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志強
(齊齊哈爾大學體育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網球起源于法國,之后興起于歐美,逐漸向世界傳播開來。網球發展的歷史比較悠久,在西方國家十分盛行。目前,世界競技網球運動發展迅速,每年有職業和非職業賽事。主要的賽事有:四大滿貫(澳大利亞、法國、溫布爾頓以及美國網球公開賽),ITF(國際網聯)、ATP(國際男子職業網球協會)和WTA(國際女子職業網球協會)巡回賽等各類別網球賽事,通過高額的獎金制度吸引著全世界的網球運動員來參加比賽,各路選手高超的網球技藝也吸引了無數球迷和各國媒體的關注和報道。我國網球運動水平近年來不斷提高,涌現了一批像李娜這樣的優秀網球運動員。本文根據現在世界網球發展的趨勢,探討與之相適應的網球訓練思想和政策,為我國選手再創佳績做出一份貢獻。
當今網球運動中,職業球員的技術全面是取得好成績的基石。由于現今的網球賽事比較頻繁,職業球員在比賽中對對手一套戰術的適應時間越來越短,運動員之間的攻防轉換次數變多,這就迫使職業運動員在日常訓練、比賽有多套技術戰術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是要靠全面的技術作為功底,運動員必須力求技術全面。運動員技術向精細化和戰術向多套組合發展是必然的趨勢。
發球在網球的技術里面是唯一一個完全由運動員自己控制的技術,也是每分比賽的開始。當今的職業運動員以大力發球為主要戰術手段的選手越來越少,這體現發球這項技術不是只有大力的第一發球才會取得勝利,現在運動員的發球技術有更多落點、線路及旋轉的變化,這一特點也佐證了發球技術也朝著精細化發展。運動員能力的提高,每分回合球的次數增加,導致不能再依靠大力擊球去獲勝或優勢,而是運用合理的移動技術、回擊球落點的選擇和極佳的球速變化占得先機。球員出色的接發球、網前截擊、落點準確的穿越球、放小球以及反斜線等技術與戰術合理的運用,才是當今世界網壇的發展趨勢。
倫敦奧運會過后,我國網球的發展有兩個問題:第一,男子項目沒能取得顯著的突破。因此,我們應該轉變一下思路,先把項目攻堅的重點放在男子雙打這個項目。男子雙打對運動員的發球技術、截擊技術及底線進攻技術有很高的要求,這三項技術作為訓練的主要內容更容易達到目標要求,雙打還有個決定因素就是配合,長時間的訓練比賽可以達到默契。第二,女子項目后續人才嚴重不足,這就要求多方面選拔有發展前景的運動員集中去國外試訓,同時派國內男陪練(助教)配合學習,學習先進理念。女子項目還應該以單打為主。
中國網球運動項目發展是以亞運會和奧運會為目標的大周期安排體系,但當今世界職業網球商業化比賽要求運動員在全年參加一定數量的職業比賽。那么中國網球運動員現在制定全年多個小周期的訓練是勢在必行的。我認為這個小周期的次數首先是由運動員的個人全年的比賽能力決定的。有的運動員可以打滿四大公開賽,而有的也許只能打兩個公開賽和一些低級別賽事,那么他們的小周期安排就要有針對性。
新周期訓練的,技術全面兼具實效為核心、專項體能為基礎的訓練原則。
(1)發球技術,網球本身是以發球為強勢的運動項目,中國女子運動員和國外女子運動員在發球的速度上差別不是特別明顯,可以繼續以力量和旋轉為主的發球技術作為重點訓練;男子運動員在提高發球速度的同時,一定加強在落點和線路上的變化,充分利用發球牽制對手,使比賽進行下去。
(2)移動技術,我認為是運動員的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是平時的訓練養成的,不能刻意想應該怎么移動;還有就是移動技術的節奏要與擊球的節奏結合起來,盡量做到擊球前腳要先停住。
(3)訓練中的戰術體現。很多教練認為訓練時候主要是針對技術和體能進行調正和提高,筆者認為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在平時訓練中不會或者不善于把握變化技術組合的運用,也就意味著運動員在瞬息萬變的比賽場上沒有自己的技戰術運用能力。所以,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安排運動員有意識的組合技術和變化戰術的能力訓練,讓運動員學會怎么運用自身的技術優勢的戰術思想遏制對手的威脅,為自己創造機會獲取優勢。
(4)對關鍵分、機會球的把握能力。對于關鍵分的理解可以用“不破不立”來形容,它存在于局點、盤點、賽點及每個破發點等關系到局、盤和賽的勝負。在領先時不能武斷、落后時不能保守,要給對手感覺到你的頑強。訓練時可以多給運動員以壓力,每局運動員輸兩個球就失敗、或進行兩人對一人比賽及三人對一人比賽等極端手段,主要鍛煉運動員的心理堅強程度及對關鍵分的把握能力。
機會球的出現是對手失誤回球質量低,這是機會但不謹慎把握就會變成失分,要求運動員頭腦冷靜、謹慎移動、回球線路選擇及回球后的銜接。
(5)在穩定性為前提下打造快、重并舉的球風是很重要的。
(6)當今職業網球進攻和防守一樣重要,在進攻水平不相上下時比的就是誰的防守更穩固,防守也可以創造優勢甚至取得得分。訓練中也應該有針對的被動防守練習。
訓練的指導思想,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能參加比賽并取得成績。那么訓練的小周期也必須圍繞全年的賽事安排(小周期為個人全年的賽事,大周期為亞運會及奧運會)[1]。在維持運動員的正常體能和技術的前提下,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安排參加比賽的時間和訓練周期。訓練是對每個獨立的運動員進行的,那么訓練內容就必須具有個性化的因素及極強的針對性。而每次訓練課要求“高標準、大強度及短時間”,這種要求也是源于當今網球的節奏特點及運動員的生理學因素。
比賽的指導思想,首先,要把每局比賽像平時的訓練課一樣完成,訓練練習的技術要記清楚在比賽中流暢發揮就好;其次是在比賽準備期時和教練制定詳盡的比賽戰術,戰術的安排要有調整的空間,要求運動員堅決執行;賽后及時總結,總結要有運動員對自己比賽的技戰術運用和心理變化的評價,教練員要有對比賽的認識力、判斷力及調整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發球技術、擊球速度和全場耐力”這三點從比賽上看確實是軟肋。筆者認為這三點是網球比賽最為基本的要素,在這最基本的環節上出現了問題、遇到了阻礙,直接體現出教練的執教能力及對技術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講授水平是有待提高的。這三個方面是表面上的,實際是移動技術和集中發力環節這兩項。
(1)移動不到位或被動移動,必然造成在擊球過程中沒有完全把力量傳遞給球拍和球,腳下還沒站穩是不會完整地把力量發揮出來的。
(2)長時間的被動的移動會造成運動員體能的非合理性的分配,所以無論怎樣提高體能訓練,比賽中總會覺得體能很快透支。還得從中國運動員本身具有的優勢下手,合理提高體能和快速的判斷并進入到移動狀態。
(3)發球技術,球速的提高是自下而上全身各關節發力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將力量疊加并傳遞到手和球拍上;充分利用身體的重力勢能量,將它也傳遞給球拍。發球的落點及線路變化也是至關重要的,深球、淺球及內角、追身和外角線路上的變化要敢于在關鍵比賽中使用,可以幫助運動員牽制對手甚至創造得分。
后備人才儲備的數量和質量是競技網球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競技體育的發展規律和成長模式都是呈金字塔型的,其塔底宏大,基礎深厚,塔頂就會伸展更高,競技成績就會更突出[2]。現階段,我們應當以“穩扎穩打、循序漸進”的指導方針,建立起我國網球運動發展的指標體系。“舉國體制”辦競技體育,不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我國體育發展的主流,都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強有力的保障,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競技體育國際化的趨勢,單一性的由國家辦競技體育已在訓練體系、競賽制度和管理方式上突顯出不適應的現象[3]。
在我國現有的經濟條件允許下,充分發揮市場潛能,加快網球產業鏈的發展,積極轉變觀念,堅持職業化改革,處理好舉國體制與職業網球在管理機制、體制上存在的突出矛盾,把握網球運動的發展規律,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化道路;加強科學訓練、提高訓練效率;加強與國際網球組織交流、理順不同賽事關系,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網球競賽制度;在保持女子網球競技運動現有優勢的條件下,在政策和資金投入上應適當向男子傾斜,促進男子項目和女子項目協調發展、后備選手和優秀選手在數量和質量上同步提高,同時積極促進后備選手培養模式的多元化;促進教練員不斷學習,提高其創新能力和執教水平;繼續保持裁判員總體狀況的良好態勢;繼續提高網球社會普及程度;積極培育網球市場、促進網球產業發展,推動和促進我國競技網球運動可持續發展。
[1]許永剛,孫民治.中國競技體育制度[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33-35.
[2]宋全征.中國競技體育人才開發[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24-26.
[3]吳麗君,郭新明.中國體育科技[J].北京:國家體育總局科學研究所,2012(5):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