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斌
(長春師范大學 國際交流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發展的不斷深入,高校教師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逐步趨于多元化。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不加強思想學習,提高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就不能與時代同步。因此,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顯得更加復雜和艱巨。
一方面,在具體考核中片面地要求青年教師具有較高的科研教學能力,而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走形式、喊口號,缺少調動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另一方面,部分青年教師片面強調個人得失,教學態度不端正,科研工作不努力。這些問題制約著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長足發展,嚴重影響了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建設。
教學質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線,有的青年教師對教學質量重視不足,教案不完整;在授課上不按教學大綱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內容、抓住重點;有的青年教師在授課方法上缺少對學生的吸引力,不關注學生的興趣,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有的青年教師對教育工作態度不認真,難以保證教學質量,極大地影響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有少數青年教師受社會不良風氣的誤導,使自己的人生觀發生扭曲,動搖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動搖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愿接受現實社會與自我理想的巨大反差,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浪潮中,不能夠靜心工作,不主動為高校、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F階段,我黨帶領中國人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八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社會政治經濟轉變的新態勢對青年教師隊伍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方面,社會經濟建設、文化建設調動了青年教師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教師的服務意識。另一方面,社會環境各方面都存在激烈的競爭,隨之而來的就是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使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秩序、人際交往、生活方式、價值觀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
高校擔負著對青年教師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的指導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有的高校沒有建立科學化、常態化的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體制,更有少數高校遠不能達到教育部門要求的基本政治理論學習,長此以往極大地削弱了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作用。部分高校長期采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往往只是被動地與社會主流思想保持一致。這些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也難以達到理想標準,表明各高校應切實把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首要位置。
馬克思主義認為,現實的人是社會的人,是具體的人而非抽象的人,都有情感、生理和心理的各種欲求[1]。高校青年教師身處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時期,處身于物欲橫流、急功近利、金錢至上的社會環境。他們處事經驗膚淺,對現實社會分析和認識的程度不夠;思想覺悟不到位,有的存在思想偏激,缺乏辯證思維;有的由于工作和生活壓力大,身心健康狀況出現不良反應,甚至對社會主義發展產生負面想法;有的自身思想覺悟不高,理想信念不堅定。在市場經濟消極作用的驅使下,少數青年教師改變了對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態度,忽視了自身思想教育和師德素質的進步。
高校要積極鼓勵廣大青年教師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活動中去,教師在其中要起到引導性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要做好學生的工作,更要重視青年教師的思想工作。首先,從青年教師的思想角度出發做好他們的思想理論工作,圍繞他們最關切的問題著手,對他們的權利與義務給予理解和支持,充分尊重青年教師的思想表決權。其次,青年教師在接觸新的崗位時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地方。為了使青年教師又好又快地步入角色,高校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青年教師加以指導。青年教師迫切關注自身職業發展前景和自身生活水平,所以高校要為他們提供發展機遇,打造廣闊的發展平臺,創造有利條件。最后,由于青年教師剛走上社會,普遍收入水平不高,購買住房,醫療與社會保險等是困擾青年教師的難題。高校要主動幫助其解決困難,特別是在生活方面的困難,讓他們切身體會到來自高校組織的關懷,穩定青年教師隊伍,調動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應該讓青年教師具備優良的師德師風,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使他們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有崇高的使命感,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地做好教育工作,把自己的職業理想投身到高校人才培養中去,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因此,很有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師德師風教育,堅持正面宣傳和引導,使廣大青年教師樹立從教光榮的思想意識,努力塑造樹師德、鑄師魂、正師風的良好校園氛圍,讓青年教師在健康、高雅、文明的環境中更好地教書育人。
為提高高校青年教師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加強青年教師專業應用和創新素質的培養力度,促進青年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參加社會實踐[2]。專業教師在社會實踐能力上的欠缺,是對高校教育教學發展的制約,也直接影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還影響高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甚至抑制高校教育目標的實現和未來的長遠發展。新時期許多高校把社會實踐劃入青年師資隊伍的考核工作項目,社會實踐能夠為青年師資提供自身高水平優勢發揮的平臺,在推動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又可以實現自身價值。社會實踐不但是社會的客觀發展需要,而且也是自身內在的主觀驅動力。高校中的青年師資隊伍因個體條件差異和周圍環境不同,無法形成統一的社會實踐模式。因此,要想真正作好社會實踐,就要求青年教師貼近實際,了解和把握青年教師群體中的個人特征。要積極開展高校與社會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效地促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速度,加強科技文化創新,并積極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科技生產力。
[1]邱偉光.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范國睿.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高等師范教育,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