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曄明
每個人都有夢想,你有夢,我有夢,中國有夢,財政人亦有夢。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財政夢,就是發展經濟,保障供給。而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合格的財政人,努力工作,服務人民。
25年前,我在財校讀財政專業時,所上的第一堂財政課是由學校邀請當地財政干部為我們授課,那也是我第一次了解財政工作。那一刻,我的心情無比激動與自豪,我立志要將自己的青春獻給神圣崇高的財政事業,要為建設家鄉事業爭當一名合格的財政人而努力奮斗——那便是我“財政夢”開始的地方。
回憶從事財政工作的第一年,從征收第一筆58元農業稅款,發放第一筆2500元周轉金,回收158元周轉金占用費起,我跟隨同事走村入戶,發放惠民資金;到村組企業融資借貸,發展經濟;到農林三場企業服務,解眉抒困……回顧一路歷程,有幸福,有淚水,有歡笑,有惆悵,有完成征收任務的成就感,也有收稅無理指責后的無奈。作為一名財政人,我的財政夢開始一步步成長,而我對財政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
雖然我現在從事財政辦公室工作,離開了基層一線崗位,但我依然在兢兢業業地為財政中心工作服務,細心地用筆和文字詳實記錄著每一段為財政事業拼搏奉獻的英雄事跡。我時常對自己說,我是幸運的,因為在我的周圍一直有一群財政事業的引領者,我總能從他們身上獲取為夢想奮斗的正能量。遠有信念堅定的無產者——共和國第五任財政部長吳波;有鞠躬盡瘁為百姓,六載村官譜新篇的沈浩;用青春和生命譜寫為民理財之歌的李紅英;而在我們的城市,在我的身邊,有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冒險強渡營救群眾的薛先成;有全市勞動模范財政第一人黃云霞;有“拼命三郎”老黃牛式財政干部趙作均……正是他們憑著對“財政夢”的執著追求,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深耕貢獻、保駕護航。
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一個人的夢想也許渺小,但中國夢的實現,正是需要這千萬億個看似渺小的夢想來支撐,需要每一個財政人來努力。同樣,財政人的中國夢,也需要每一名財政干部用夢想和奮斗來成就。正如海的寬廣來自一滴滴水的匯聚,山的高大來自一塊塊基石的奠定。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作為財政人,“中國夢”在我們身上具體為“財政夢”。作為地方財政人的我們,要在各自舞臺上以建設 “三宜”(宜居、宜業、宜旅)、“五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鄉一體化、旅游品牌化、社會管理科學化)城市為己任,依法加強收入征管,堅持優化支出結構,努力改善民生福祉,健全完善社保體系,重點加大教育投入,支持政法保平安,為實現 “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在我們的夢想舞臺上,為了人民群眾冷暖、溫飽、小康來“激情演繹”財政人的輝煌人生,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笑容和掌聲作為我們頒獎的 “盛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