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方興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田曉明 劉可良
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之路,走的是一條誠信之路,這條路有坎坷,也有陷阱。陷阱是一種難以防范或化解的風險。注冊會計師誤入審計陷阱無疑會處于非常被動或不利的境地,會增加風險應對的難度。識別和規避審計陷阱,誠信之路才能走得安穩、順暢乃至長遠。
審計實務中,存在如下幾種陷阱:
(一)入圍陷阱。近年來,一些行業和部門,在選擇審計機構時,為了選出自己“中意”的合作機構,通常會劃出一個圈子,把手中待審的單位交給入圍的機構審計,但有些行業和機構往往對選拔的條件和標準不透明、不公開,有的雖然也像模像樣走了程序,但依各種關系和利益來確定入圍者的仍舊不少。買方市場的優勢地位使得申請資格入圍的會計師事務所沒有更多底氣與之平等協商來防范風險,會計師事務所一旦入選,往往難以自拔。如一些金融機構在選擇會計年報審計機構時,對已入圍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類型只認標準意見報告,而不接受其他審計意見類型,但被審單位的情況千差萬別,關系錯綜復雜,社會審計的職權根本無法適應這種簡單的處理方法。這些金融機構的基層組織與被審單位之間存在共同的利益關系,雙方或多或少事先已達成過某種默契。如果注冊會計師有審計調整意見影響和攪亂了既定的安排,他們往往會串通一氣共同向經辦注冊會計師發難,有時,經辦注冊會計師可能還會受到來自事務所內部的壓力。此時,注冊會計師提出的調整建議無疑是自尋煩惱。我們只聽說有醫生和監考老師被打的事情,實際上注冊會計師在辦理這類審計業務時因出具帶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而遭受威脅和恐嚇的情況也不少。
(二)友情陷阱。有些被審單位由于核算基礎差,內部管理混亂,未能提供相關審計證據,但又不愿增加必要的費用開支進行整改和規范。為了實現某種目的,往往是想方設法找熟人,托關系,希望利用同鄉、同學或朋友等關系能輕松解決。遇到這種情況,這些人一般是一味地催促審計人員加班加點作業,盡快完成,而對應提交的資料置之腦后;對一些不利的關鍵證據,通常采取拖延之術應對或以各種理由搪塞,繼而也會信誓旦旦作出某種保證或承諾,以打消注冊會計師的疑慮,當審計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足以使之騎虎難下、進退兩難時,才明確告知無法提交應補交的資料,此時才會明確請求注冊會計師希望能給“面子”和“從簡”,逼注冊會計師就范。在拖延提交相關審計證據過程中,有些委托人還在不斷尋找適當時機,以盡可能減少對不利證據的關注。如會選擇經驗不足的助理審計人員在場時提交。
(三)權力陷阱。注冊會計師執業受權力干擾的情況盡管不直接,但相關部門,如工商、公安、稅務等部門握有公權的相關人員通常會憑借職權通過對注冊會計師的執業機構和工作環境等方面來施加影響;有些客戶利用所在行業享有的政策優勢或對地方經濟和社會有較大影響的地位,打著支持發展和搞活地方經濟的名義,利用與主管領導的某種關系,以權示壓,要求注冊會計師對不符合會計制度和審計準則要求的方面作“變通”處理,出具不實報告。筆者曾接觸到一位客戶,拿著一位政府主要領導,“同意按1000萬驗資”的批示,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驗資報告,如果工作方法不當,簡單拒絕,就會得罪該領導,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四)“策劃”陷阱。一些審計人員為了博取客戶的信任展示自身的專業水平或為了獲取客戶的相關利益,利用現階段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某些問題和取證上的缺陷,以所謂“策劃”或咨詢的方式,給客戶出歪點子、餿主意,引導和幫助客戶在財務核算上弄虛作假,應對其他注冊會計師的查驗,增加其取證難度。審計人員在了解被審單位控制環境時,其主要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態度,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會對風險評估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一般地,主要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與其作弊手段的高低有一定的關聯性。如果存在“策劃”因素,就會給注冊會計師的分析產生誤判。
(五)時間陷阱。有些被審單位,為了避免注冊會計師發現更多問題,造成被動,會在審計時間安排上做文章,以各種理由擠壓審計時間。如借故推說會計人員或主要領導最近需要外出,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予以配合審計工作,或強調在很短的時間內需用審計結果等等,催促注冊會計師盡快結束審計工作,以迫使注冊會計師簡化審計程序,草草收兵。
(六)付費陷阱。脫離收費標準和市場價格,過高或過低收費都是不正常的。通過承諾高付費,誘導注冊會計師違背執業準則,出具不恰當的意見時,是明顯的陷阱,如果要自投羅網那是咎由自取。但有時,有人會在審計人員對審計風險領域尚未完全識別和了解的情況下,以過低付費的方式,促使注冊會計師主動調整審計計劃,縮短審計時間,從而造成工作疏忽,此時更應值得注意。
(七)提拔陷阱。財政部(2001)1035號文件《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報告上簽名蓋章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有限責任性質的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除負責該項目的注冊會計師簽名蓋章外,還必須有主任會計師或其授權的副主任會計師簽名蓋章。一些事務所由于沒有建立和遵守執行質量控制制度,其主要負責人,片面追求收入增長。為了減輕個人責任,通過提拔一些所謂的副主任會計師來專門行使簽字蓋章權,這些簽字蓋章人名義上是事務所的高層,但并未有相應的職權,實際上是打工者,在事務所內沒有更多的話語權,不能擔當事務所內部全面質量控制的重任,責權利不匹配。一些有此經歷的注冊會計師,感到無能為力,只好聽天由命,但有的也選擇了跳槽或另尋出路。
基于上述幾種審計陷阱,注冊會計師在執業時應從如下方面規避:
(一)及時溝通。行業協會應與有關選拔審計機構建立必要的溝通機制,主動了解和介入相關機構選拔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事前對相關機構設置的不恰當限制(如不接受其他審計意見)、確定的不符合有關規定的選拔條件(如以回扣大小為條件)和有失公平的選拔程序提出指導意見。事務所不應饑不擇食,盲目提出入圍申請,在全面了解入選條件的基礎上,對存在不合理要求的情況,當地事務所之間應加強相互聯系,統一思想,協調一致,共同抵制。針對客戶在時間或付費等方面存在不合理限制時,應根據情況及時磋商,如無法滿足必要的審計程序,應及時明確告知對方。
(二)注重細節。涉及權力關系、審計時間和審計費用等相關問題時,對不同情況應進行分析并及時做出反應。一方面,應闡明對審計意見造成的不利影響,不輕易接受對方的“特殊”說明和例外解釋;另一方面,應注意工作方法和態度。拒絕,是一門學問。過于草率和簡單處理,會徒增不少麻煩,因此,在無法滿足客戶需要時態度應誠懇,掌握好方式方法甚至包括言語的輕重,聲調、節奏等,往往一種表情,一個手勢,都會給客戶產生錯覺或誤判,使客戶誤認為不給面子,有意提防,容易發生正面沖突和交鋒,引起對方不快,不利于下一步工作配合。
(三)拒絕誘惑。風險與收益并存,但風險與收益有時也會有差異,抱著賭一把的心理而過分看重現實利益,極易掉入陷阱,盡管每個注冊會計師對執業風險的判斷和風險承受的能力不一樣。其實,放棄,不一定就是一種失去。如果違背準則,經不住高額付費的誘惑,即使會受到某些客戶的感激,但稍有正義感的人,骨子里仍會瞧不起這種行為,乃至看貶這個行業或職業。誠信盡管需要代價,但也是財富。今天需要虛假審計報告的人,說不定就是明天需要真實會計信息的客戶。
(四)完善檢查。行業執業質量檢查對風險防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但檢查的目的不應局限于懲處和教育,應把完善執業內外部環境和會員服務結合起來,在檢查中要了解執業人員的可控因素和非可控因素,注意區分不同情況的責任界限,重點對有意出具不實審計意見的行為加大查處和懲罰力度,而對那些執業謹慎、誠實守信的一線執業人員應多加激勵和關注,及時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總之,審計陷阱,對誠信者來說,是一種審計風險,常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危機感,才有風險防范的強烈意愿,相反,對某些唯利是圖者來說任何陷阱都是千載難逢的創收良機。作為行業的一員,我們不但需要良好地自律意識,而且更需要責任擔當。每一個項目的實施,都是宣傳和展示行業良好形象的舞臺,值得珍視。
田曉明,男,51歲,大學本科,湖南方興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中國注冊會計師 、高級審計師、物業管理師、房地產估價師,在《中國注冊會計師》、《中國會計報》、《財會通訊》等刊物發表論文20多篇,多次獲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湖南省財政廳優秀論文獎。
劉可良,男,49歲,大學本科,湖南方興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資深中國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師,注冊稅務師、注冊咨詢工程(投資)師,湖南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