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審計局上海分局 陳 晨
自金融危機暴露出金融監管的嚴重漏洞之后,各國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監管以及審慎性監管的認識普遍加深,投資者以及金融監管部門對銀行的經營管理質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加強了對銀行激勵約束機制的監管。為了滿足外部監管機構更高的標準,內部審計部門作為業務經營管理的日常監督者,在保證審計質量越來越高的前提下,被賦予了更多的審計任務。與此同時,銀行的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各地,其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目前銀行審計系統配備的人員又相對較少,這樣往往就需要有限的審計人員在短暫的時間內,完成多項審計任務,或是完成對一家龐大的分支機構的全面審計。面對數量眾多的營業機構以及大量的數據資料,審計人員工作任務相當繁重。
除此之外,近年來銀行業務發展迅速,金融產品品種日益繁多復雜,現代支付體系的電子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電子銀行的交易方式、交易平臺、網絡體系相應升級,對系統技術的依賴也越來越大。這就使得審計人員原有的審計手段和方法、知識結構等不能再滿足審計需要。審計人員除了傳統的財務、信貸等基礎知識外,還要了解掌握更新速度快的計算機、法律法規、中間業務、國際業務等知識。審計項目的多樣化,審計工作量的不斷加大,審計質量標準的不斷提高,都使得內審人員需要承擔的審計風險相應增加。
審計風險的加大,也進一步導致了審計工作壓力的提升,而審計工作壓力的提升又進一步加劇了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矛盾。眾所周知,內部審計工作的工作場所就是被審計單位,要想完成任務,就必然需要經常出差。據統計,銀行審計人員一年中至少超過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各地奔波,這樣就勢必無法照顧家庭,不能做一個稱職的爸媽、孝順的子女。盡管會有一些員工最終為了家庭選擇調換工作崗位,但大多數員工還是選擇盡心履職。工作與家庭的兩難,一直考驗著審計人員。
工作關系、員工配合,審出問題不好處理同樣讓審計工作者困擾不已。內部審計工作簡而言之就是“找茬”,監督同事們的工作,挑同事們的錯誤,這種工作性質往往會使被審計單位心存芥蒂,不能理解。一個審計項目進行下來,發現一些審計問題,需要責任追究時經常會得罪一大批同事。所以有時候被審計單位在抵觸情緒的影響下,會對審計工作不積極配合,提供資料時有所保留。這樣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礙,也增加了審計風險。其實,內部審計人員本身就與本行的命運緊緊相連,在提出審計意見時既要考慮合法合規性,又要維護本行的利益,其角色存在著矛盾性,往往會有后顧之憂。
事實上,之所以會有這些“內憂”、“外患”,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因為對內部審計工作這個職業存在困惑,簡而言之就是認識不到位,定位不準確,前景不清晰。目前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內部審計一直都處于尷尬的境地,似乎這是一個沒有前景和挑戰的工作。雖然內部審計在公司中的地位已經比以前有所提升,但在不少人眼里,內審仍只是一個后臺保障部門,只花錢而不能為銀行創造業績。內部審計工作往往被人們看做是鑒證業務的提供者而不是與管理層保持緊密聯系的咨詢顧問。根據美國楊白翰大學公布的一份最新學術工作報告顯示,由于內部審計工作結構本身的原因,受訪者普遍擔心他們會困在內部審計的核心工作——鑒證業務中無法自拔。
首先,要建設內審文化,解決認識問題。要讓所有的內部審計人員以及銀行里的其他工作者知道,隨著內部審計的不斷發展,如今內審這項工作已不再僅僅局限于鑒證工作,而是趨于多樣化,兼具咨詢業務與風險管控,直接、間接地為企業創造價值。銀行內部審計部門通過服務支持、流程管理和監督檢查等職能的履行,對銀行業務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從而優化了業務流程、提高了銀行服務效率和質量、控制了潛在的風險,使銀行的社會形象及企業品牌價值得到提升。這種價值的創造是難以用數字來計算的。除此之外,由于內部審計部門的客觀存在,銀行經營管理者和其他職能部門為了應對監督檢查,就會不得不時刻維持好良好的工作秩序,做好相關的控制工作。這種潛在的威懾作用實際上也是一種間接價值。如今,內部審計工作已經成為銀行價值的創造者之一,它的作用會不斷擴大。
其次,要加強知識學習,提升專業技能。如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為了適應變化發展的需要,滿足監管和市場的需求,不斷提高審計項目的質量,加緊學習自覺提升審計能力必須成為重中之重。自身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服務本行,促進業務發展。審計部門應每年安排一定的時間,組織開展后續教育和職業培訓,提高審計人員專業技能、政策了解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平時審計人員自身也應該發揚自學精神,利用網絡、文件、審計案例等相關資源,及時更新專業知識,鉆研審計業務和方法,完善現有的知識結構,與銀行業務發展保持同步。同時,把學與用緊密結合起來,歸納整理現有資源,綜合分析普遍性問題,加深對問題原因、影響和建議的認識,不斷提高自身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實際的工作能力。充分重視計算機審計技術,將現場經驗與非現場技術相結合,提升非現場系統的應用水平以及審計模型的創新研發能力,努力做到利用計算機審計技術在審計準備階段準確鎖定疑點,通過現場審計查證相關疑點,從而提高審計效率。
再者,要注重溝通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所處的位置不同,審計雙方對審計的認識也不相同。因此,審計人員應充分運用換位思考,不僅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也站在被審計單位的角度考慮,與對方進行雙向互動,讓被審計單位知道內審不是在“找茬”,而是在幫助企業彌補漏洞,提高經營管理效率。通過及時溝通來盡量消除雙方的顧慮和摩擦,從而與被審計單位建立融洽的工作關系,得到對方的理解和配合。在溝通交流過程中,要善于傾聽對方的想法,給對方解釋和說明的機會。在信息交流對稱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職業判斷和客觀公正的評價。在審計結束之后,及時向被審計單位反饋審計意見,并進行探討和協商。當然換位思考并不意味著審計人員就盲目相信被審計對象,遇到問題講人情。在審計項目實施前,審計人員要對被審計單位的相關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平時注意收集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動態等的有關資料,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對審計發現的疑點問題,依然要深入調查,分析取證,保證審計的客觀性與獨立性。
最后,要合理安排工作,體現以人為本。對于工作量不斷增大的情況,首先管理者在制定審計目標和計劃時,就應考慮讓員工參與進來,共同探討,讓項目的實施者及時了解情況,使項目目標和計劃更貼合實際。在項目開展時,管理者應信任審計人員,給予充分的授權,提供必要的資源和盡可能多的支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增加審計人員。對審計人員自己來說,要對自己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和正確的認識,充分考慮自身特點,發揮長處,設定合理的目標,不一味追求工作量,嚴格保證審計工作質量。至于工作家庭的兩全,筆者覺得要想找到完美的平衡并不容易。但要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擁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利用周末或是休假時間增進親人與朋友之間的感情。而對于家庭有困難的員工,管理者也應積極幫助解決,免除審計人員的后顧之憂,使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審計工作中去。此外,在不影響獨立性和審計項目開展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采取審計人員屬地原則進行任務分配,減少外出審計次數和時間。
楊東.2011.銀行內部審計發展現狀與對策[J].中國外資,15。