費等問題。
如果經濟增速較快或者經濟總量較大的地區的干部得到提升,而經濟發展比較慢的地區一般都感到了各種壓力,會促進各地政府大干快上爭項目、急功近利抓收入,往往忽視環保和基礎民生投入,甚至出現個別基層政府侵占農民土地等嚴重問題。
特別是機制建設缺乏完善的黨內監督制約和群眾監督機制,一些黨員干部腐敗問題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尼·伊·雷日科夫曾引用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權力應當成為一種負擔。當它是負擔時就會穩如泰山,而當權力變成一種樂趣,那么一切就完了!”
1940年,愛國華僑陳嘉庚去延安,毛澤東用自己種的菜做了簡單的飯招待陳嘉庚,飯后陳嘉庚感慨地說:“在重慶,蔣請我吃飯,那一桌大概800大洋,吃了這頓飯,我知道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中國共產黨要領導一個面臨西方敵對勢力和平演變危機的市場經濟大國,必須要堅持執政理念和實踐的理論制度創新,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但要傳承建國以來執政的歷史經驗,而且,還必須面對國際大環境和新時期的新形勢,堅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理念,把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作為黨的建設的第一要務抓緊抓好。一是堅持思想教育,特別要加強對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二是要進一步強化黨內監督制約。強化紀檢監察的地位和職責,完善黨的各級代表大會制度,實行黨代表常任制并明確監督職能;三是進一步發揮人大、政協的監督制約作用;四是進一步完善財稅體制。積極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盡快建立中央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制度機制,歸并專項轉移支付,讓各級政府財力與事權匹配,并特別注意改變目前基層政府財力嚴重不足的尷尬狀況,真正體現責、權、利相統一;五是強化制度反腐,堅持源頭治理,推進黨風和干部作風建設;六是逐步加大政府工作公開透明力度,建立群眾監督、網絡媒體監督等社會監督機制;七是改進干部選拔考評制度,加大群眾參與和群眾監督力度;八是堅持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事項和重要政策,各級政府事先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切實讓老百姓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確保重大決策的正確并尊重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