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梅
(石河子大學 外國語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西方各國的教育界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逐漸從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研究轉向對教師本身的教育專業發展的研究,也實行了長期的教學改革。在反復的教學改革中,反思教學理論在國外興起。反思教學是促進教師自身發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也是教師解決教學時遇到問題的重要手段。
國外許多研究學者對反思教學進行過研究,如杜威(J.Dewey)、蕭恩(Donald Schon)、維拉(L.M.Villar)、布魯巴赫(J.W.Brubacher)等。杜威在他的《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首先提出了反思這一概念,并認為:“虛心,負責任和全心全意是反思型教師的關鍵特征”。
我國學者熊川武認為反思教學具有四個基本特征:以探索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出發點;以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為動力;以增強職業道德感為突破口;以“兩個學會”為目的,即“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
教學過程中通常運用的反思方法有:課堂活動總結、課程總結、教學日志和報告、問卷調查、行動過程研究、微格教學等。
不同教師年齡、性別、文化底蘊的差異及教學環境的差異決定了反思教學方法探索研究的問題不能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上。反思教學法不是給教師某個固定有效的教學方法,而是對教學的批評性反思,它在不同的教學方法中都可以使用。
反思教學是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盡管有些方法實行起來比較復雜,而且比較費時,但反思教學的方法在我國的教學中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應用著。如果教師能利用不同的反思性教學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那么教學效果無疑會更好。
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科目和教學條件,來采取不同的反思方法。
每位教師在上課前都會寫好教案。教師在一天工作或一堂課后,在教案的備注里寫下自己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感受和體會,作為反思教學的基礎。上完課之后,教師以教案備注的方式寫下自己的課堂體會,認真思考教學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有一個綜合的自我評估。
教學報告是指以一定形式把每次上課的教學重點難點記下并整理成報告。這樣的報告可以使教師經常性回顧課堂教學情況,從而為下一次課提供重要信息。書寫教學報告要把教學主導思想與課上要用的各種教學活動和步驟聯系起來。
教師可以以相互聽課的方式來觀察和學習同事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就同一教學方向互相聽課,也可以以教研室為單位相互聽課。聽課過程中可以發現同行的優點和自己的不足,從而對自身的缺點加以彌補。
教師可以教研室或課程組為單位進行說課。有經驗的教師可以講述自己的課堂設計,無經驗的教師也可講述如何設計課堂活動。說課的目的是可以更好地安排課堂活動及對教材的講解。
現代化的電子技術可以完整地記錄教學過程,這一方法可以讓教師有選擇地觀察重點。錄音錄像可以在研究時反復播放,這個優勢是其他的方法所不能及的。
同行評價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教師聽課后可以針對課堂內容、課堂反應、教學的方式方法、難點重點的講解等問題相互交換意見,但最好不要對教學的對與錯進行主觀評價。這一過程是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過程,非常有利于教師的自身教學發展。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興趣,是一種收集對教學方法有所改進和學習效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生進行調研活動,包括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興趣度和課堂知識的擴展度。常常包含有教學計劃—教學行為—教學觀察—教學反思這樣循環往復的特定程序。
把教師自身反思所收集的材料匯編成冊,包括教案后的備注、教學報告、聽課記錄表、說課記錄表、同行和督導的評價、教學錄像后的感想和反思。教師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這些內容,訓練反思思維,從而提高反思能力。
教師可以和同行一起反思,遇到自己解決不了問題可以借鑒同行優秀的教學經驗,不同的教師都畢業于不同的教學環境,因此,經常和同事互相切磋、共同反思,一同找尋和改良更有針對性的教學,以此來促進教師的共同進步。
教師應積極主動參加各項教研活動,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認真對待同行的客觀評價,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職業要求必須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要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身心健康懂得感恩的對社會有用之才。
構建提高性教師評價體系也是反思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評價體系是促進教師成長和發展的途徑和條件。要倡導一種民主、平等的評價關系,客觀看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這樣才能和同事形成真誠的合作關系,從而創造適合教師反思的良好氛圍。
教師反思的最終目的是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把反思教學當作自身發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徑。教師的職業技能、教學能力、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學理念都是通過教學行為來體現的。因此,只有通過反思,教師才能夠更好地組織好課堂,啟發學生的思維,指導學生學習。
反思教學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用理論和實踐指引教師的自身發展,再把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把教學課堂中的反思上升到理論水平,才能切實地提高教學質量,使自身的專業能力進一步發展。
[1]Cruickshank DR&Applegate J H.Reflective teachingas a strategyfor teacher growth[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1,3(87).
[2]Richards,Jack C.Towards Reflective Teaching[J].English Teachers Journal(Israel),1995(48).
[3]Jack C.Richards&Charles 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6.
[4]Wallace,J.M.Train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Reflective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1.
[5]高翔,王薔.反思性教學:促進外語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2).
[6]甘正東.反思教學:外語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J].外語界,2000(4).
[7]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