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平,丁亞春,王新月
(吉林大學藥學院,吉林長春 130021)
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是科學研究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范,是保證學術正常交流、提高學術水平、實現學術積累和創新的根本保障。學術道德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與學風、教風、校風建設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隨著社會的市場化演變過程,周圍的一切都會帶著一些功利性。以往被認為最崇高的學術界也難免受其荼毒。近年來,學術活動中道德失準、行為失范的問題和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學者違背學術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濫造;或媚于世俗,熱衷炒作;更有甚者,喪失學術道德,以抄襲剽竊為手段換取一時之名利。這些行為和現象嚴重污染學術環境,影響學術聲譽,阻礙學術進步,進而影響整個學術群體的創新和發展[1]。
可以說,學術誠信問題已不僅僅是學術界的焦點問題,它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樹立學術誠信已刻不容緩,尤其是青年學生,更要恪守學術道德,嚴肅學術規范。注重研究生的學風建設和學術道德建設,一方面通過正面教育,加強學生自律,維護研究生榮譽和學術尊嚴;另一方面重點加強制度建設,構筑防止學術不端行為的制度屏障。將制度建設與加強研究生道德自律結合起來,以此徹底根治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肅清不良風氣,營造更好的創新環境。
在研究生教育教學過程中,高校往往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授,而缺乏對研究生進行學術道德與誠信的宣傳教育。在研究生培養方案的修訂過程中,普遍關注專業課及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忽視設立研究生的學術道德與規范的課程;即便設置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課程,也往往只重理論說教,內容空洞乏味,流于形式,沒有結合研究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特點,導致學生不能深刻理解學術道德規范,致使個別學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學術不端行為是錯誤的失范行為。
大多數研究生對“不準抄襲、剽竊、偽造實驗數據”等學術道德規范是清楚的,但在社會上的功利思想影響下以及各種利益的誘惑下,部分研究生會將學術誠信以及知識產權法律等置之不理,而選擇學術不端行為。
我國目前既缺乏對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行為進行監控的監督制度,也缺乏對已發現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進行有效整治的懲處機制[2]。普遍缺乏全方位的學術道德規范監督機制,使得部分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由于缺少監督,因此其行為不能被及時察覺、揭發和懲戒,導致一些自律性差、喜愛投機取巧的研究生“渾水摸魚”,致使學術道德失范行為有增無減。
另外,由于缺少懲罰措施,學校對已被發現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大多礙于情面,以及“家丑不可外揚”的觀念,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沒有進行嚴肅的懲戒。
互聯網技術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巨大的信息和服務資源,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經驗和信息。但網絡也為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提供豐富土壤。
在研究生招生復試階段,都要進行研究生資格審查,對不符合招生規定、弄虛作假者及時清出研究生隊伍。
根據國家及學校有關規定,結合學院自身特點,制訂了學術誠信條例,對學生考試作弊、學術論文剽竊抄襲等學術不誠實行為,從定義、表現形式、行為界定、處罰規則以及申辯程序等作了詳盡的規定。條例規定了論文引用文獻資源時所應遵循的規范,并舉例說明。新生入學報到時人手一冊,同時在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時,著重強調學術誠信和學風建設問題。建立榮譽守則制度,全體研究生都要在榮譽守則上簽名,作出學術誠實的保證。
在研究生復試、錄取以及新生報到等不同階段,逐漸加大對研究生學術誠信和科學道德的宣傳教育力度,利用一切機會凈化學術殿堂。
研究生指導教師在引導學生遵守學術規范和防止學生舞弊這兩方面工作中,無疑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需要正面指引,教師也同樣需要正面指引。不定期召開導師大會或導師座談會,對新教師都要進行專門的培訓,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指導教師如何應對學生的舞弊。鼓勵教師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科學研究,以及如何避免構成剽竊。
研究生指導教師在指導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的同時,還要經常主動地向學生進行學術誠實教育,維護學術榮譽,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同時要配合學院進行榮譽守則的執行效果監督。
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大多數學生沒有認真讀過學術誠信條例,甚至不了解學術道德和學術誠信要遵循的內容。于是每年秋季開學,可舉辦一次“學術誠信”活動,要求全體研究生新生簽署誠信保證書,并認真閱讀學術誠信條例,共同學習和領會條例精神。由于條例制訂了很多規范或準則,但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它們,因此利用“學術誠信周”活動期間,對學生進行宣傳和教育。同時告誡學生作弊的危害和后果。
印制專用的實驗記錄本,每個記錄本的編號不同。研究生新生入學時,每人發放一本,并作登記。一本用完以后,可以補領,同樣予以登記。保證每個人擁有自己編號的實驗記錄本。實驗記錄本的扉頁上,刊有實驗記錄標準及書寫規范,詳細列出實驗記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具體的記錄內容、書寫規范、實驗記錄本的管理、歸檔等。
每年進行一次實驗記錄大檢查,并進行評比。優秀者可在研究生獎學金評定中獲得一定的權重分數。對畢業生的實驗記錄本進行抽查,重點檢查該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實驗數據是否來源于本人的實驗記錄本。如發現篡改數據、偽造數據或抄襲他人數據者,取消答辯資格。在制度上保證畢業生的論文數據真實可靠。
利用中國知網科研誠信管理系統研究中心的“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對所有畢業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進行檢測。對論文重復率較高的學生予以警告,并令其限期修改,達不到要求不準畢業。
在畢業論文送審環節,采取“雙盲”措施,畢業論文作者及其導師信息在送審論文中隱去,同時論文的評閱人信息對畢業論文作者及其導師隱匿,也就是說論文評審是在評閱人和論文作者雙方信息相互不知情的條件下進行。近年來,我院要求當年畢業的博士生論文全部實行雙盲送審,同時在碩士生中,逐年擴大雙盲送審比例,從而有效地把好論文出口關。
樹立良好的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應具備和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范。作為高層人才的研究生必須擔當時代重任,做誠實篤信的典范。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要修身正己,自我約束,要有高度的歷史使命感、政治責任感和社會正義感,勇于承擔學術責任和學術義務,努力做學術道德和良好學風的維護者和弘揚者。
作為研究生培養單位,要盡早讓研究生受到做人誠實守信、做事認真負責的教育和熏陶,從源頭上做好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的教育工作,形成一個公平透明的學術環境,促進良性競爭,不斷創造出新的科研成果。并通過建章立制,完善學術監督和制約機制,促進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
[1]周其鳳.以四原則加強學術道德規范建設[J].教書育人,2009(20):9.
[2]江新華.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表現、根源與對策[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1):72-75.
[3]鹿榮建.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對策[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