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新聞與傳播系,廣東廣州 510500)
體育觀眾是指通過電視或親臨賽場觀看體育比賽,并以此作為一種休閑方式的人[1]。體育觀眾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體育觀眾是直接和間接體育消費者的結合體,是指以體育競賽表演為欣賞對象,享受和消費體育競賽表演這一精神文化產品的個體或人群聚合體,他們觀看賽事的主要方式是通過電視媒體或親臨比賽現場。狹義的體育觀眾是指親臨現場觀賽的人群聚合體。”[2]本文所探討的體育賽事現場觀賽群體,即是指親臨體育場觀看體育比賽的體育迷構成的社會群體。
相比較通過傳媒平臺如廣播、電視、網絡等來觀看體育賽事,體育賽事現場觀賽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現場觀賽的過程是觀賞主體——現場觀體育眾之間進行群體傳播的一個動態過程,群體傳播在其中起了核心作用。現場觀賽體育觀眾群體傳播的好壞優劣直接影響到現場的氣氛乃至比賽的進程。對現場觀賽過程中群體傳播的研究,有助于優化賽事環境、搞活賽場氣氛、傳遞體育精神,
群體,簡而言之是指一群個體的集合,這是社會學的一個重要概念。群體傳播是人類傳播的五種類型之一,是傳播學的核心概念之一。群體傳播主要是指群體內部或外部的信息傳播活動。群體傳播在形成群體意識和群體結構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這種意識和結構一旦形成,又反過來成為群體活動的框架,對個人的態度和行為產生制約,以保障群體的共同性。
體育傳播是指人們傳遞體育信息的行為與過程,體育群體傳播則通常是指因觀看體育比賽這一目標聚合起來的特殊群體借助語言或非語言符號傳遞信息的過程,是體育群體傳播的典型模式。現場觀賽群體傳播正是競技體育獨特的魅力所在,現場觀賽過程中的群體傳播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現場氣氛的營造機器、體育精神的重要載體,在體育傳播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現場觀賽過程中的群體傳播不當也會引發一些問題,需要更好地發揮其優勢,解決其問題,實現競技體育價值的最大化。
現場觀賽過程中,現場觀眾群體傳播主要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促進現場信息交流,實現群體間信息的多向傳播與及時反饋,主要包括競賽過程的信息,如比賽得分、得分隊員資料、得分技術環節等相關數據;還包括現場出現的一些臨時性突發性事件,如運動員傷病、球迷獨特的加油方式、現場意外花絮等等。這些訊息通過現場廣播等途徑傳播開來,在觀賽群體間傳播,種種信息在第一時間進行交匯和流通,構成了一個公開、透明、活潑、激昂的觀賽環境。現場觀賽的信息傳播還可以通過旗幟、音樂、鼓聲、嘯聲、擊打加油棒、肢體語言等媒介符號來實現,這些傳播方式易學易懂,新加入的群體成員很容易掌握這些符號并融入現場的群體傳播中去。
現場觀賽群體傳播的重要效果之一就是現場氣氛的營造。現場觀賽的主體往往是臨時組成的具有松散結構的非組織性群體,這樣臨時組合的非組織性群體在觀賽過程中表現出同聲共氣的氣勢與氣魄,對所鐘愛的隊伍或者運動員進行鼓舞,靠的就是現場觀賽群體所表現出的一致性的力量。
“在群體傳播的發生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明顯的趨勢,那就是個體態度與群體意識力求一致,所謂從眾就是這種趨向一致的表現。”[3]以足球賽場為例,看球的群體通常是偶然組成的互不相識的陌生人,但進入賽場之后往往會通過現場觀賽過程中的群體傳播,一帶二、二帶三、三帶群地形成龐大的統一的有序的助陣隊伍,這是由群體傳播的“一致性”趨勢決定的。體育賽場上的從眾,就表現在個體與群體互動過程中潛意識里不自覺的趨同,從而形成共同的語言或肢體動作,在整齊劃一的吶喊助威、加油鼓舞或者拼人浪擺造型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營造出現場氣氛的高潮。
促成這種從眾行為并最終實現群體“一致性”表現的力量來自于群體壓力。在群體內部,傳播活動經常是在“一對多”或“多對一”、“少數對多數”或“多數對少數”的場合下進行的。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傳播者還是受傳者都會感受到某種程度的群體壓力。所謂群體壓力,即群體中的多數意見對成員中的個人意見或少數意見所產生的壓力。在面臨群體壓力的情況下,個人和少數意見一般會對多數意見采取服從態度。[4]足球賽場最為典型的屈于群體壓力而產生的從眾行為是人浪。人浪也稱作波浪舞,是種常見于體育活動(尤其是球類運動)中的在場觀眾自發在觀眾席上進行的游戲。觀眾席上的觀眾以排為單位依照順序起立再坐下,呈現類似波浪的效果。人浪多由主場球迷發起,并非所有現場觀賽的觀眾都鐘情于制造人浪(尤其是占少數的客隊球迷),但觀賽現場一旦有人浪掀起,人浪波及之處,鮮有球迷不配合制造人浪。
體育觀賞能使觀眾體驗到在平常生活中所缺乏的那種意想不到、驚心動魄的心理感受,崇高感與高峰體驗是體育觀賞的主旋律[1]。體育精神傳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來實現,如新聞媒體、課堂教育等途徑;但現場觀賽過程中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群體傳播,才是傳播體育精神最生動、最直觀、最富感染力的方式。只有在奧運會的比賽現場,在群情激昂的氣氛感染下,觀賞主體才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只有在運動員戰勝自我極限的激情迸發的時刻,競技體育的超越精神才得到最高境界的傳遞。
群體傳播本身沒有錯誤與正確之分,但群體傳播的效果有可能造成負面的結果。在競技體育中,現場觀賽群體傳播的過程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采取不恰當的方式進行群體傳播從而引起不良的效果。最典型的個案就是不得體的群體加油方式影響到運動員的發揮,頻頻出現在各大賽場的運動員與觀眾之間的矛盾,觀眾與觀眾之間的矛盾,往往就是這樣一些不得體的群體傳播所造成的。如在需要保持安靜的時刻觀眾卻因一時興起熱情加油,影響選手的發揮乃至影響整個競賽的進程;如我們所熟知的網球比賽中不當加油干擾選手發球。上述這些不恰當的現場觀賽群體傳播,以小視之,對運動員的運動過程有一定程度的干擾;以大視之,則直接影響到競賽的結果。
現場觀賽最可怕的事便是群體性暴力事件的發生,世界足球發展史上曾有令人震驚的十大慘案,其中最知名的是1989年的海瑟爾慘案。中國足球史上也曾屢次發生令人遺憾的群體性暴力事件,如影響較為惡劣的1985年的“5.19”事件。相比較其他項目,足球賽場是一個最容易發生群體性惡性事件的特殊場所,“比賽中處于興奮狀態下的球迷,其自控能力因周圍環境的影響和比賽氣氛的引動而削弱,部分激進球迷形成了情感互動,致使球迷群在情緒上產生共鳴,形成一呼百應的群體行為,最終導致球場觀眾暴力現象”[5]。毫無疑問,群體傳播在此類事件發生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期間部分球迷群體盲目從眾,因此表現出了群體的過激行為。這樣的體育群體傳播是惡性的,會給人身安全和社會秩序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是廣大熱愛體育的人們所不愿看到的。
1.得體適度的群體傳播方式教育
得體適度的群體傳播方式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觀賽氣氛,現場觀賽的體育觀眾要學習正確的現場助威方式,提高現場觀賽的文明程度。首先,做到不同項目區別對待,不同選手區別對待,不同時機區別對待;其次,現場助威的語言及行為要得體合適,程度要有適度合理;再次,現場助威最好能夠實現專業化,才能有的放矢;最后,現場助威不能損害對方選手及觀眾的身心及利益,做到文明觀賽。
2.對惡性群體傳播過程的控制
為遏制現場觀賽中頻頻出現的惡性群體性事件,就要制定有效規范來控制現場觀賽的群體傳播過程,將惡性事件消滅于萌芽之時,這種控制分為兩個層面:
首先,從外部出發,制定有效規范,對現場觀賽群體傳播過程進行控制,例如現場觀賽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實施、觀賽群體位置的安排與設計、現場發放文明觀賽宣傳冊、比賽現場體育展示的正確引導、維護秩序志愿者及安保人員的設置等等,這些外在層面的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控制現場觀賽群體傳播的過程,維護現場觀賽環境。
其次,從內部出發,通過合理調節、組織與引導,杜絕惡性群體傳播的發生,使現場觀賽的群體傳播盡善盡美地發揮能量。所謂盡善,就是要在合理的范圍內,通過富有善意的群體語言及行為來鼓舞運動員,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合理地引導與有效地組織,譬如時下流行的俱樂部成員觀賽就是優化現場觀賽群體傳播的典型代表,好的俱樂部成員在現場的確可以起到表率作用,通過有組織的加油方式帶動全部觀賞主體為自己喜愛的隊伍加油助威。所謂盡美,是指現場觀賽群體傳播的美感,包括語言的美感和行為的美感,因為競技現場不僅僅是運動員的表演舞臺,也越來越成為觀賞主體的表演舞臺,完全可以通過充滿熱情與力量的語言或者充滿運動美與節奏感的肢體符號來傳遞信息、表達情意、疏導情緒、最終實現現場觀賽群體傳播的良性效果,不斷優化賽事環境、搞活賽場氣氛、傳遞體育精神,實現競技體育價值的最大化。
[1]張德勝.體育觀賞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13,268.
[2]張吾龍.國外體育觀眾研究[EB/OL].(2007-02-07)[2013-03-15].http://www.sport.gov.cn/n16/n1152/n2523/n377568/n377613/n377808/388540.htm l
[3]李彬.大眾傳播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98.
[4]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版社,1999:94.
[5]仲達.球場觀眾暴力形成機制及要素分析[J].體育學刊,2005(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